中醫氣功——百病不生的上乘療法
預防為主,是傳統醫學的主導思想。我們的老祖先早就提倡了這一思想,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恬淡虛無,無非就是一個字「靜」,要虛靜!老子的《道德經》中也有云:「至虛極,守靜篤」。為什麼現代人那麼浮躁?這其實並不只是因為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更主要的是因為人的心不靜,恬淡虛無無非就是一種平和的心態罷了,這種心態很重要的。
真氣從之,指的是一種修鍊的方法,是建立在恬淡虛無的基礎上的一種真氣運行的方法。道家的內丹養生功法中就引用了真氣從之的修鍊方法,其中包括了小周天、大周天、任督二脈等等,這些功法實際上都是幫助我們做到恬淡虛無的。
精神內守,就是說讓我們的「精神」不要外泄,精氣和神氣要留在體內,這樣我們人還會有什麼病呢?病安從來?
恬淡虛無是習性,真氣從之是方法,精神內守是境界,病安從來是目的。如果大家天天背誦「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就可以治三分之一的病了,如果能完全做到的話人就真的百病不生了。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難啊,有些專家天天講一大堆勵志的東西,對每一個人都講要有一顆淡定的心,可是專家他自己拿杯子的手都是抖的,怎麼淡定呢?身體不好,就別談淡定不淡定。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傳統醫學裡有很多關於防治疾病的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學者去學習和研究的,我們要先學會接受這些東西,才可以身體力行,才可以去發現和重新獲取認知,最終能夠為我所用。
學習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好高騖遠,人啊不能因為自己學了那麼一點的醫學知識和診療技能,就目空一切,排斥所有,心生妒忌,那樣只會鬧出很多笑話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做不到的不一定別人都做不到。
傳統醫學中的最能體現防治結合的兩大體系,就是中醫和氣功。氣功又有分為氣功學、氣功科學、氣功醫學……等。在氣功科學中,氣功、氣功學、氣功科學是三個不同的但又緊密相關的概念與稱謂,氣功是三者的核心。那麼什麼是氣功呢?
氣功是建立在古典的整體生命觀的理論基礎上,通過主動地內向性地運用意識活動去鍛煉、改造、完美、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變為自覺的智能的一種實踐。
我很希望我們各位中醫學者、中醫愛好者、求醫診治者都能自覺的成為氣功的最大受益者,然而,由於諸多的阻撓和排斥,我很少在論壇里Q群里講解氣功和有關氣功的知識,也難怪某些人產生異議,這是我的引導不力和過失造成的,敬請大家海涵和諒解!
氣功不僅僅是一門養生健身搏擊之術,也更是一門打開和破解人體生命科學的敲門磚,沒有它是很難完成生命科學研究的!我們中醫學的很多理論診療技法都與氣功有著割不斷的淵源關係。
在傳統功法中,佛家強調「明心見性」,道家講的「修心煉性」,儒家講的「存心養性」……不都是要求從意識上下功夫嗎?所以,我們無論學什麼東西,運用什麼東西,如果你不從意識上下一番功夫,都是不可能達成目的的。學習研究中醫,也是如此。
運用意識,其實就是我們中醫理論里講的「神意活動」。而神意活動的基礎物質來源於我們人體的精氣血,而精氣血的來源分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後天之精源於水谷精微的化生。
人自從母體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日損其精的過程,尤其是在成年之後,產生諸多情慾不能節制再加上體力勞作,得之於父母先天之精的那點能量就這樣被一點一點的給消耗掉了,而僅僅靠後天脾胃那裡所獲取的那麼一點水谷之精,是遠遠不夠的。人為什麼不能填充其先天之精呢?又為什麼總是不斷地生病呢?
因為後天的情慾不能節制和不斷的勞作,致使經絡臟腑氣血不足或運行失常,導致各種生命機能失衡,催生出各種病理變化,諸如氣滯、血瘀、濕聚、痰凝、陰陽偏盛偏衰……都是人體經絡臟腑失調、陰陽失衡而患病的。我們如果能夠自覺的通過有意識的功法訓練,固護其精,不使外泄或耗散,並讓氣血周流全身而不壅塞,何愁還會不斷生病呢?
所以說,只有我們去自覺的接受並主動的鍛鍊氣功,掌握氣功鍛煉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以達到真正防治結合的目的,而僅靠藥物才能做到防治疾病的常規認識是淺薄庸俗的。
也許有人會說氣功並不好練,練氣功沒師傅教授沒法練。這種說法並不全面。試問,如果人生病了,靠服食藥物來求得身體的暫時好轉,那麼藥物好吃嗎?葯又是從哪裡來的?難道自己能變出來嗎?
我之前談過的,葯丹之術有內丹和外丹之分,內丹靠的是自我鍛煉而獲取的,外丹靠的是采煉或服食藥物而獲取的。只有通過自覺的主動的鍛煉,把從自身和大自然中汲取來的能量轉化為自己的丹藥才是最根本的保命法則!
或曰:氣功怎麼練啊?如何著手去練氣功呢?
答曰:最簡單的修鍊法術,就是順應自然規律,作息有時,飲食有節,勞逸適度,不貪不嗔,無欲無求,精神內守,就可保命存真而使病患遠離,身體就能健康了!正如《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其實才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至簡至上的法術!
下面從氣功的角度再來闡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
恬淡虛無:講的是精神調節方面的問題。 「恬淡」是強調性格的培養,「恬淡」,要求我們人要淡泊名利、聲色等種種的慾望,人沒有了太多的慾望,煩惱自然也就少了,做到少思寡慾、無憂無慮的平靜生活,猶如兒童一般天真爛漫無邪欲。 「虛無」,則講的是修養功夫的要求,就是說練功時,心不要老死守著某個部位不放,這樣不但心會很累,而且會影響人體內氣的正常運行,要知道內氣不能正常地運行,這是也一種病態,是一種消耗,是一種退步啊!因此,不要長期的固執偏頗,頑固不化,適當的時候要學著放下,要減去,要空掉,使內心幽游自在,安閑而舒適。如此,放之又放,空之又空,去之又去,自然而然地就達到了「虛」,達到了「無」的境界,這時彷彿置身於空曠深谷,感覺外面的聲音是那麼地渺小而遙遠,眼前一片虛曠恍惚,呼吸似乎也停止了,大腦空空蕩蕩,杳杳冥冥,悠悠揚揚,若醒若寂。
真氣從之:如果說「恬淡虛無」是因,那麼「真氣從之」就是果、是效驗。因此,無論「恬淡」或「虛無」,它都是一種修鍊,如果你能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保持「恬淡虛無」的狀態,你也就等於修鍊了二十四個小時!那麼,你的功夫也就能飛快地進步了。「真氣從之」,這裡的「真氣」到底指什麼呢?《黃帝內經·靈樞》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行而充身者也」,由此可知,「真氣」是要受之於「天」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天真氣」。因此,「真氣」不是你在體內死守,或把氣搬運來去搞出許多花樣就能獲得的。通常我們所說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是這個道理,寂然不動就是「虛無」,只有「虛無」才能與天相感相通,天和人都相通了,沒有界限了,真氣自然也就跑到你身上去了,所以叫「真氣從之」,這都是真實不虛的,你不必懷疑,只要功夫一到,必定天人合發,有求必應,隨做隨到,屢試不虛!
精神內守:功夫既到,先天真一之氣(真氣)自虛無中來,當真氣到達身上時必會發生種種觸動,或如大地回春,溫暖舒適,或疼痛奇癢等等。這時候人很容易離定,容易變生起其它雜念,這對修鍊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人的神氣本為一體,神馳於外,氣亦游於外,神氣外泄,身體就不能獲益了。因此,需要「精神內守」,就是不要有意去留戀或追求身體上的種種觸動,要使精神格守於內,以鎮定之心寂然觀照,神氣自然在體內相互留戀、和合。由上可知,「精神內守」這句說的是「採氣」方法。 或有人誤認為「精神內守」是平時修養的方式,可實際並非如此,要知道,如果一個人整日精神內守,情志得不到舒暢,只會變得內向、自私、冷漠、抑鬱寡歡。。。這不但與大道逍遙自在宗旨不符,長久下去還會搞出病來。
病安從來:既然至真至純的真氣已經到了身上,由於它是細微的,無處不到的,就會像陽光一樣,會掃去所有的陰霾障礙,這時全身的經絡、關節也都變得暢通明達了,即使有隱藏的疾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去除,這樣疾病就無從發生了。 又,真氣為人身之至寶,為一生盛衰之本,人自生身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那點先天真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耗,如得不到有效的滋養、補充,離衰老和疾病就不遠了。因此,我等喜好修行、養生之士,只有識得個中之奧妙,從「恬淡虛無」處下手,立定根基,就能將一切都顛倒過來,使真氣漸充漸長,使之充沛、浩然,又何患區區疾病、衰老哉?
@ 嚴氏整體調整法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TAG:嚴氏整體調整法 |
※百病全消 中醫腳底養生法
※百病生於氣,調氣亦可防百病
※百病生於氣 中醫教你如何通過調氣養生
※中醫養生九大穴位 讓你百病不生
※陽氣充足百病不生
※痰生百病,百病兼痰
※國醫話養生:養生必先養氣血!氣血充足不生病、氣血虧虛百病生
※血不運則百病生
※百病生於氣,止於音——中醫音樂療法竟如此神奇,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中醫火灸療法巧治百病
※擎安醫療:血液不凈,百病自生
※氣血不足生百病,養生必先養氣血!防病治病,別忘調理「五種氣」
※肝不好百病生!老中醫推薦一碗湯,養肝護肝效果好
※腳底按摩 中醫消百病促長壽的養生方法
※警惕|濕氣不除百病生 教你幾招健康來
※中醫養生:助你百病不侵的七大穴位
※陽氣不足,百病生,中醫教你如何補陽氣!
※氣血不足百病生 中醫教你如何調理身體讓你受益一生
※瀉血療法,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