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清末太醫院院使、先父趙友琴先生治療溫熱病八法

清末太醫院院使、先父趙友琴先生治療溫熱病八法



中醫書友會第109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大家都知道趙紹琴老先生是御醫世家,又是溫病大家,今有一篇趙老之父趙友琴先生談溫熱病治法的文章,言簡意賅,我們學習。(編輯/王超)



清末太醫院院使、先父趙友琴先生治療溫熱病八法

作者/趙紹琴




(一)辛涼清宣,苦甘泄熱




風溫邪侵肺衛,衛外失常,發熱汗出,微惡風寒;肺失宣降,上逆作咳;風熱上攻,則咽痛頭疼;邪熱傷津,而口微渴,舌尖紅,脈浮數。治以辛涼清宣,苦甘泄熱法。



薄荷3克(後下)、連翹10克、銀花10克、淡豆豉12克、竹葉3克、苦桔梗6克、生草3克、鮮蘆根20克。




(二)苦宣其郁,以解懊憹



溫熱邪在氣分,熱郁胸膈。身熱不甚,心煩懊憹,坐卧不安,胸悶欲嘔,苔薄而浮黃,兩寸脈大。此氣分餘熱尚存,郁於胸膈不得發越也。用苦味以宣鬱熱,用苦甘兼以折熱。




梔子10克、淡豆豉12克、苦桔梗6克、牛蒡子6克、鮮蘆根30克。



(三)清暑熱兼以益氣,育陰津重用甘寒




暑熱內迫,身熱汗出,氣短似喘,陣陣汗出,口渴心煩,尿少且黃,倦怠神疲,舌瘦且絳,少苔無津,脈象虛弱,按之弦細。此熱盛津傷,氣陰兩虧之象。用清暑益氣,甘寒育陰方法。




南北沙參各20克、麥門冬10克、黃連15克、西瓜翠衣60克、生石膏10克(先煎)、生甘草6克、竹葉3克。




(四)疏風解熱兼以涼血,活絡化瘀解毒消腫




熱毒蘊鬱氣分,發熱惡寒,頭面兩腮紅腫熱痛,咽紅腫痛,舌苔黃燥,脈數有力。必當疏風清熱,涼血化瘀,以通絡緩痛。切不可純用苦寒,防其寒凝血滯,絡脈不通,致成痼疾,遙無愈期。




酒炒黃芩10克、酒川連6克、柴胡6克、前胡6克、炒牛蒡子3克、薄荷葉3克(後下)、元參20克、連翹15克、僵蠶6克、板藍根15克、丹皮6克。




(五)疏風邪兼以清熱,開肺氣宣郁透疹




風熱內蘊,發為紅疹。熱郁當開,火熱當清,治以疏風解熱宣透方法。葯宜清涼,不可過用升散,更禁辛溫之品。




薄荷1.5克(後下)、蟬衣3克、赤芍6克、蘆根20克、連翹6克、前胡3克、銀花6克。




(六)清氣熱兼以育陰,涼營分而透痧




爛喉丹痧,咽紅腫痛,甚則喉爛,遍體紅暈,密布痧疹。治當清氣涼營為法,雖可佐以宣透之品,以清熱透邪,定不可升發提透,更忌辛燥走躥之類。




生地黃30克、玄參30克、蟬衣3克、僵蠶6克、連翹9克、銀花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9克、鮮石斛15克、鮮茅蘆根各30克、安宮牛黃散1克(分沖)。




(七)宣展肺氣以開其郁,涼營透熱而解神昏




溫熱邪在氣分,服藥過於寒涼,不惟熱未能解,陽氣反為寒涼所遏,郁而不展。身熱不退,胸中堵悶,面色黧黯,神志不清,甚則譫語妄言,大便未解,小溲短少色赤,舌絳苔白,脈多沉澀,按之細小而數。必須宣展肺氣以開其郁,涼營透熱而解神昏。




薄荷3克(後下)、蟬衣6克、竹茹6克、杏仁10克、僵蠶6克、連翹15克、忍冬花15克、片薑黃6克、鮮茅蘆根30克、鮮九節菖蒲20克(打爛攪汁兌入)、《局方》至寶丹1丸(分2次湯藥送服)。




(八)育陰分清營透熱,祛暑邪涼肝熄風




暑熱熾盛,內逼營血。身熱夜甚,口反不渴,心煩躁擾,時或譫狂,舌紅絳且無苔,脈象細弦小數。肝熱陰虧,筋脈失養,兩目上視,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熱動肝風之象。用育陰清營、涼肝熄風方法。




鮮佩蘭12克(後下)、鮮生地30克、沙參20克、麥冬10克、元參30克、連翹心15克、銀花15克、嫩鉤藤15克(後下)、竹葉卷心3克、丹皮10克、羚羊角3克(先煎兌入,或羚羊角粉1克沖)。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趙紹琴臨證400法》,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趙紹琴編輯/王超,一校/王勤莉,二校/曉燕。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便秘醫案一則
治療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的「保產無憂散」
希望政府能重視並支持民間驗方的保護和挖掘
有關咳喘,一位臨床中醫的傾囊相授
單味薏苡仁,化痰效果佳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葉天士運用辛開苦降法治療溫熱病(二):瀉心湯類方的運用
葉天士運用辛開苦降法治療溫熱病(一):辛開苦降,調理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