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境:體會琴道,保持琴德
中國傳統藝術舉凡繪畫、詩詞、音樂、舞蹈、園林,甚至盆景都講求意境,並以此為最高審美準則。「意境」一詞最早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標舉,他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歸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所謂「意境」包括了「意」(即藝術家主觀情感的流露)和「境」(即外在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的反映、再現)。這種情境相融的境界蘊涵著無窮之味和不盡之意,使人回味,使人流連忘返。
所以稱之為「言外之味」和 「弦外之響」,因為「言外」和「弦外」是超越物化層面之上不受現實羈絆的精神境界,因而天地廣闊、空靈、無限和包容皆有。概括地說:意境是心物、主客、內涵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更著重以虛含實、實中見虛,有著無限和深遠的特徵。意境實為中國一個極富民族特色的獨特美學範疇。
中國古琴主要為文人雅士的樂器,屬自娛的室內雅樂,所以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意」是傳統古琴美學中最為強調的美學範疇之一,「意」的概念在琴學中的運用大概始於漢代。
古琴中「意」的提出初見於《韓詩外傳》卷五,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說孔子操文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文中記載了孔子學習《文王操》的過程,從得其曲(曲調)到得其數(結構), 再得其意(意蘊)、得其人(為人),最終達到得其類(體貌)。
此處最早將「意」的美學範疇用於古琴音樂,並把獲得音樂的內在意蘊作為審美的一個重要的階段。《淮南子》也云:「瞽師放意相物,寫神愈午,而形諸於弦者,兄不能以喻弟。」《風俗通》亦云:「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傾之間,而意在流水」, 「及其所通達而用事,則著之於琴以抒其意。」「意在高山」、「意在流水」、「抒其意」,可見琴是作為一種寄意的精神境界的搭掛。
「意」 作為美學範疇始終貫穿於琴論中,對傳統古琴美學產生了重大影響。東晉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命題認為音樂的真意不在聲音本身,而在於聲音之外,表達了他對弦外之意的追求,對「無弦」之美的肯定。宋人成玉礀《琴論》中有精彩的論述,提出了「彈人不可苦意思」的美學命題,認為「操琴之法大都以得意為主,雖寢食不忘,故操弄不過一二曲,則其奧窮。」宋人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贊琴僧義海琴藝高超,也有「海之藝不在於聲,其意韻蕭然,得於聲外,此眾人所不及也」之言。古琴美學由此重視象、意之間的關係,並逐漸在古琴審美上形成了重意輕象的定式,以追求弦外之意為古琴演奏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琴境?白居易有《清夜琴興》詩云:「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響余群動息,曲罷秋夜深。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可以說是對於琴境的一個最好的描寫。所謂琴境,就是古琴藝術所形成的意象和意境。
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的話說就是:「意境是造化與心源底合一。就粗淺方面說,就是客觀的自然景象和主觀的生命情調的交融滲化。……藝術的境界,既使心靈和宇宙凈化,又使心靈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脫的胸襟里體味到宇宙的深境。」古琴藝術的琴境,正是在使心靈和宇宙凈化與深化這一點上,與中國藝術的最高理想「意境」相互契合。也正因為如此,宗先生舉了唐人常建的《江上琴興》:「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來說明琴聲這種凈化和深化的作用。
古琴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應該說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藝術,它不僅對於演奏者,同時對於欣賞者,包括演奏的時機、環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從某種意義而言,古琴是帶有一定哲理性的深沉藝術,惟其如此,它才能夠把人引入審美意境層次。從內容上說,古琴琴境的形成既與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有關,同時也與其本身的藝術創作與審美特點有關。
琴曲、琴歌的形成正如唐人王昌齡所總結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那樣,大多如劉籍《琴議篇》所云:「遇物發聲,想像成曲,江出隱映,銜落月於弦中,松風嗖飀,貫清風於指下,此則境之深矣。又若賢人烈士,失意傷時,結恨沉憂,寫於聲韻,始激切以暢鬼神,終練德而合雅頌,使千載之後,同聲見知,此乃琴道深矣。」
古琴的桐木絲弦及完全用手指操縵的特點,使琴聲回歸一種自然平實的味道。一般人對此並不理解喜歡,反而認為其音色較為單調乏味,甚至一曲都不能聽到曲終,自然很難體味到其中變化無窮、餘音繞梁的美妙韻味。
清人祝鳳喈在《與古齋琴譜補義.按譜鼓曲奧義》中寫道:「琴曲音節疏、淡、平、靜,不類凡樂絲聲易於悅耳,非熟聆日久,心領神會者,何能知其旨趣。……初覺索然,漸若平庸,久乃心得,趣味無窮。……追乎精通奧妙,從欲適宜,匪獨心手相應,境至弦指相忘,聲暉相化,縹縹渺渺,不啻登仙然也。」
他從操縵與聆聽的角度說明古琴藝術的審美特點,儘管其音色似乎不像其他樂器那樣優美悅耳,然而其疏、淡、平、靜的特色正是使人心返璞歸真的途徑,如果只是圖一時的感官快樂,不能耐心持久,那只會感覺索然平庸,很難心領神會,得其妙趣無窮;而一旦靜下心來,把握了操縵的奧妙,達到心手相應、弦指相忘、聲暉相化的境界,就會真正體驗到那種超然物外、恍若登仙的美妙境界。
可以看出,古琴琴境的形成不是輕而易舉的,如果不能理解琴道,沒有修好琴德,很難達到高深美妙的琴境,所以說,琴道、琴德、琴境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元人陳敏子在《琴律發微.制曲通論》中表達了這個看法:
「姑以琴之為曲,舉其氣象之大概,善之至者,莫如中和。體用弗違乎天,則未易言也。其次若沖澹、渾厚、正大、良易、豪毅、清越、明麗、縝栗、簡潔、朴古、憤激、哀怨、峭直、奇拔,各具一體,能不逾於正乃善。若夫為艷媚、纖巧、噍煩、趨逼、瑣雜、疏脫、惰慢、失倫者,徒墮其心志,君子所不願聞也。」
正如陳敏子所說,古琴的琴境除了這種至高的形而上的意境外,同時也還有各種不同的具體表現。
徐上瀛《溪山琴況》的二十四琴況中,既有和、遠、古、逸、淡、雅這樣較為抽象玄妙的琴境,也有麗、亮、潔、潤、健、圓、堅、宏、細、輕、重、遲、速這類較為具體可感之境,這些不僅是操琴要求,同時也因之而達到一種審美的體驗。所以,古琴琴境的達到既非輕而易舉,也非高不可攀,關鍵在於能否體會琴道,能否保持琴德。
來源:子悅集(qj-ziyueji)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轉載請註明來源:雲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只聽這些茶名,不喝就已經醉了
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智慧,全在這裡了
我在宋代,周末是這樣過的!
雲髻鳳釵,中國古典女子之美
TAG:雲上文化 |
※家有琴童——學琴心得體會
※科比「偷師」喬丹留最大遺憾,杜蘭特的「曼巴體會」讓庫里很擔心
※哥倫比亞性感天使梅利莎吉爾美麗獨特,完美的身材需要好好體會!
※斯德哥爾摩:在令人一見傾心的古城,體會生活本來的樣子
※學習瑜伽的心得體會:做自在瑜伽女人
※陰陽宅風水的體會和看法-玄吉居士
※看看阿三家的兵器,體會古老文明的暴力藝術
※最好的夫妻「永遠感動對方」 ——林明進老師《論語》課後心體會
※體會曹雪芹對「詩」的用法
※《喚醒》系列之體會《論語》
※讀聖賢書,做聖賢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庸》的體會
※特朗普首次內閣全體會議「歌功頌德」 美媒:史上最奇葩的會議
※叔孫通靠「禮儀培訓班」讓劉邦體會「皇帝之貴」,實現儒家復起
※禧月閣科普︳寶寶沒吃飽,身體會說話
※在《阿凡達》中體會莊子心法-讀周昌樂的《逍遙無待》
※俄羅斯:普京訪問聖彼得堡出席媒體會議 當日地鐵發生爆炸
※明海法師:我在五台山閉關的體會
※體會創作之樂,走上藝術道路
※兒童詩新嘗試——如何用古詩和繪本教孩子體會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