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曾因假藥廣告被罰,現在進了醫療產業,Google 這幾年都做了哪些準備?

曾因假藥廣告被罰,現在進了醫療產業,Google 這幾年都做了哪些準備?



十年前,Google 和醫療的關係也只是賣賣廣告,不少還是假的。



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上周宣布,它們將和 Alphabet 旗下的生命科學公司 Verily 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雙方各出 2.5 億美元,研髮針對 2 型糖尿病的檢測和療法。




Verily 原本是 Google 內部的一個醫療技術團隊。去年 Google 改組為 Alphabet 以後,它成為獨立公司,並宣布與強生成立合資公司研發手術機器人。



就在上個月,Verily 還與全球三大製藥公司之一葛蘭素史克合資成立 Galvani Bioelectronics,研製可植入人體的微型設備及藥物,通過改變神經系統和身體組織之間的電信號來治療一系列慢性疾病。




Google 以往和醫療相關的新聞常常接近科幻,比如監測糖尿病的隱形眼鏡、延長壽命的新技術。類似的新東西你可以各種老牌科技公司的研究院里看到,聽著很超前,不過距離實際應用遙遙無期。



但這三個合資公司不太一樣,每次都由 Google 和頂級製藥巨頭合資數億美元;每次,雙方所佔股份都是 5:5 或 4:6;每次,都針對醫療行業的大市場——糖尿病、神經性疾病診療和醫療器械。




Google 這個 90% 以上的收入來自廣告的科技巨頭,看上去真正進入了醫療產業。











一開始,Google 做醫療的水平和百度差不多




最早,Google 與醫療行業的聯繫就是搜索廣告業務。醫藥、保險和保健品的廣告,一直是 Google 在線廣告收入的主要來源。



和百度一樣,Google 的醫療廣告也曾充斥著虛假信息。




2003 年,Google 因為網路藥品廣告問題接到美國國會三個不同委員會的調查質詢。但就像百度醜聞曝光後的反應一樣,Google 設立了一些機制,但虛假醫療廣告沒有消失。




直到 2009 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釣魚執法,找了個假藥販子去 Google 投放虛假醫療廣告。而 Google 廣告銷售為他配了個專屬客服,教他如何繞過 Google 本身的過濾機制。




最終 Google 為此付出 5 億美元代價,承認了醫療廣告問題。從那以後,Google 重新修改了廣告投放的規則,根據這些規範,去審核、清理廣告。接下來的一年,Google 一年中撤掉了 1.3 億虛假廣告。




《華爾街日報》關於 Google 醫療廣告罰單的報道




如今你打開 Google 搜索醫學相關的名詞,搜索結果會在醒目的地方,清楚地用黃底標出「Ad」(廣告),提醒用戶這是廣告。整個搜索頁面,識別度最高的就是黃底的廣告標示。在 Google 內部,有個千人規模的團隊專門負責清除違規廣告。




醫療廣告帶來的收入變少了,但去 Google 搜索醫療相關信息的人並沒有變少。根據 Google 自己的統計,2010 年僅在美國有 1 億人進行了 46 億次相關搜索。









接下來 Google 做的事和微軟也差不多




醫療廣告不那麼好做以後,Google 開始嘗試幫助醫生和醫院將診療這件事搬到線上。2008 年,Google 推出了個人病歷管理服務 Google Health。




同一年在 Google 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 Google Wave 曾被應用在美國電子醫療檔案管理,隨後還有類似在線問診的服務 Google Helpouts,這是一個綜合性諮詢平台,用戶可以通過視頻聊天詢問醫療問題。




2014 年 2 月,Google 還與診斷公司 Quest Diagnostics 達成了合作,由平台上的 10 萬多名醫生為用戶提供診斷測試信息。




所有這些嘗試,都是科技公司在自己所熟悉的數據管理、在線問答領域為醫生和醫院提供技術支持——就好像醫院的 IT 部門。




但這些不痛不癢的嘗試最後都沒什麼結果,沒能改變人們就診的方式,也沒能為 Google 創造像樣的收入。




「在最初的嘗試失敗之後,科技公司對於宣稱要用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徹底改變醫療保健行業這件事,變得謹慎了一些。」《顛覆性醫療革命》一書的作者 Bertalan Mesko 告訴《好奇心日報》,「我想,他們已經明白這是一個比他們的想像更加複雜的行業。」









Google 真正像樣的醫療努力,從投資開始




2007 年,Google 投資了安妮·沃西基剛創辦的消費級基因測序公司 23andMe。這也是 Google 的第一筆醫療相關投資。




Google 和 23andMe 關係不太一般——沃西基是 Google 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前妻,投資時兩人還沒離婚。




這個公司賣 99 美元一次的 DNA 檢測服務:你買了它的檢測套裝,吐 5ml 唾液再寄回去,過段時間就會收到一份檢測報告,列有你的遺傳疾病風險情況。




在那個年代,基因檢測對於普通人還是遙遠而昂貴的東西。作為全球第一個低價的基因檢測產品,23andMe 一度紅遍美國,醫生和創始人登上各大電視台的晚間節目介紹這個曾經屬於科幻世界的產品。




但同時,23andMe 做的事沒有它一開始想的那麼簡單。2013 年,美國葯監局禁止 23andMe 將檢測結果用於醫療鑒定。直到兩年後,23andMe 才獲批對罕見遺傳疾病「布魯姆綜合症」提供基因測序。




23andMe 的情況差不多也能概括 Google 之後的投資風格:公司聘用大量研究人員,專註前沿技術,但距離臨床使用有巨大挑戰。




更多投資從 2009 年開始。Google 成立了一個獨立的風險投資 Google Ventures。




GV 創辦之初,Google 的 CEO 拉里·佩奇找來了投資人比爾·馬里斯。馬里斯曾在杜克大學從事神經科學研究,畢業後做生物技術和健康相關投資。




GV 長久以來一直獨立於 Google 運營,每年從 Google 獲得 3-5 億美元的資金,對各個領域的投資進行自由支配。生命科學、醫療保健、人工智慧等是 GV 最重要的幾個投資領域之一。四位核心的合伙人有兩位負責生命科學和醫療領域。




成立至今,GV 已經投資了超過 350 家公司,當中 100 多家與醫療相關。GV 在醫療行業的投資,主要關注基因、抗癌等前沿領域,或是側重於幫助醫療行業處理大批的數據,比如癌症大數據分析公司 Flatiron Health,DNA 雲端資料庫 DNAnexu,就是其中的典型。




7 年下來,GV 成為了矽谷最成功的風投之一。CB Insights 的報告顯示,在成功退出的數量上,GV 成為僅次於英特爾資本的企業創投。




Uber、工作協同社交軟體 Slack、被沃爾瑪以 30 億美金收購的電商 Jet.com 等都是 GV 投資過的公司。




但對 Google 來說意義更大的是,GV 成為了醫療技術投資的權威。




今年,血液檢測技術創業公司 Theranos 被曝出技術造假,估值一夜之間從 90 億美元蒸發為零。




事發後,當《紐約時報》等媒體回顧 Theranos 的問題時,將 GV 兩次拒絕投資 Theranos  作為徵兆之一。




被 GV 投資,成了新銳醫療技術創業公司獲得認可的一個方式。這一方面為 GV 自己帶來了許多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也在幫助 Google 尋找合適的收購對象。一些被收購的公司,後來成了 Google 自己醫療團隊的核心。




為阿茲海默症患者開發的智能勺子,團隊 Lift Lab 先拿到了 Google Ventures 的投資,後來被 Google 收購









Google 也在內部自己做起了醫療,用最傳統的方式




幾乎是在 Google Ventures 成立差不多時間,Google 內部開始籌備一個神秘項目的實驗室 Google X,Google Glass 和無人駕駛汽車出自於此。





2007


Google 投資 23andMe,主導投資的是 Google 的風險投資部




2009


Google 成立單獨的風險投資 Google Ventures(GV)




2010


Google X 實驗室開始籌備




2014


Google X 宣布一系列前沿項目:監測血糖隱形眼鏡、納米顆粒抗癌機器人、建立健康人類基因信息庫的研究項目 Baseline Study




2015.8


Google 拆分重組,生命科學部門 Life Sciences 和神秘項目實驗室 Google X 都被拆分成 Alphabet 旗下獨立的子公司。




2015.12


Life Sciences 改名 Verily




2015.12


Verily 與強生成立合資公司




2016.8


Verily 與葛蘭素史克成立合資公司




2016.9


Verily 宣布將與賽諾菲成立合資公司




Jessica Mega 曾是 Brigham and Women』s   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知名心血管科醫生。Mega 稱在她的職業規劃中,從來沒有想像過醫院之外的工作。但最近,她加入了 Google 的生命科學公司 Verily,擔任首席醫學官。




在之前主持 Brigham and Women』s  的基因實驗室時,Mega 就意識到遺傳基因方面的進展仰賴於大規模的數據分析,她找到了在 Google 工作的朋友,請他們幫忙將海量的基因信息有效地組織起來。




這也是 Google 與醫療機構在研究方面最常見的合作方式。像其他的科技公司為醫療機構提供的一樣,由 Google 提供計算機技術支持,與斯坦福、杜克、哈佛等大學開展共同的研究。




也有不少項目就被吸收,加入了 Google。



血糖檢測隱形眼鏡產品原型



Google X 實驗室的檢測血糖隱形眼鏡項目,原本是微軟與華盛頓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最終,這個項目的研究團隊加入了 Google X,「在學校你能夠將這項研究帶入學術領域,但是在 Google 我們擁有了被投資的機會。」其中一位聯合創始人 Brian Otis 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



Andrew Conrad



2013 年,Google X 請來了充滿傳奇色彩的醫學專家 Andrew Conrad,他曾經主持過一項用血清檢測 HIV 的測試,成為了後來 Google X 的重要項目之一 Baseline Study 的緣起。




整個項目的計劃就是收集健康人群的基因與信息,最終用數據定義健康人類的完整圖像,用來預防潛在的患病風險,未來隨著樣本基數的擴大,研究團隊將用這些數據重新定義,什麼是「健康的人類」。




在加入 Google X 的 19 個月里,Conrad 組建了一支超過一百人的科學家團隊,來研發抗癌納米顆粒機器人計劃,這種含有磁性納米顆粒的藥丸被吞入人體後,能夠進入血液,配合相應的可穿戴設備,它們能夠隨著血液的流動偵測並反饋人體的健康數據。




和此前與大學合作的研究項目一樣,這個 Tircorder 項目找來了 MIT、斯坦福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




在接受《Google:顛覆式創新》一書作者  Steven Levy 採訪的時候,Conrad 解釋了自己為什麼選擇 Google,而不是在大學做這件事,「如果在別處,這些事情可能要花上二十年才能完成。」




可以監測血糖的隱形眼鏡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個。當時,Google X 宣布和諾華製藥合作推進智能隱形眼鏡的商業化,在兩層鏡片之間內置比頭髮絲更細的微型感測器,利用淚液來實時監控人體的血糖指標。




這些項目最近都被曝出進展緩慢,研發的推進速度可能要比想像中要慢上許多。




但是正如 Conrad 所說,「關於人類身上會發生什麼,我們有 100 萬種瘋狂的想法,將藥丸放到人類的體內也還有很長的一段旅程要走。但是我們覺得這只是還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不是幾十年。」




去年 8 月 Google 整個重組之後,Google X 的一個部分 Life Sciences 被分拆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子公司 Verily。




Verily 現在集合了超過 150 位化學家、生物學家、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專家,Andrew Conrad 擔任 CEO,成為 Google 「字母表」的一部分之後,他將 Verily 定位為「從傳統醫療技術中轉變」。




「測血糖的隱形眼鏡看起來更像科幻小說,但是也有一些理性投資,比如與強生、葛蘭素史克的合作,以及幫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克服顫抖的勺子。」 關於 Conrad 帶領的這個團隊,Mesko 這樣總結道。









最近,Google 擅長的人工智慧也被用到了醫療




Alphabet 旗下另一家與醫療機構積極展開合作的子公司是人工智慧公司  DeepMind ——做圍棋的那家。




最近,他們宣布了與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最新合作項目,就是與倫敦摩菲眼科醫院一起,讓人工智慧幫助醫生診斷,預防眼部疾病。




在幾個月前宣布的一個研究項目里,DeepMind 還獲得了倫敦 160 萬病人的醫療信息數據的共享許可權。




DeepMind 的這個研究項目讓科技公司與醫療機構互相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人工無法迅速地處理如此精細的數據,但是機器可以,而機器不懂這些數據都意味著什麼,研究者則能夠教會它據此辨別異常之處意味著什麼。




這也是 Google 與醫療公司的合作中最重要的優勢所在——將數據處理的技術與模型應用在之前無法大量處理的行業。醫療行業到了需要人工智慧的時候,而 Google ,恰好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慧公司之一。




Google 的工程師教會了 AlphaGo 下圍棋,同時,也在教人工智慧看 X 光片,學會那些醫生需要花上幾年學習獲得的經驗。




這不是 Google 獨創的應用,目前已經有數十家拿到投資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試圖讓機器學會判斷病症。它們所做的事都差不多,不會取代資深的醫生,但能讓醫生從簡單而重複的日常診斷中脫身,做更需要智力和經驗的事。




七年時間、上百起投資、上千人的團隊。原本在醫療生意里和百度差不多水平的 Google,終於真正開始進入這個行業。




題圖來自 gv.com、the Next Web






百事這樣的大客戶都要自己做創意了,廣告公司你們怎麼看? | 什麼改變了廣告業①





為什麼你就是買不到亮黑色的 iPhone 7 ?





你可能還記得那句「請看 VCR!」,如今,VCR 的故事也已經結束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遊客買太多,日本藥商開始有針對性地促銷和擴大產量
脂肪雖然算不上無辜,被糖害了也是很慘:來看美國科研界的嫁禍黑歷史
《權力的遊戲》再次拿下艾美,「辛普森殺妻案」獲五項大獎
這家書店是哈利·波特開始的地方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Perfume這支MV厲害了!不看到最後一秒都不知道這居然是廣告!
baby又贏了!這麼喪心病狂的廣告植入,我看的一定是假古裝劇吧
蘋果再發iPhone廣告,這次拯救了一家理髮店
這些欲罷不能的廣告,你猜Facebook要用它們來做什麼……
除了像Gucci這樣瘋狂埋彩蛋,科幻廣告還能怎麼拍?
直接用iPhone拍攝的照片做廣告,蘋果這次要準備什麼新花樣?
你的Facebook廣告沒效果?它是這麼玩的……
厲害了word島國!這些「童年的噩夢」竟被日本人拍成了一條廣告…
那些曾欺騙過你的食品廣告圖,這是我被傷得最深的一次
baby為迪奧拍廣告,臉看著有點不一樣!網友:這是要崩了?
用了vivo X20好幾天,這幾點細節都是廣告上沒說的
Google和Facebook,哪一個代表的是廣告業的未來?
任天堂廣告一出就秒了YouTuBe榜首,連妹子都說不買衣服也要得到它!
宋仲基今年沒有接一個廣告,又辭演新劇《Kingdom》,原因是這個
和Durex一樣牛b的廣告,竟然還有這麼多!
不能只看廣告,vivo X9的真實用戶自拍是這樣的!
又來了一支嘻哈廣告,但我一點都不想 diss 它
這則廣告實力告訴你,Gakki就是穿什麼都好看,但你不一定是。
看完這廣告,iPhone X再貴也要買!在LV眼裡,東京是像素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