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跟痛症
>症的病因及病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長期勞損使足跟部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如足跟脂肪纖維墊炎、跖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圍炎、跟骨高壓症和跟骨骨刺等。這些跟骨周圍不同組織發生的相應疾病,是形成跟痛症的重要病因。
臨床表現及分型:
臨床癥狀均為足跟部疼痛為主,多伴有酸沉不適、腫脹麻木、活動受限、步履不便,依據癥狀及X線片表現,我們將其分成Ⅲ型:
Ⅰ型即跖筋膜型,主要表現為晨起後行走痛,主要為刺痛,足跟局部無紅腫,跟骨結節中央及跖筋膜附著處壓痛。大部分病人拍片伴有跟骨骨刺。
Ⅱ型即骨內高壓型,主要表現為休息痛,主要為酸困痛,足跟部均有壓痛,也有極少數活動時痛,活動量越大,疼痛越重。大部分拍片正常,極少部分有跟骨骨刺。
Ⅲ型即神經卡壓型,主要表現為行走時跟骨兩側痛,有一局限性壓痛點,主要為鈍痛,大部分拍片正常,極少部分有跟骨骨刺。
跟痛症首先必須選擇保守治療,針灸推拿及封閉療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以後,癥狀均可緩解,但仍對少許跟痛症患者無效,需要手術治療。術前應認真仔細檢查,正確診斷與分型,是手術成功的關鍵。Ⅰ型:跟骨骨刺切除+跖筋膜起點處松解術。Ⅱ型:開孔減壓術。Ⅲ型:依疼痛部位切斷足底外側神經第一支或跟骨內側神經。術後傷肢抬高,做下肢肌肉收縮鍛煉1周後下地活動,2周傷口拆線,6~8周康復。
預防:
跟痛症在中老年人發病是很普遍的,給他們增添了很多痛苦。因此,中老年人應注意預防跟痛症的發生。中老年人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尤其是堅持每天散步,使雙足能經常得到鍛煉。經常散步能使足的韌帶保持彈性,跟骨骨質疏鬆得到改善,有助於預防跟痛症的發生。
不經常鍛煉身體的人,偶然一次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勞動容易患跟痛症。因此,除了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外,要避免足部持續負重。需要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時要注意間斷休息,防止足部過度疲勞。
每天用溫水泡腳,保持足部衛生和良好的血液循環,有助於足的健康。
穿鞋要寬鬆,鞋底要有彈性、柔軟,也可以預防性地在鞋中放置使用足跟墊。鞋底過薄容易損傷足部。
總結:
通過上述方法可望防止跟痛症的發生。對於已患跟痛症的病人有助於防止複發。
減少會陰切開的循證醫學評價
隱瞞自己懷孕的35歲離異患者……
剖宮產可能導致後代肥胖的風險增加
防治兒童出生缺陷,時不我待
TAG:掌上醫訊 |
※淺談「冬癢症」
※淺談戀愛恐懼症
※淺談偏癱併發症「肩痛」治療
※從中醫淺淺談談運動膝蓋傷痛的問題
※從中醫角度淺淺談談膝蓋受傷的問題
※望診,淺談
※淺談鼻咽癌的病因?
※淺談疼痛科的治療手段
※從咬指痛心淺談心靈感應
※白淺淺談鵝口瘡
※淺談「申時喝茶」之說
※淺淺談談植物與水培
※中醫淺談腫瘤患者事宜
※你的跟腱還好么?淺談跟腱損傷康復治療!
※淺談「強迫症」(一)
※今天懷孕了嗎?淺談不孕症
※淺談經筋?
※名醫專家淺談無痛性胃潰瘍會更嚴重的幾種情況!
※淺談急性胃腸炎的那些發病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