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第一要葯」其實還可以這樣用,你或許不知道!
導讀
扶陽第一要葯,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它的真實身份——附子。附子本身有毒,很多人都比較懼怕它,但從古至今,也有不少人對附子十分鐘情。若能掌控好附子的用法用量,其實附子在疾病的治療上,是大有功效的。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附子的那些運用,或許你不曾知道喲!
【性味與歸經】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15克。宜先煎30~60分鐘以減低毒性,以口嘗無麻辣感為度。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淡附片回陽救逆,散寒止痛力強,用於亡陽厥逆,風寒濕痹,水腫等;炮附片溫腎暖脾作用好,用於脾虛泄瀉,宮冷不孕。生用內服易中毒,多作外用。
【臨床應用】
2.附子粳米粥。溫中散寒,化飲降逆。適用於脾胃虛寒,水濕內停證。制附子6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3克,煎煮兩次,將兩次葯汁合為一處。粳米200克,加入大棗 6枚、葯汁、水適量熬至粥熟即成。(《金匱要略》)
3.治寒濕痹證,症見寒濕內侵,背惡寒,身體骨節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脈沉者。炮附子15克,茯苓10克,芍藥10克,人蔘6克,白朮12克。水煎分三次服。(《傷寒論》附子湯)
4.治心腎陽衰寒厥證。制附子15克,甘草(炙)6克,乾薑6克。水煎服。(《傷寒論》四逆湯)
5.治脾胃虛寒,飲食不化,四肢厥冷,腸鳴腹痛,瀉下清稀,或夾有不消化飲食,或嘔吐不食,舌淡苔白,脈沉細,屬陽氣虛弱,脾虛中寒證。炮附子6克,炮乾薑9克,炒白朮9克,人蔘9克,炙甘草9克。水煎空腹溫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子理中湯)
6.治脾腎陽衰,水氣內停,症見小便不利,畏寒肢厥,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炮附子9克,茯苓9克,芍藥9克,生薑6片,白朮6克。水煎服。(《傷寒論》真武湯)
7.治風濕相搏,發熱惡風,身體疼痛,不能自轉側,不渴不嘔,脈浮虛而澀。炮附子12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薑3片,大棗10克。水煎服。(《傷寒論》桂枝附子湯)
8.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近代臨床常用治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病之陽虛濕盛證。制附子6克,白朮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金匱要略》甘草附子湯)。
【使用注意】
1.本品辛熱有毒,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其中毒與劑量過大,煎煮時間過短,機體對藥物敏感等因素有關。
2.實熱證,陰虛內熱證及孕婦忌服。
3.不宜與半夏、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瓜蔞、瓜蔞子、瓜蔞皮、白及、白蘞同用。
經典心悟之《素問疏五過論》
道醫符咒,祝由之術揭秘!
慈心於物遵道貴生,勸善需要明賞罰
道教神仙,玄天真武盪魔大帝
中藥是怎麼治病的.!
TAG:道醫 |
※「經典回顧」「扶陽第一要葯」其實還可以這樣用,你或許不知道!
※端午艾灸,祛病扶陽要儘早,這些您應該知道
※為什麼一定要艾灸溫灸扶陽,原因就在這裡!
※用錯了,「奪命第一毒」;用對了,「扶陽第一葯」!
※灸火扶陽效果真的很好哦,不信你來試試!
※滋陰與扶陽,你更適合哪個?
※老中醫:太太看不起?枸杞配它喝,不僅溫腎扶陽,還孔武有力!
※顛腳跟——不花錢的補腎扶陽第一妙法
※艾灸3穴位,能扶陽祛濕!你應該要知道~
※陽氣不足,百病生!用它不僅扶陽養生還能治感冒!
※附子扶陽,大有功效,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被譽為「扶陽第一葯」的它,該如何鑒別「排病反應」與「中毒反應」?
※扶陽札記—沒有「治」不好的糖尿病
※陽氣不足,百病生!用它不僅扶陽養生還能治感冒!(大家都在用)
※扶陽罐調理肩頸不適,對頸部細紋也很有效哦!
※夏天艾灸3穴位,能扶陽祛濕!你應該要知道
※李可老中醫「扶陽是真理 八法不可廢」臨床應用
※夏天艾灸3穴位,能扶陽祛濕!你應該要知道~
※「三伏天」來了,你補氣「扶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