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家如何看人間這「月圓月缺」
「儒釋道」本為三家之學,不論是思想核心還是在指引人生的歸旨上各不相同。把三家之學輕巧歸為「一家」的是全真教的創始人南宋人王重陽,其有詩曰:「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由此,三家本是一家的說法開始流轉起來,很多人不願細辨的就接受了。
把三家歸納為一家,也唯有善於「歸零歸一」的道家才會如此看,這與道家的陰陽觀是一致的。儒家不會這麼看,佛家就更不會。三家之學,探其源流,思想精神雖各有側重,在探索宇宙真相與人生意義的終極上也有相通之處,只是此種相通在人類優秀思想流派中都是共存的。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也有相通,但顯然彼此並非一家。你家老公與她家老公都很良善,有共性,但她家老公顯然與你不是一家的。
儒釋道三家的不同,一旦折射到對人與事的思考、對應上,就很直觀了,差異性表現的就各具鮮明。拿中秋節的滿月來做比較,十五十六過後,月亮就會由滿轉虧,直至一輪彎鉤,月亮在盈虧之間循環往複。月有陰晴圓缺,面對月亮的圓缺變化,人間的悲歡離合,儒釋道三家的看待與對應是迥然有別的。
陰陽是道家的兩扇門,萬事萬物陰中有陽,陽中抱陰,站在道家角度去看人間的滿月,今日的圓,明天就是個缺兒,圓缺之間相融相生,世間的事兒和人自然也就如這夜空的月亮,即具有其複雜性也存在多變性。「道可道,非恆道」,所有的恆常不變都是相對的,由此,若從道家視角去看人間的事兒,自然就較為容易做到不驚不喜,不傷不悲。
儒家重格物致知,月亮不論圓缺,它都還是月亮,不會是太陽或星星,心懷誠敬以不變應其反覆萬變,這樣去看的就是儒家。「君子慎獨」是儒家觀念,誠意正心是慎獨的進路,面對人間的陰晴圓缺難全之事,儒家會選擇以至誠面對天下之至偽,以至拙應對天下之至巧,其表現自然就能從容篤定,磊落光明。
佛家強調覺悟,放下就是解脫,解脫便是重生。站在佛家的角度,天空的月亮對賞月的人來說它美麗皎潔,對趕夜路的人來說它不過就是天上掛的一隻大燈籠,美不美不在意,足夠亮就行。對天狗來說它就是一塊待食的月餅,對地下的狗來說,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一切所見皆由因緣我執而起,都是虛妄之想,這樣去看的就是佛家。由此,佛家看人間的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就會頓生出慈悲喜舍的精神出來。
於每一個人而言,面對經歷的事與人或將會經歷的事與人,選擇用哪一家的角度去看不當緊,關鍵是看懂、看透、看開。看懂看透看開離不開「守靜」的功夫,所以儒釋道三家都強調一個「靜」字,這也算是三家之學的又一相通處了。
通往心靈的寧靜是需要與孤獨相伴的,沒有體驗過孤獨,就沒有所謂的豐富,豐富的孤獨可修而不可求。也可以說,耐得住孤獨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此課不修,不會有靈魂的寧靜,少了寧靜,靈魂只有來處而沒有歸途,人生不會有真正持久的喜悅。
TAG:國學心語 |
※儒釋道三家是如何對待女人的,女人如何與男人平起平坐
※春分,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天地人神妙真諦
※儒釋道三家千般哲理,皆在一個「放」字
※儒釋道三家精髓,都濃縮在這個字裡面
※端午:中國人四種情懷,儒釋道三家智慧
※這個神仙儒釋道皆敬,雖喝花酒民間人氣超高
※儒釋道是一家?這是對佛教的極大錯解!
※中元節:中國人三種情懷,儒釋道三家智慧
※儒釋道:人佛仙
※儒釋道本一家 好像一株紅蓮花
※南懷瑾:儒釋道如何觀相識人?
※當代禪畫第一人「金申」,2015年作《儒釋道》三絕亮相引關注
※60副儒釋道對聯:三家各有其面目,三教其實是一家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儒釋道三家的區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儒釋道三家之靜坐!
※蓮花與儒釋道: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他凌駕於儒釋道三教之上,老君如來是晚輩,孫悟空唯一敬畏的神!
※儒釋道三家思想最精闢的解讀,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