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胖傷全身器官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播放了一部名為《解剖肥胖》的紀錄片,片中展示了一位身材不是很胖的遺體捐獻者的內臟器官。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的內臟竟也被厚厚的脂肪層層包裹。原來,身體除了有外表的肥胖,還有藏在身體內部的隱形肥胖。
瘦人也可能藏著一身胖
拿到體檢報告後,外企白領小朱一下子跳了起來:「什麼?我怎麼會有中度脂肪肝?」然而,疑惑不解的不只小朱一人,同事們紛紛指著自己的體檢報告抱怨:「對啊,我最近累得都變成了小尖臉,怎麼血脂也偏高?」
「體檢報告沒有錯,體型看起來還算勻稱的年輕人,在臨床上被查出高血脂甚至脂肪肝的比比皆是。他們的體脂率偏高,脂肪大都集中在看不見的器官周圍,但身體狀態比全身肥胖的人還要糟。」美國臨床國家肥胖論壇主任大衛·哈斯拉姆博士指出,如果做個全身的核磁共振,他們恐怕很難把自己的俏臉與滿肚子脂肪聯繫起來。
從解剖學角度分析,脂肪按照分布位置可分成兩大類: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皮下脂肪接近皮膚,可以用手指捏起來,深受愛美人士的痛恨,但卻是人體保溫和存儲能量的「蓄電池」。但內臟脂肪就沒那麼「友好」,它們藏得很深,將各器官包裹起來或填塞於周圍,隨著脂肪的增多,還會不斷向血液中釋放有害物質。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內臟脂肪可能已經「大腹便便」了,但在人體外表可能看不出任何差異和肥胖特徵。比如,我們發現有些人四肢細卻小腹微凸,穿著衣服根本看不出來,但內臟可能已油膩膩了。
內臟脂肪超標的群體在醫學上被稱為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或蘋果型肥胖。與胖得「勻稱」的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多以腹型肥胖為主。上海市糖尿病臨床醫學中心包玉倩教授於2015年發布的報告顯示,BMI(體重指數)≥25千克/平方米的中國人群中,62%是腹型肥胖;即使在正常體重(BMI0.9、女性>0.8,內臟脂肪超標的可能性比較大。當然,最精確的方法是在醫院裡做計算機斷層掃描、磁場共振影像儀或者超聲波測試。
核磁共振掃描發現,鍛煉半小時,內臟脂肪代謝就開始變化。為此,大衛·哈斯拉姆博士進行了一項12周的鍛煉和飲食計劃,讓受試者吃低脂食物、避免加工食品、適度鍛煉。結果發現,他們損失了5.6%的體重,且內臟脂肪減少了10.6%。
專家建議,內臟脂肪超標者每天應進行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車等,而球類運動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還能促使腎上腺素分泌,促使脂肪分解。飲食上,要控制食物總攝取量,以豆製品代替部分肉類,吃低升糖食物如用紅薯代替米飯等。即便是沒有腹型肥胖的人群,若工作忙、常久坐、應酬多、心情差,也應按照上述方法調整自己的生活,防患於未然。▲(人民網―生命時報)
責任編輯:袁丹華
科學家:孕婦多吃水果有助於生出聰明寶寶
英國皇家空軍「紅箭」正式確定參加中國航展
研究:從嬰兒空間認知力可推測出其數學能力
「脫歐」令英國高等教育憂心 或影響研究經費獲得
TAG:華夏經緯網 |
※肥胖傷身還「傷心」!控制體重這樣管嘴就對了
※肥胖傷害腰椎你了解嗎?
※孩子胖≠身體好,過度肥胖傷害很大!附:體重標準測試
※肥胖傷身!學會6招,好好吃飯也能瘦下來
※機器人小胖傷人:估計就機械故障,不是「人」不開心
※女星長胖傷不起,關曉彤被網友群嘲「像大媽」,鄭爽卻越胖越美麗?
※肥胖傷腎,6個方面讓你更懂腎臟健康!
※關節就忌這5字——老胖傷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