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海軍哪次戰役幾乎全殲日本海軍艦隊?

中國海軍哪次戰役幾乎全殲日本海軍艦隊?


中國海軍哪次戰役幾乎全殲日本海軍艦隊?



朝鮮1998年發行郵票紀念「壬辰戰爭勝利400周年」,郵票圖案為油畫《露梁海戰》。

日本政壇興起修改和平憲法的風潮,讓外界對日本重走軍國主義道路的擔心日益增加。亞洲各國之所以對日本「修憲」保持高度戒備,是由於日本的野心帶來的慘痛教訓並不只限於二戰。發生在公元1592年,即中國明萬曆二十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後陽成天皇天正二十年的壬辰戰爭,就是這樣一場由日本野心家發起、企圖改變東亞政治格局的戰爭。這場歷時七年的戰爭最終的確深刻改變了東亞政治格局,只是這種改變並不是以戰爭發動者的妄想為結局的。直到三百年後,當西方強勢進入東亞時,壬辰戰爭的影響仍依稀可見。


統一戰爭刺激豐臣秀吉野心


作為壬辰戰爭的策源地,日本早就開始戰備工作。1590年7月,時任日本關白兼太政大臣,同時也是日本實際統治者的豐臣秀吉實現對日本領土的完全控制。不過相當多領主仍保留著自己的軍隊和領地,成為日本政治穩定的嚴重隱患。豐臣秀吉希望通過發動對外戰爭,靠戰爭消耗各家實力。同時統一戰爭的勝利,也使豐臣秀吉對日本實力和自己的政治軍事才能產生了不切實際的估計。他制訂出野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借道朝鮮進攻並征服中國,隨後以中國為基地征服印度及東南亞。


豐臣秀吉對戰爭的自信,來自於手下的精兵強將。此時日本剛結束國內戰爭,擁有大批在實戰中錘鍊出來的優秀將領和精銳士兵。武器裝備方面,通過與荷蘭的貿易和自行研發生產,各大領主主力部隊已較大程度實現火器化,侵朝日軍更是把火槍火炮作為主要裝備。日本水軍以整編後的海盜為骨幹組建,作戰經驗豐富。侵朝日軍共集結陸軍15萬人,水軍700餘艘主力艦船,加上後備力量,總兵力達28萬人以上。

作為日軍首要目標的朝鮮,此時還對即將發生的戰事茫然無知。朝鮮李氏王朝已有二百多年沒有經歷戰亂,軍隊訓練水平低下,戰略設施年久失修,而且朝鮮政局正處於「東人黨」和「西人黨」的激烈內鬥之中,甚至連政令都無法通達。


此時的中國處於萬曆皇帝統治時期。萬曆十九年,朝鮮使團訪問明朝,通報日方要求借道朝鮮攻擊明朝的消息。萬曆皇帝雖然意識到戰爭即將來臨,卻並未加以重視。當時萬曆二十年初爆發的哱拜叛亂吸引了明朝大部分的注意力,直到壬辰戰爭爆發後,明朝才組建入朝部隊。當時明軍的組織和裝備較為混亂,士兵來源複雜、待遇低下,欠糧欠餉情況普遍存在。武器裝備更是五花八門,從傳統的刀槍弓箭到新發明的各種火銃、火箭,什麼都有,但整體火器製造和運用水平與日軍有著不小的差距。明軍對日軍具有優勢的是騎兵和火炮。同時在後勤補給上,背靠國境的明軍遠勝依靠海路長途運送的日軍。


日軍先後兩次侵朝


1592年4月13日,豐臣秀吉向集結在九州的日軍下達出發命令。侵朝日軍先頭部隊小西行長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人分乘400餘艘艦船跨過對馬海峽,於4月14日在釜山登陸,僅用兩小時即攻克釜山。隨後日軍主力部隊陸續在朝鮮登陸,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和黑田長政三個軍團為主要突擊集團,向漢城迅速推進。5月2日,小西行長軍團進入空無一人的漢城。此前兩天,朝鮮宣宗李昖已與文武百官一起逃往平壤。6月11日,李昖放棄平壤,再次向中朝邊境的義州出逃,並遣使向中國求援。


12月26日,明朝新任命的防海御倭總兵官李如松率領四萬三千人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率領的明軍與朝鮮聯軍五萬人進抵平壤城下。李如松採用中國傳統的「圍三厥一」戰術,並組織大量火炮和火箭猛烈轟擊城內日軍,一舉破城。小西行長率殘部突圍時又遭明軍伏兵攻擊,此役日軍損失近九千人。懾於平壤之敗,駐守平壤以南黃州、鳳山、中和等地的日軍不戰而逃。至1月20日,明軍收復開城,朝鮮北部黃海、平安、京畿、忠清四道光復。但過於樂觀的李如松試圖以輕騎三千突襲漢城,結果遭優勢日軍圍攻被迫撤退,此後與日軍形成對峙之勢。

豐臣秀吉也意識到戰爭陷入僵局,他授權小西行長作為代表與明朝和談。3月下旬,雙方達成協議,日軍於4月下旬撤出漢城,7月明軍撤離朝鮮。萬曆援朝戰爭第一階段結束。


豐臣秀吉並不甘心,經過四年休養生息,1597年2月,日軍再次集結14萬陸軍和2。4萬水軍入侵朝鮮。戰爭初期,由於兵力不足和指揮失誤,援朝明軍接連失利。但日軍士氣也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日漸衰落。萬曆二十六年五月,豐臣秀吉眼見軍無鬥志,且錢糧消耗過大,只得默許撤軍。至八月,原本在朝的14萬日軍只剩6萬。


明朝此時則開始大量加派軍隊入朝,力求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朝鮮問題。萬曆二十六年七月,在朝明軍人數已達7萬,明軍在朝鮮長期處於兵力劣勢的局面終於得到扭轉。至九月,明軍在朝兵力已達到14。2萬,對日軍形成壓倒性優勢。日軍處境更艱難的是,由於海上交通線被明軍水師封鎖,在朝日軍得不到海路運來的補給,饑寒交迫,更迫切希望儘快回國。


而此時日本正在風雨飄搖之中。8月,豐臣秀吉病逝。他逝世僅9天,五大家老一致決定從朝鮮撤軍。9月15日,五大家老決定向明廷提出和議要求,試圖為駐朝日軍贏得撤退時間。9月28日,五大家老向在朝鮮的日軍發出總撤退令。



中國海軍哪次戰役幾乎全殲日本海軍艦隊?


中朝聯手的「露梁大捷」


當撤退命令下達後,小西行長几次組織小規模撤退,均被中朝聯軍水師挫敗。從日軍的行動中,中朝聯軍水師提督陳璘和李舜臣敏銳地判斷出:這是日軍總撤退的信號。聯軍決定將計就計,在露梁海峽地區組織一場圍點打援的戰役,徹底殲滅日本水軍,斷絕殘餘日軍的最後退路。聯軍故意放棄對11月18日回國的加藤清正軍團的攔截以麻痹敵人,將全部水師兵力集中到順天附近海域,由老將鄧子龍率明朝水師一部埋伏在露梁海以北,切斷日軍退路;由李舜臣率朝鮮水師埋伏於露梁海以南的觀音浦;陳璘則率明朝水師主力埋伏在昆陽竹島,計劃用三支艦隊將前來救援小西行長的島津艦隊包圍殲滅。


19日凌晨,島津艦隊剛駛出露梁海峽即落入聯軍包圍。島津艦隊一面使用火炮和火槍還擊,一面繼續前進。戰至天明,島津艦隊被聯軍艦隊逼入觀音浦,出口已被聯軍封死。

為打開突圍航道,島津義弘指揮艦隊反覆向港外發起衝擊,聯軍水師與島津艦隊陷入混戰。在狹小的港灣里,火槍火炮已施展不開,雙方水兵互相跳幫,展開慘烈的白刃戰。七十高齡的鄧子龍率領親兵不停沖向被圍困的朝鮮戰船,跳上甲板殺散船上的日本水兵,救出多艘朝鮮戰船。日軍戰船隨後集中火力轟擊鄧子龍坐艦,並組織艦船抵近用火槍齊射,鄧子龍胸前中彈,當即陣亡。


鄧子龍戰死後,島津艦隊也已損失過半。島津義弘決定集合殘餘的二百餘艘戰船向港外發起最後一次衝擊。李舜臣看出島津義弘的意圖,率領朝鮮水師迎著島津艦隊的航線沖了上去。激戰中,一發流彈擊中李舜臣。彌留之際,李舜臣叮囑左右暫時不要公布自己的死訊,以免影響士氣,不久便溘然長逝。


李舜臣的阻擊為中朝水師贏得了重新組織的時間,在陳璘的帶領下,明軍水師對島津艦隊展開追殲。戰鬥一直打到當日正午,島津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除島津義弘率50艘戰船突出重圍外,其餘450艘戰船全部被擊沉,日軍陣亡一萬餘人,史稱露梁大捷。島津義弘之後率殘部逃至釜山,搭上回國的最後一班船。至此,朝鮮已不存在成建制的日軍部隊,壬辰戰爭在開始的地方畫上了句號。


壬辰戰爭打出兩百年的和平


壬辰戰爭的失敗,相當長時間內打消日本向大海那一邊擴張的野心。豐臣秀吉雖然部分達到了削弱其他領主的目的,自己的嫡系卻也同樣損失慘重。他死後,在戰爭中最大限度保存實力的德川家康輕而易舉地掃平其他諸侯,建立起幕府。在1853年美國佩里准將的黑船叩關之前,德川幕府一直實施閉關鎖國政策,無論是無組織的倭寇還是有組織的日本水軍,再也沒有敢向中國沿海發動大規模入侵。整個東亞地區保持了兩百多年的相對和平狀態。


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朝鮮終於保住了自己的國家和王朝。而對於明朝而言,壬辰戰爭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東亞的核心地位,維護東亞朝貢體系的穩定,也為明帝國乃至其後的清帝國爭取到一個較為安定的外部環境。壬辰戰爭後,朝鮮開始對明朝奉行堅決的事大主義外交路線,其後在與後金的戰爭中,朝鮮也的確起到了對後金的長期牽製作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崇禎死後還有哪位南明猛將曾兩厥名王,誓死抗清?
李自成重用下層知識分子 為日後埋下失敗禍因
原為師友的曾國藩與左宗棠竟然因此而交惡反目?
解讀:中日交往史上共有五次大戰爭,結果都如何?
中國人為何自稱漢人而不稱唐人、宋人、明人?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海軍朝鮮戰役幾乎掃平日本海軍艦隊?
萬曆年間中國海軍竟幾乎全殲日本海軍艦隊
此戰美國艦隊「一雪前恥」 日本海軍走向衰敗
九?一八來臨之際,中國海軍艦艇在日本海演練
中國海軍回應海軍航空兵赴日本海:今後將繼續
中國海軍三路大軍會師日本海 遠海演習獲俄軍支持
看中、朝聯軍如何全殲日本海軍:從鳴梁海戰到露梁海戰
美日兩軍「大決戰」 日本海軍空軍「全滅」 指揮官剖腹
真相令人震驚: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根本沒直接擊沉任何中國軍艦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
如果日本海自偷襲中國東海艦隊:後果如何?中國沿海有幾百枚導彈
實拍:被稱為「日軍艦隊墳墓」的二戰日本海軍大本營
一·二八事變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
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從所羅門接回二戰日軍陰魂遺骸
俄軍艦日本海偶遇美航母戰鬥群 美艦載機一度抵近俄軍艦
美日三航母超豪華艦隊齊聚日本海 實力足以碾壓一國海軍
天城級戰鬥巡洋艦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劃的主力之一
日本海上自衛隊,曝出中國海軍最霸氣照片!
除了日本海軍?二戰中美國艦隊還給自己找了另一個敵人: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