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中國美術報》第34期 美術副刊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李叔同出家前與最親近的兩個學生劉質平、豐子愷(右)合影留念


每一位成功的弟子身後,都有一位春風化雨的恩師,對豐子愷來說,這位恩師當然就是李叔同。


先生育人溫而厲


豐子愷原本喜歡數理化,從未想過專攻繪畫與音樂,因為聽了李叔同的課,才漸漸喜歡上繪畫和音樂。李叔同從不疾言厲色批評學生,有學生在課堂上犯了錯,他只在下課後和顏悅色向對方指出,然後向這位學生鞠一躬,提示他可以走了。對老師的呵斥學生們司空見慣,也就麻木不仁了;對李叔同這樣的彬彬有禮,學生們反而手足無措。一位學生說:「我情願被夏木瓜(夏丏尊外號)罵一頓,李先生的開導真是吃不消,我真想哭出來。」

有些老師滿足於學生口服,居高臨下以勢壓人,不過色厲內荏收效甚微;李叔同要的是弟子心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反而不怒自威令人敬畏。用豐子愷的話來說就是「溫而厲」。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李叔同 花香撲鼻 紙本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豐子愷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當時豐子愷擔任級長,經常為班級事向李叔同彙報。一次,彙報完了,轉身欲走,李叔同喊他回來,對他說:「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學生。你以後,可以……」看著老師期待的眼神,他激動而鄭重地說:「謝謝先生,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那天晚上,李叔同敞開心扉,和這位得意門生聊到深夜。在後來的回憶中,豐子愷說:「當晚李先生的幾句話,確定了我的一生。這一晚,是我一生中一個重要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幾十年來一直未變。」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豐子愷 中堂對聯 紙本


豐子愷在浙江師範讀書時也曾犯下大錯。當時學校有位姓楊的訓育主任,作風粗暴,性情蠻橫。豐子愷因瑣事和他發生口角,一言不合,竟動起手來,雖然只是推推搡搡,並未真正開打,但一向盛氣凌人的訓育主任哪肯善罷甘休,立即要求學校召開會議處理此事。會上,訓育主任痛斥豐子愷冒犯老師忤逆不敬,主張開除豐子愷。這時候李叔同站起來,說了一番話:


學生打先生,是學生不好;但做老師的也有責任,說明沒教育好。不過,豐子愷同學平時尚能遵守學校紀律,沒犯過大錯。現在就因了這件事開除他的學籍,我看處理得太重了。豐子愷這個學生是個人才,將來大有前途。如果開除他的學籍,那不是葬送了他的前途嗎?毀滅人才,也是我們國家的損失啊!


李叔同這番話合情合理,怒氣沖沖的訓育主任出聲不得。接著,李叔同提出自己的主張:「我的意見是:這次寬恕他一次,不開除他的學籍,記他一次大過,教育他知錯改錯,我帶他一道去向楊老師道歉。這個解決辦法,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李叔同的建議得到大家一致贊同。豐子愷因此逃過一劫,保住了學籍。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豐子愷 吃 紙本


先器識而後文藝


李叔同宿舍的案頭,常年放著一冊《人譜》(明劉宗周著),這書的封面上,李叔同親手寫著「身體力行」四個字,每個字旁加一個紅圈。


豐子愷到老師房間里去,看見案頭的這冊書,心裡覺得奇怪:李先生專精西洋藝術,為什麼看這些老古董,而且把它放在座右?後來有一次李叔同叫豐子愷等幾位學生到他房間里去談話,他翻開這冊《人譜》指出一節給他們看:


唐初,王楊盧駱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許其貴顯,裴行儉見之,曰:士之致遠者,當先器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章,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李叔同 恆無退轉 紙本


李叔同把「先器識而後文藝」的意義講解給豐子愷他們聽,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首重人格修養,次重文藝學習」,簡言之就是「要做一個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李叔同還提醒幾位弟子,這裡的「貴顯」和「享爵祿」不可呆板地解釋為做官,應該解釋為道德高尚、人格偉大的意思。


李叔同出家前夕把這冊《人譜》連同別的書送給了豐子愷。豐子愷一直把它保藏在緣緣堂中,直到抗戰時被炮火所毀。後來,豐子愷避難入川,在成都舊書攤上看到一部《人譜》,想到老師從前的教誨,當即買下,以紀念老師曾經的苦口婆心。


李叔同出家後,雖很少或不再對弟子耳提面命了,但他的一些舉止行為卻依舊讓豐子愷從中受教獲益。


一次豐子愷寄一卷宣紙給弘一法師,請他寫佛號。宣紙多了些,他就寫信問豐子愷,多餘的宣紙如何處置?又一次,他寄給弘一法師的信郵票多貼了一些,他就把多的幾分寄還給豐子愷。後來豐子愷寄紙或郵票,就預先聲明:多餘的就奉送給老師。


豐子愷曾請老師去家中便飯,請他在藤椅上就坐,弘一法師總是先搖一搖藤椅,然後再坐。每次都如此。豐子愷不解,問老師何以如此。弘一法師答:「這椅子裡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豐子愷1962年所作弘一法師像


1948年11月,豐子愷結束了在台灣的畫展和講學,特意去老師的圓寂之處——泉州開元寺溫陵養老院憑弔。在老師的故居和他手植的楊柳前,徘徊良久,不願離去。最後繪畫一幅,題詞曰:「今日我來師已去,摩挲楊柳立多時。」


豐子愷對老師的追慕與懷念,濃縮在這兩句題詞中。寥寥數語,勝過千言。


(節選自《大師課徒》,九州出版社2016年2月版)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李叔同? 悲欣交集? 紙本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徐渭:筆底明珠無處賣
王雯雯 尚彩云:劃時代的設計宣言
馬健:高古軒,「高」在何處?
「潮起東方」國際雕塑大展亮相浙江海寧,那麼多作品總有一款適合你
蔣勛藝術美學系列 高更 漂流的第一站——阿凡橋

TAG:中國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從陳獨秀《愛國心與自覺心》到胡適《你莫忘記》/魏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