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自我封閉的悲哀:日本想把中國納入自己版圖
萬曆十九年( 1591年 ),糾纏大明朝的百年倭亂暫告平息,西北邊陲也因張居正苦心經營獲得暫時安寧。不期「外患平而內亂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窩裡斗」爆發。萬曆清算自己的老師張居正,在一些人的慫恿下,從中央到地方上掛下聯,清查與張居正有牽連的人和事,弄得朝野上下雞飛狗跳,連戚繼光等守護陸海邊疆的功臣名宿也在劫難逃。緊接著,朱翊鈞又與群臣展開「立儲之爭」,朝廷又亂成一鍋粥。這位萬歲爺曾一時性起,扯著拽著「臨幸」了一位姓王的宮女,結下珠胎,生下皇長子朱常洛。按歷朝歷代規矩,皇后肚皮里爬不齣兒子來,太子就該是他了。但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鄭貴妃,前腳跟後腳生下皇次子朱常洵,萬曆愛屋及烏,便要棄長立次。群臣無法容忍皇帝亂了皇家章法,堅持「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彼此爭得面紅耳赤,唇乾舌燥,誰也不肯相讓。年輕氣盛的皇帝一賭氣,宣布「罷工示威」,多少年月不問朝政,不批奏摺,連朝會也懶得舉行了。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朝鮮國王派使臣前來告急。有個叫豐臣秀吉的倭人,統一了日本諸島之後,發兵侵略琉球國,隨即進攻朝鮮,很快佔領該國首都漢城,兵臨北部重鎮平壤,眼看就要跨過鴨綠江了。豐臣秀吉已經口出狂言,要將中國納入日本版圖,送其天皇來北京城視察「新領地」。這個晴天霹靂將萬曆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震蒙了,一個個啞口無言。他們都在心裡嘀咕,倭寇不是被戚繼光殺得驚呼「從此不敢窺視中國」,怎會眨眼之間又捲土重來?這個「蕞爾小國」歷來以中國為師,也甘願做中國的藩屬,惦著從我們「厚往」他們「薄來」的朝貢貿易中占些便宜,怎麼忽然張狂到要吞併堂堂中華上邦,讓大明皇帝向其俯首稱臣,莫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其實,這正是大明朝廷棄海鎖國、自我封閉的悲哀。大航海帶來的史無前例的躁動,已經徹底打亂了整個世界的舊秩序,一切原來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個時候都有可能發生。
豐臣秀吉1536年出生在日本愛知郡一個連姓氏都不配有的貧賤之家,胡亂姓了木下,發跡之後才改姓豐臣。其父原是日本大名主織田信長家一個等而下之的馬前卒,因一次戰鬥受傷致殘,不久傷重去世。其母帶著他和姐姐改嫁同村一農民,該農民十分厭惡這個「拖油瓶」,叱罵之餘還拳腳相加,迫使其在一座破廟裡暫棲身。此人發跡是投奔了織田信長,在日本四分五裂、各島名主互相爭鬥中嶄露頭角。織田信長見其作戰勇敢,在征服眾多島主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將其破格提拔到了充當左膀右臂的位置上。織田信長死後,他乘勢篡奪主人的家業,自成勢力。旋即扶植日本天皇,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確立了以他為首的全國性政權。
出身微賤的豐臣秀吉,隨著地位攀升,權力膨脹,也無限擴張了野心。日本內戰剛一結束,他立刻向外甥豐臣秀次和盤托出醞釀已久的侵略計劃。大致意思是:你我如能席捲中國,當以大明朝廷關白( 相當於首相 )一職授你,現在就該動手做好一切準備。奉天皇陛下聖駕進入中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中國京城附近10國作為聖上之領地。所有日本公卿的俸祿也將增加,其中居下位者將增加10倍,居上位者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顯然,這是要把日本的整個統治機構都搬到北京來,將日本的領土範圍擴大到全中國,滿朝文武去吃中國喝中國。豐臣秀吉還許諾外甥:「你做了明朝關白,可將中國京城百國之地封你。而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及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而任之。」而豐臣秀吉自個兒的好處呢,甥舅兩人心照不宣,當然是凌駕日本和中國之上的「跨國之君」了。
他們隨即動員舉國上下大治兵甲,大造戰艦,大阪、京都全投入緊張備戰。豐臣秀吉還向即將領兵出征的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面授機宜,若直接進入中國北京,以朝鮮人為嚮導;若先進入閩、浙沿海郡縣,則以熟悉那一帶的日本人或當地人為嚮導。並且強調軍事機密,不能外泄,特別要嚴防琉球國和朝鮮國人去北京通風報信。事實上,琉球和朝鮮早有人將其所言所行飛報北京,提醒明朝政府及早防範。然而,趕上萬曆皇帝正與群臣較勁兒,立長立次吵翻了天,誰也沒把來自琉球和朝鮮傳遞過來的消息當回事。及至加藤正清和小西行長率20萬大軍,高呼「借道戰明」,登陸釜山,攻陷漢城,佔領平壤,馬上就要跨過鴨綠江殺到眼面前了,這才驚出一身冷汗來。
1592年,大明政府決定出兵援朝,把倭人擋住在家門口。但萬曆爺自毀了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遼東總兵李如松又遠在寧夏平息叛亂,調動兵馬已是捉襟見肘。兵部先派出1000兵馬,剛過鴨綠江,就被日軍嘁哩喀喳殺個片甲不留,連帶隊的游擊將軍也未能倖免。接著出動3000人,又中了加藤正清的「誘敵深入」之計,在平壤附近險些被「一鍋端」。此後不得已調回李如松去朝鮮救急,憑藉其豐富的作戰經驗,與加藤正清和小西行長巧為周旋,雙方有勝有負,戰爭由此進入拉鋸狀態。
兵部尚書石星眼看付出慘重犧牲仍無必勝把握,心裡有些發毛,提出停戰議和的主張。李如松部疲於奔命,且傷亡慘重,也想停下來喘口氣。而此時的日本同樣被這場戰爭拖累得很苦,糧草和兵源難以為繼,引發國內騷動不安,連九州大島主家族內部都有人帶頭暴動。豐臣秀吉被迫同意和談,雙方算是不謀而合。明朝政府提出,日本必須上表謝罪,以維護「天朝上國」的尊嚴。同時要求日軍無條件撤出朝鮮,保持朝鮮的領土完整,並送還被俘的兩個朝鮮王子。豐臣秀吉也從實戰中看出,中國委實太大,急切里很難一口將其吞進肚裡,需調整侵略方針,細嚼慢咽,一步一步來。他提出明皇室要以一女嫁與日本國王為妻,重新恢復「厚往薄來」的勘合貿易,進而提出割讓朝鮮三分之二的土地給日本,並要朝鮮以一大臣為人質確保今後永不「背叛日本」,目的仍在將朝鮮當成日後攻佔中國的踏腳板。
這樣一場比戰場刀槍相見更為微妙複雜的談判,遇上兩個不堪的談判代表從中攪局。石星物色了浙江嘉興一個名叫沈惟敬的生意人,說一口流利日語,嘴皮子功夫了得,卻是市井無賴一個,心裡想的只是在談判中為自己撈上一把。豐臣秀吉指定的談判代表小西行長,出身商人家庭,也精於商業騙術。他在戰場上沒撈到多少好處,同樣想著在談判中多有一些個人的進賬。這二位「志趣」相投,一拍即合,利用交戰雙方言語不通,各自欺騙自己的主子,讓雙方都相信可以在談判桌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條件,以此邀功請賞。他們要假戲真做,還迫使朝鮮派出代表幫著進行表演,不想中途出了岔子,原本設置好的騙局穿了幫,談判因此徹底破裂。
1596年,豐臣秀吉陸續增兵14萬、戰艦數百艘,再次遣兵入侵朝鮮,盤踞釜山,逼近漢城。萬曆皇帝也再次發兵,同朝鮮聯手與之對抗。起初,中朝聯軍接連失利,邊打邊退。還是新任兵部尚書邢玠另出奇兵,與日軍鏖戰海上,才算穩住了陣腳。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遺命從朝鮮退兵。此時雙方死傷都很慘重,日軍士氣低迷,加藤正清戰死,小西行長也筋疲力盡,被迫率殘兵跨過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竄。中朝聯軍趁勢追擊,最終在露梁海域以朝鮮將領李舜臣和明朝老將鄧子龍等先後中彈犧牲為代價,殲滅敵船200餘艘,殲滅日軍萬餘,結束了這場戰爭。
萬曆皇帝因此興高采烈,將這次援朝抗日及平定寧夏、播州( 今遵義 )之亂,名之為「萬曆三大征」,特地在午門外舉行盛大獻俘儀式,命群臣上表稱頌,宮廷「文工團」表演「四海昇平」之歌舞。但正如後人客觀評價的,這其實是一場日本、中國、朝鮮三敗俱傷的戰爭:「自倭亂朝鮮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屬國迄無勝算,至關白死而禍始息。」
日本敗後,用武力進行自我「反省」。德川家康殺了豐臣秀吉的兒子,滅了這個赫赫不可一世的家族,取而代之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此人開創的江戶幕府,走向另一個極端,不但停止了向海外的擴張,還剷除西方傳教士傳過來的天主教,明確下達「鎖國令」,嚴禁日本商船出境,漂流海外的日本人也不許回國,違者一律處以極刑。而中國壓根就沒有反省,但見日本消停下來,馬上好了瘡疤忘了疼,依舊以海禁替代海防,置海防要塞空殼化於不顧。只在天啟年間,因女真人努爾哈赤侵犯遼東甚急,曾在遼東灣一個島嶼上布了重兵,還花了一些銀子構築工事,雖然其意不在防海,好歹讓大海一隅得到了「嚴固」。不想守島將領一日被殺,明廷馬上下令從島上撤軍,再次漏出海上好大一個空當來。清代整理明史的一位學問大家這樣評論:明朝雖喪亡的直接原因,看似不在海上,然海島守軍之大撤退,海上防範之大疏漏,「考古者不能無憾焉」。
李自成為何要火燒紫禁城:撤退時不能丟了面子
揭秘:《西遊記》為何成明朝「第一禁書」?
明朝真實的「孫悟空」:被皇帝活埋七日而不死
左宗棠一個特殊的癖好:罵人,沒想到還尤其愛罵他
TAG:談文讀史 |
※日本在侵華前發布聲明,將中國看做自己的領土?
※日本人來自中國,而中國人來自印度?
※《蝸居》中的日本女明星,一心想留在中國!
※一大波中國騙子潛入日本:「我們只坑自己人!」
※日本絕不敢讓中國看到的照片:全國憤怒!
※日本臉皮真是厚,狂妄自大無法自拔,看中國軍工實力怎麼完爆日本
※日本被印度坑慘!哀嘆中國太聰明
※為什麼朝鮮、日本、越南曾經自稱自己是中華、中國?
※日本人眼中的《西游记》,看完我震惊了!
※日本當著中國面修雷達要困死中國:中方以牙還牙建更大雷達弄瞎它
※看了幾張地圖,才明白菲律賓烏克蘭日本原來是中國的
※這國家沒忘中國恩情:趕走日本人把核電大單交給中國
※日本記者來中國受刺激,中國人的房子太大了!
※日本人向往來中國居住?他們羨慕中國的這些
※日本人眼中的《西遊記》,看完我震驚了!
※日本自曝只怕三國海軍:其中竟不包括中國
※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 愛我中華 勿忘國恥
※日本經濟已「病入膏肓」,安倍你哪來的自信嘲笑中國
※看了這幾張歷史地圖,才明白菲律賓烏克蘭日本原來都是中國的
※這個國家受盡中國恩惠卻要倒向日本?專家憂心中國情報全泄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