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南京到底是個什麼味道?

你們的第一反應怕是鹽水鴨、糖炒栗子、鴨血粉絲、柴火餛飩,或者桂花糕了。


當然也有小夥伴說,梧桐樹的清爽氣、雨後的茶香、明瓦廊的油煙味,這些都是南京的味道呀。


2016年5月,我們推出了年度城刊——《南京,隱秘而偉大》,也想聽聽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是什麼想法。


於是,我們的編輯輾轉找到了葉兆言先生。作為著名作家,葉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他寫過很多老南京,也寫過很多新南京,他筆下的南京是南京人的南京。但是,在一本美食雜誌上出現葉先生集中描寫食物的文字,也實在是很難得。接下來,不妨跟隨葉先生的文字,去金陵城裡走走、探探、聞聞,關於文章開頭的問題,說不定你會有新的答案蹦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上世紀80年代,經常看的一本書是《中國古代名菜》,中國食品出版社出版,書很厚,差不多600頁,43萬字,從先秦以來的古籍中選了800多種菜肴配方以及製作方法。一個寫小說的人看這書有些滑稽,也說不清為什麼,反正就是看了,彷彿欣賞明清小品文,很認真很投入,看得津津有味,看得口水直流。非常好的精神享受,恰如古人說的那種「聞長安樂,則出門向西而笑,知肉味美,過屠門而大嚼」。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印象中,最早把吃上升到藝術高度的是孫中山。他老人家的意思很直白,「悅目之畫,悅耳之音,皆為美術,而悅口之味,何獨不然」,因此「是烹調者,亦美術之一道也」。美術就是藝術,孫國父還認為,在他從事革命的年代,我們這個大中華事事落後歐美,唯有飲食一道之進步,始終為文明各國所不及。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說老實話,我的美食知識都來源於書本,偶爾聊幾句,無非紙上談兵,玩空城計,賣弄別人知道或不知道的閑話。有一段時候,喜歡收集各種菜譜,喜歡把玩名家的美食掌故。對我來說,吃更多的是意淫,躺在床上便能運籌帷幄吃遍天下。一個人動輒談吃非常沒出息,說一個人會吃,是美食家,是老饕,是吃貨,其實就是饞嘴。嘴饞不值得誇耀,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死亡貧困人之大惡,好吃不是大錯,貪圖口食享受是人的本能,但是必須想明白,這畢竟是小道,算不上多大文化。

說中國人會吃,可以是表揚,可以是挖苦。現如今,美食家一詞已經為大家喜聞樂見,誰都知道這詞是什麼意思。可是在當年,恐怕不看小說,都還搞不明白小說家到底要說什麼。這有點像書法家一詞,真正老派的學人,你說他字好很受用,你如果說他是書法家,很可能會不高興。過去的讀書人的毛筆字都寫得好,都擅書,這只是應該的一件事,可是成家,就變成一個純粹寫字的人了,這種表揚大打折扣,因此,過去只說唐宋元明清誰誰擅書法,有哪幾位大家。只說蘇東坡的字寫得好,是個好詩人,沒人會說他是書法家,只有今天的人才會這麼說。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美食書籍看多了也有好處,閱萬卷書冒充行萬里路,有比較就會有鑒別,就敢胡說八道。我甚至產生過這樣的幻覺,如果自己不去寫小說,真有機會身體力行,很可能會成為一個不錯的廚子。幻覺往往騙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個好廚子不是誰想就能擔當。美食知識告訴我們,物質世界是豐富的,精神世界也是,美食家的夸夸其談,十有八九靠不住,因為人和人不一樣,口味和感覺有很大差異,能把這些關係處理好的廚子必須是一等高人。

南京人稱那些愛吃的人為「吃戶」,現在流行的「美食家」一詞出自陸文夫的小說,是一個完全生造的詞,若真是隨了南京人的叫法,小說取名《吃戶》,今天流行的很可能就不是美食家,而是「吃戶」。美食家一詞給嘴饞貪吃的人,增加了文化含量,不過感覺上還是怪怪的。傳統的中國文化中「,好吃」總是和「懶做」聯繫在一起,「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陸文夫是家父好友,公認的美食大家,我自小熟悉,不過記憶中父執一輩善於烹飪的,卻是扮演電影《家》中三少爺覺慧的張輝。他是父親戲劇學校的同學、田漢先生的乘龍快婿,曾經大紅大紫,有過一大堆粉絲。「文革」中自然要打倒,掀翻在地閑著無聊,成天研究做菜,美食的江湖中頗有名聲。那時候文化人都在傳說他的故事,記得父親就一直念叨他的佳肴,可惜我沒吃過他做的菜。當時我還小,只記得來借書時很認真地談過一次烹飪,意思十分簡單,無非做一桌菜,必須花很長時間準備,要付出太多心血,又說要請我們大快朵頤一頓。父親覺得過於麻煩,竟然拒絕了,這讓我一想到就覺得遺憾。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家》中飾演三少爺覺慧的張輝


我母親在公安局有位朋友也是民間的做菜高手,特點是什麼菜經過他的製作,都可以技高一籌,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做的一款黃瓜雞蛋湯,色香味俱佳,無論怎麼模仿,都到不了那種境界。他請朋友吃飯,通常是第一道菜就讓人讚不絕口,然後一樣一樣,吃得你口水直流,吃得你非常幸福。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飲食文化的共同點,說起來都免不了懷舊,免不了濃郁的家鄉情結。美食更多的是自戀,是對曾經的熟悉追尋,是想吃又沒吃到的遺憾彌補。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某地食物最好吃這類鬼話,向來都是騙人,走千走萬吃東吃西,吃到最後,還是家鄉食物最美好。


餐桌上的另外一種情緒是獵奇,是想嘗試沒吃過的好東西。很顯然,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品嘗當地美食最直截了當。很多外地朋友來南京,喜歡問此地有什麼好吃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菜肴是什麼。有時候,甚至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南京人,不識金陵真面目,也會陷入迷惘,也會忍不住這麼提問。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攝影|朱騫


現如今很多會吃的主,一提到南京便不屑,說傳統,不如粵菜川菜的琳琅滿目,論流行,沒有火鍋燒烤的熱鬧實惠。南京的餐飲往往遭受雙重歧視,一是的確做得不夠好,任憑多有名氣,到這兒就嚴重變味,變得不認真和馬虎,端出來的粵菜和川菜一定會讓廣東人和四川人嘲笑,而且本幫的看家菜也不能精益求精,什麼燉生敲,什麼美人肝,就是不肯做地道。二是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南京人忠厚老實,口味上屢屢被唬弄,吃不到好東西,卻被誣為不會吃,蘇南的蘇州人,蘇北的揚州人,都覺得南京人美食方面少一竅。

葉兆言:美食還能成家,這叫什麼事



攝影|李佳鸞


真冤枉了南京人,凡做餐館的都知道,此地食客通常兩個特點,首先是嘴饞,沒嘗過都想試試,沒吃著一定不會放過。只要能想到,只要敢經營,不管什麼菜系,無論中餐西餐、高檔精菜或者快餐,都可以高朋滿座人山人海。其次是寬容,南京人花冤枉錢沒吃到好東西,自言自語嘮叨幾句也就完事,剛上過這家當,又去受那家騙。南京人冤在總是被別人哄被別人玩,像好姑娘不斷地被壞男人所引誘。


嘴饞和寬容是美食家的基本素質,不好吃,不海納百川,很難品出食物的真滋味。歷史上南京出過很多會吃的名角,《隨園食單》便在這裡寫成,民間更是不乏烹飪高手,譬如前面寫到的幾位。不過會做卻不代表樂意把菜單寫出來,我一直有個美好願望,就是把南京的館子吃遍,廣交高廚遍訪名師,專攻拿手菜,把心儀的美食用文字形式記錄在案,去粗取精博採眾長,為南京人不會吃徹底翻案。可惜只能停留在想像上,人的精力有限,口袋裡銀子也羞澀,此外我雖嘴饞,美食段位畢竟還淺,見識也太書獃子氣。


學問學問,是學會問。南京的味道究竟是什麼,揣著懷舊帶點獵奇,答案已經不遠。


本文節選自《悅食Epicure》2016年05月刊


文 | 葉兆言


葉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畢業,進工廠當過4年鉗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1980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葉兆言中篇小說系列》,三卷本《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煞》《別人的愛情》《沒有玻璃的花房》《我們的心多麼頑固》《馳向黑夜的女人》,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葉兆言絕妙小品文》《葉兆言散文》《雜花生樹》《陳年舊事》等。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食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悅食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老梁說菜:土豆也能做成特色美食,以前窮人才這麼吃
文化趣談:您是吃貨,人家于右任那叫美食家
你知道嗎,女人最愛的玫瑰花,能做成這麼多美食!
你家的廚房如果有了它,那美食和身材,就能兼顧啦!
這種樹,樹葉會變異後,成為人家美食,你吃過么?
當這些美食和「小人」構成了美景,你還想吃他們嗎?
《創意@美食》水果美成這樣,你還捨得吃嗎?
被唱歌耽誤的美食家,因為蔡依林我知道了什麼是翻糖蛋糕
喵星人就是美食家,什麼都想嘗嘗,包括你!
哈啤酒,怎能沒有這款美食?
家鄉美食其實都沒什麼吃的,只是你會這樣想
老梁說菜:以前窮人沒糧食只能吃這個,現在是福建特色美食
廚房的那些美食殺手!請告訴我們,怎麼做到把美食做成了「翔」?
沒有宜家的食材填色書,你也能把美食擺成仙兒
揭秘黃子韜最愛吃的4道美味佳肴,你知道都是什麼美食嗎?
既好吃又健康的美食,如果你是一個吃貨,那還等什麼?
這幾道家常美食,妥妥的都是家的味道,還等啥呢
古代墓葬中發現的美食,專家說還能吃,你敢吃么
特色美食就是這麼給力,你最喜歡哪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