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是武學精髓
一直以來,中國的武術一直以「術」的形式存在。因為它一直缺乏標誌獨立學科的體系,並且在科研中依附於大的體育範疇或別的學科。最近幾年,在一些精通武術而又有紮實的哲學、史學等基礎學科知識的精英和專家們的精心構建之下,武術有了獨立研究的學科視域。在此基礎上,筆者以本學科為基點,進行武學體系中最關鍵核心的部分暨運動模式進行梳理,旁參相關學科,諸如舞蹈、京劇的研究成果為比照,以期為武學的發展提供新的參考。
一、武學體系的發展歷程
武學體系中,相關理論的發展一直都同技術的進度息息相關。而技術部分在武學發展中一直佔據主體地位,即使是最早的武術傳承到現在,也很難看到當初的原貌。但是在文獻記載和相關的圖片以及前人留下的各種線索中,卻為我們保存了難得的可供研究的資料。
從早期的越女論劍的傳說,到唐朝武舉制的形成,標誌著武學「術」的體系的基本完備。再到明朝抗倭實戰中,圓運動一直是技術體系的精髓,是發力精髓,也是打鬥精髓。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列舉了有關拳法的練習和打鬥。俞大猷的《劍經》中初步提到「劍經陰陽手圖」,且有關於棍術的系統論述,這標誌著武術流派的更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渾元小解》中有言曰:「身、手、法、眼、步、式、招、足、脛、膝、胯、肋、肩、胸、背、掌、指,皆各有其玄。玄玄相應,生生無窮,非元而何?約之渾元之說,乃有不期而至之神機,不屢而得之法式,不思而至之妙招,不演而當之法力。」清朝的曹煥斗在《拳經拳法備要》中說:「凡與人對敵之時,身法帶縮,腰法帶彎。」直到清朝吳殳的《手臂錄》,第一次系統地把武術的圓運動提煉了出來。《手臂錄》中有雲而有元妙靈變隱微難見以神其用者,乃在於圓。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護,身前三尺,如有團牌,又何慮人之傷我哉?不唯是也,出而能圓,兩來槍之所以勝也。收而能圓,敗槍之所以救也。」陳鑫的《陳式太極拳圖說》中也有圓運動的理論和技術方法。軌跡拳里則有「循圓而動,形圓含機,就圓造勢,因圓生力」。
二、圓運動認識的形成
圓運動是人體運動的主要模式,在舞蹈和京劇這些與武術有著很多相似地方的運動形式中,都對圓運動有一定的深刻認識。武季梅與高春林的《定位法舞譜》的形成,標誌著圓運動在舞蹈體系的基礎奠定。《定位法舞譜》說:「人體是在三種相互關聯又各自獨立的球體內進行形體運動的。這三種球體是:1、空間球體。即人體與空間的關係,可視為人體在半徑無限長的空間球體內進行運動,這個球體的球心設在人體的小腹部。2、人體自身整體球體。即人體自身整體運動形成了一個以小腹為球心,以身長為直徑的人體自身整體球體內的運動。3、人體自身部位球體即人體自身各部位之間的運動關係,都是在以連接各部位骨骼的關節為球心,以被連接的各部位的骨骼為半徑,所形成的球體內進行運動。」
從早期的京劇表演藝術雜談,到鄒慧蘭的《身段譜口訣論》,標誌著戲曲當中圓運動的完善。《身段譜口訣論》中提到各種雲手和軸轆椅子的說法。每次的練功次序都是從走圈兒開始的。有長腰走圈、立腰走圈、縮腰走圈等等,都體現了圓運動的重要性。
三、圓運動體系的形成
從清朝到現代,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八極拳,以及近現代的大成拳(也稱意拳),不斷地在武術理論和技術的雙向高度中提煉。太極空心圓圍繞軸心的圓,形意拳的發力模式前立圓,八卦掌中的空圓,少林拳中的滾出滾人,八極拳中的螺旋纏絲十字勁,無不把武術精髓歸結為圓運動,並基本認定圓運動為武學中的核心。
但是這些拳術僅僅是把圓運動提了出來,對圓運動的整體訓練還不夠系統。心意拳的傳承者、香港名家曾德寧以心意拳為根基,通過多種武術技術對比,提出了《五圓六向》的理論,即五種圓、六個方向,但是在發力模式上仍然有別的細節之處有待商榷。直到李紫劍在所有基礎上提出了1080度和720度的連貫發力,從而把中國武學體認形成了一個系統。
軌跡拳學認為,人體是眾多圓柱體的組合。兩個柱體之間由關節連接,關節是柱體的支點和接合面,支點和接合面決定柱體的運動形式。人體的眾多柱體如果局部自律相對統一協調運動,即產主形形色色的人體運動,人體運動千變萬化,基本形式不過五種0那就是屈伸運動、揮擺運動、旋轉運動、搖轉運動和凸凹運動。腿臂的直伸和捲曲就是典型的屈伸運動,腿臂任意掄舞就是典型的揮擺運動,腿臂的擰轉和身體左右擰轉便是典型的旋轉運動,身腰和肩胯的涮圓(空心圓)便是典型的搖轉運動,胸背腰脅臀胯肘膝的突出便是典型的凸凹運動。
上述五種運動一旦以超常的高速運行,即成為初級的發力動作。屈伸和凸凹派生彈射式發力,揮擺和旋轉派生旋轉式發力,搖轉派生拋射式發力。這就是三種基本的發力模式,也稱單層發力模式。
單層發力模式經過複合疊加,即成為雙層及多層次的發力模式。例如肩的拋射與手臂的彈射相複合,即成雙層拋彈式發力;加上胸背的拋射,即成三層拋彈式發力;再加上腹背的拋射,即成四層拋彈式發力,再加上臀胯的拋射,即成五層拋彈式發力;冉加上腿部的彈射,即成六層拋彈式發力——這就是直拳的整體發力模式。倘若肩的搖轉與手臂的揮擺相複合,胸背、腹背、臀胯的拋射層層疊加,輔以弧形步法,便是平拳,亦即里擺拳、平勾拳的整體發力模式。其他各拳可以類推。彈射式發力的力學模型是弓形,發力的形式如弓張弦,力循直線發出,走的是弓弦,力道與弓弦平行且重合。旋轉式發力的力學模型是偏心輪形,發力的形式如同輪擺,力循弧線發出,走的是截面,力道與周邊平行。
拋射式發力的力學模型是齒輪傳動和皮帶輪傳動裝置,力循拋物線發出,走的是切線,力道與周邊呈45度左右的夾角。在拳學發力中,拋射式發力是一個關鍵。沒有拋射的支持,單靠彈射和旋轉式發力,本體輸出的功率將大打折扣。鑒於屈伸式發力和揮擺式發力人們一般都可以做到,所以要重點突破拋射式發力這一難關。拋射式發力的軌跡是隨遇的,亦即任意方向的渦圓,渦圓就是游禍狀的圓,力即平面的螺旋園。渦圓的形狀是6字形,從外向里寫叫向心圓,從裡向外寫叫離心圓。拋射式發力的整個過程由兩個對位的渦圓構成。這兩個渦圓,一個是離心圓,一個是向心圓,其中離心圓用於發力,向心圓用於還原。所以,完整的拋射式發力模式是1181度的連貫的三個圓,其中兩個小正圓,一個狹長的大扁圓,亦即橢圓。小圓靠近本體,橢圓偏向目標。整個過程在少半秒內完成,即可以為拋彈式發力取得成功。
軌跡複合的原則是「軌跡相同,傳導互動」。即所有層次的運動軌跡屬於同一種圓,基層軌跡為表層軌跡生機造勢,供應動力並提供支持力。例如,直拳前發時,肩、胸背、腹背、臀胯的軌跡便都是前立圓;平拳左發力時,肩、胸背、腹背、臀胯的軌跡便都是左平圓,其他種種拳法依此類推,這就是「軌跡相同」多層次發力時。基層運動和表層運動的關係是發動機和傳動輪的關係。無論二者的連接多麼精密,其運動的啟動也總有先後之分,一定是馬達先起,齒輪後隨。在多層次發力時,基層重心的率先前移和軌跡的率先啟動,將使表層運動更輕快,更有力。雙層軌跡啟動有前有後,也就造成了回歸同樣有前有後,這種情形造成雙層軌道短暫的往返交錯,基層軌跡的率先折轉,迫使表層軌跡急劇改變方向,巨大的能量便由此切換出來。這就是「傳導互動」。發力握要結論如下:
發力是把實力轉換成功力的運作過程,發力的原理是軌跡切線,發力的力學模式是540度渦圓。圓滿的發力模式是1080度連貫的三重圓,連續發力的模式是一連串的720度連貫的二重圓。發力可以層層分解,功力可以通過層層疊加而遞增。此為發力的通用公式。
圓運動符合人體運行規律,不但具有健身、強身功能,也對人體發力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和支撐,是武學中的精髓。武術理論和實踐應更多地對其進行研究和實驗。
悅太極轉載內容
廣告
秋天要記住這一句話!吃蜜不吃薑,吃果不吃瓜!
太極拳武戲文唱《推手樂》
含胸拔背的本質
為什麼要講究 「男左女右」?
初學太極練腰功
TAG:悅太極 |
※回歸古中醫學 | 圓運動
※九宮圓運動理論的中氣觀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認識生命宇宙(上)
※【掌心養生】人體氣血循環圓運動解析說明
※高圓圓運動裝出席活動,青春靚麗如鄰家姐姐,完全沒已婚婦女味道
※潘毅:心腎相交、水火相濟,脾胃、肝肺升降,圓運動應該這樣理解
※看圖解說二十四節氣的圓運動
※圓運動之咳嗽的解決辦法(中):咳嗽治療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