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疑」
百法略說(99)煩惱心所之「疑」
煩惱心所的第五個叫做「疑」,就是疑惑的「疑」,這也是個我們平時很熟悉的概念,但是他的準確涵義是什麼呢?我們看看窺基大師的解釋:
疑者,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障善品者,以猶豫故,善不生也。
這裡說,疑就是對佛法的道理,做不出清晰的判斷,猶豫就是想法和見解搖擺不定,最終沒法拿定主意。比如說持戒、修禪定、學教理這些事情,剛學佛的時候拿不定主意,到底這個法門有沒有作用,我有沒有必要去學啊?你整天把時間琢磨它有沒有用的時候,這個事情你就不會真正去做了,就浪費了使你生起善法的機會,所以說「疑」不但能障礙「不疑」,障礙你明確的判斷事理,還會障礙你生起善法。
那麼普光法師的解釋呢,是這樣說的:
於諸諦中,心懷猶豫,如立衢路,名之曰疑。
普光法師說,對於佛講的苦、集、滅、道這些法,心懷猶豫,老是拿不定主意,好像站在十字路口一樣,不知道該往哪兒走,這個叫疑。普光法師的這個比喻還是很形象的。
再看一看義忠法師的注釋里是怎麼說的:
云何為疑?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謂猶豫者,善不生故,然此疑者,別有自性,令慧不決,非即慧故。
義忠法師的疏裡面,前面的和窺基法師基本一樣,後面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他說疑是有自性的,慧是用來抉擇判斷的,這個疑是讓慧生不起來的,它是障礙慧生起的一個東西。義忠法師是怕有人以為疑是以慧為體的,所以在這裡特別指出,疑就是疑,不是以慧為體,他是障礙慧生起的。
然後呢,我們再看看《廣五蘊論》里的說法,是這麼說的:
云何疑?謂於諦寶等為有為無,猶豫為性。不生善法所依為業。
《廣五蘊論》里說,疑就是對於佛法里說的四諦和三寶等道理,這些到底是有還是無,生起了猶豫,這就是疑的體。那麼疑的作用呢,就是成為善法生不起來的原因了。
這個疑心所,也是一個很常見的心所。不學佛的人對佛教的證聖果、斷煩惱這些事情都是懷疑的;即便學佛了,一些人對佛的說法也是在懷疑的,也是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這個猶豫是障礙前進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小時候老師講,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七十靠性格,百分之三十靠能力。所謂這個靠性格,其實就是這個人的分析判斷能力是否很強,能不能很果斷的做決定,能不能做了決定之後馬上就做,不拖泥帶水的。如果你整天猶猶豫豫的話,那什麼機會都失去了,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學習佛法也是一樣的道理,關鍵是要果敢決斷,然後有了決定的選擇之後,就努力去做,去修行。
點擊播放 GIF/112K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惡見」的涵義
如何忍耐他人對自己的傷害?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種類
智者大師傳遺書之一:與臨海鎮將解拔國
從凡夫到成佛的轉變原理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嗔」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慢」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種類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惡見」的涵義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忿」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諂」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恨」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愧」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信」
※百法略說別境心所之定心所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不放逸」
※百法略說不定心所之「惡作」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精進」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行舍」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掉舉」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不正知」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