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虧錢?換一種方式看股票市場
文:程兆民
讀者朋友,節日好。節假日期間,你有時間閱讀嗎?想想時間真快,一個節日到了,很快下一個節日也快到了,在飛逝的時間面前,我們彷彿都欠了她的利息,終有一天,是要還本付息的。如果你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你斷然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目的和無意義的事情上了。
本周我讀了一本書,《失靈:為什麼看起來可靠的模型最終都會失效?》,讀後我不禁感嘆:金融市場建立的模型,永遠都不科學。
伊曼紐爾.德曼,是一位學物理出身的金融工程師,他的工作是在華爾街建立股票分析的模型,然後用這些模型去進行股票買賣的決策。遺憾地是,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他絕望地發現,苦心設計的,平時非常可靠的模型,最後都失靈了。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呢?他反思後出版了《失靈》這本書。
為什麼預測股票市場的模型都會失靈呢?
因為模型和真實世界之間,有一條鴻溝。模型不是真實的世界,只是對真實世界的一種類比和隱喻。
模型的作用,是為了預測未來世界,讓我們消除對未來不確定的擔憂。但是模型不是客觀世界本身,模型只是一種隱喻,因此模型最終會失效。一架飛機模型並不等於一架真實的飛機,模型只是跟飛機相似罷了,無論模型有多複雜,與真實物體相比,依然是有局限性的,兩者之間橫著一條鴻溝。
《失靈》的作者伊曼紐爾.德曼認為,模型就像一幅漫畫,突出某些特點,而忽視了其他特點,比較關注的是局部而不是整體。模型就好比是對事物某一部分的過度迷戀,以至於將這一部分當作了事物本身。一旦你理解了模型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對事物一部分特性的誇大,你就能接受模型的局限性。
巴菲特和芒格等投資大師,不喜歡預測市場,他們對市場持不可知的態度。與此相反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期望通過模型去預測市場呢?
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在做出一個判斷,甚至依據判斷做出選擇時,我們已經習慣了通過模型,去猜測未來,去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甚至影響未來。當一個人做出一個判斷,做出一個選擇時,雖然沒有在紙上畫出一個模型,卻已經在大腦中勾畫出一個模型,這是一個基於想像的模型。通過這個模型,人們衡量概率,衡量風險與回報,從而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人們把模型當成了理論,錯以為通過模型能夠揭示真實的世界。在複雜系統面前,模型給了人們一種虛幻的安慰,以為通過模型可以預測未來。當一些人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能預測股票價格時,人們常常信以為真,最後即使上當了,也不知道那裡出現了問題。
伊曼紐爾.德曼寫道,模型是類比,藉助別的事物來描述目標物體。相反,理論不需要藉助別的事物,只需要證實而不需要解釋。理論闡釋的是事物的本質,理論如果成立的話,就是事實。
理論是對世界的充分認知,而模型是對世界的非充分認知。
通過模型認識世界,是人類的每一個個體適應社會,認知世界的方式,也是人類上萬年自然選擇的結果,這種方式促進了人類的進化,毫無疑問是有用的。但是通過模型認識世界這種方式的局限在於,人不是理性的動物,人有主觀意識和偏見。
伊曼紐爾.德曼認為,我們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不同。他反思道:「我認為他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和過失負責,當他人做了傷害我的事,我將他們視為自由的個體,本應可以避免做出傷害我的行為。但如果我做了傷害他人的事呢?我覺得我受不可抗力控制,對自己的行為無能為力,總是找借口為自己開脫。為什麼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有不同的解釋呢?」
伊曼紐爾.德曼繼續反問道:我們如何控制自己呢?「我們內心充斥著慾望,卻不理解慾望來自何處。我們因慾望而行事,想像著自己可以自由地行動,但為什麼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和亨伯特,她們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呢?」
讀完《失靈》這本書,我意識到,模型非常重要,因為模型是一種隱喻,是一種語言,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要行為方式。
一個小孩出生以後,學著吃飯、爬行、走路、說話、眼睛聚焦和抓握物體,每一瞬間,每一步的成長,都是通過模型認識世界,接觸世界,感知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逐漸地長大,通過模型認識世界,已經成為他潛意識的一部分,只是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種認知模式是人類進化中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靠著這種模式生存,認知世界,一步一步進化到今天。如果你仔細觀察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吃飯、爬行、走路、說話、眼睛聚焦和抓握物體,彷彿先天就會,其實是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一步一步練習而成的結果。
伊曼紐爾.德曼寫道,人類每一項下意識就能完成的能力,都是有意識學習的結果。模型就如同語言,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如果你能真正掌握一個模型,一門語言,它們就會內化為你的一部分,你就能從中汲取能量。
正是這種認知模式,決定了我們依賴模型,喜歡通過模型去認識世界。模型有局限,這同樣意味著我們認知的世界,經常是不充分的,經常帶有偏見。
在股票市場上,也正是這種種偏見合成了市場的無效,市場並不總是有效地。
讀完《失靈》這本書,我更強烈地意識到,從理論到模型,更有助於我們客觀認識和分析股票市場,模型為什麼會失靈?因為起決定作用的是理論而不是模型。
理論為什麼重要?因為理論才是事實本身,才是對世界的充分認知。
如果你要建立模型,最重要的是,把模型建立在理論大廈的基石上,因為理論是模型的根基。
偉大的詩人歌德曾經這樣說過:終極目標是,要理解關於事實的每個細節都是理論。
讀到這句話時,我對芒格的多學科思維模型有了更深的理解。
既然模型是失靈的,為什麼作者伊曼紐爾.德曼還固執地為自己設計的模型進行辯解呢?或許這也是他自身的局限,他還固執地談到了有效市場模型,如果你熟悉巴菲特和芒格的價值投資思維模型,你就會馬上想到,有效市場模型是多麼荒誕。有趣地是,發明有效市場模型的人,恰恰購買了巴菲特和芒格執掌的波克夏哈撒韋公司的股票。
正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種種理論,為投資大師們提供了智慧,讓他們獲得洞察力。巴菲特和芒格在買賣股票的時候,並沒有用機器建立複雜的模型,相反,他們重視前人的智慧,重視獨立思考和常識。
讀者朋友,為什麼面對股票市場這個複雜的系統,你需要孜孜不倦地閱讀呢?除了可以避免市場波動干擾外,為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那些人類已經發現的,毋庸置疑的理論,為的是學習前人留下的智慧結晶。這樣經過反覆磨練,讓這些理論成為你直覺的一部分,成為你思維模型的一部分。
從理論到模型,或許是你我認知股票市場的一種更好的方式。
程兆民:財經記者、價值投資者、多學科思維模式倡導者。喜歡閱讀,執著於傳播科學精神,探究投資真諦。
TAG:第一財經 |
※一位頂級操盤手的獲利心得:炒股想賺錢就只買兩種形態的股票,包你立馬大賺!
※老股民說選這樣的股票想不賺錢都難,看完徹底醒悟!
※賣出股票,就能不虧錢?
※股票都想賣在高位,那麼如何把握賣點?
※一位操盤手的忠告:炒股想賺錢,就別碰這些股票,否則血本無歸!
※為什麼說散戶拿不住股票?一旦學會看圖,股市就是你的提款機!
※漲停板的股票不能追,一定是誘多?看看這些漲停的股票吧!
※越漂亮的股票可能越會騙人?有一種股價操縱讓你沒有一點防備,最後落得一地雞毛!
※大危機!快看看你手裡的股票有沒有這種形態,一不小心就雪崩了!
※抓住股票生命線,炒股賺錢,看這一篇就夠了
※買得好不如賣得巧!股票走出這些形態,買入後盈利不是問題
※一旦股票底部出現「W底」形態 看準了大膽買 這種股秒抓漲停板
※買股票前一定要看一個信號,否則你將在股市空歡喜一場!
※花幾分鐘讀懂股票買賣技巧,以後炒股就不會虧錢了
※如果你是一隻股票,你會買嗎?
※股票一旦遇到「幾種形態」趕緊賣出,否則深套!
※一個高手股民的總結:炒股高手如何做短線?這樣做股票沒有不賺的
※股票一旦出現「單針探底」形態立馬買進,後期想不賺錢都難!
※重組股票見光死?股票都選錯了還炒,怪不得你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