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越老不會越糊塗

越老不會越糊塗

人們常常用「越老越糊塗」來形容老年人,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吃香的「老年人」


如果你細心留意歷史,就會發現世界各大文明中都有「尊老」的傳統。比如在家庭關係中,以血緣關係組成的宗族制中,為了管理宗族制內的大小事務,會推選一位族長,這時大家一般會選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

而在最考驗一個人是否明智的判案這件事上,許多國家也會「歧視」年輕人。早在古希臘時代,柏拉圖就友好地警告:「法官不應該是年輕的,他應該知道什麼是罪惡。」在如今的法律界,許多國家的法官都不是年輕人。在現在的英國,人們不會遇到小於40歲的年輕法官,法官一般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上訴法院高級法官的年齡則不低於60歲。


在這些需要明智判斷、慎重決策的事情上,「越老越吃香」一點也不假。現實生活中,人們也常用聰明來形容年輕人,而用智慧來形容老年人,也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樣的諺語。那麼,老年人真的更智慧嗎?或者這只是人們對年齡的刻板印象?

越老不會越糊塗


聰明與智慧不一樣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弄清楚人們常說的年輕人的聰明與老年人的智慧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在說一個人聰明時,可能在暗示著他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很強,腦子靈活,記憶能力、反應速度等等很優秀,這通常與IQ有關,也很好衡量。但是智慧卻很難衡量,我們通常能感受到一個長輩是有智慧的,但很難說清智慧都有哪些標準。那麼,究竟什麼是智慧呢?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者們做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人員在一位醫學人類學家和一些特殊軟體的幫助下,分析了世界各地宗教哲學中關於智慧的描述。幾千年來,世界各地宗教神學,雖然講了各種故事來描述智慧,但在智慧的定義方面卻驚人地相似,那就是:一個人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什麼時候做以及為什麼做。這種明智的行動,涉及到情緒調節和推理,會在自身利益、他人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之間達到一個很好的平衡。簡而言之,智慧的關鍵是調節情感或情緒的平衡,使得人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這個研究小組最終列出了智慧的六個組成部分:關於生活的實用知識、情緒調節、親社會行為(包括憐憫,利他主義和同情)、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局限性、決斷力、接受不確定性。

老年人的智慧不減反增


智慧的這些特徵正好是躁動的青年期很難出現的。科學家們在對美國加州3000名60歲以上老人的大腦進行研究後發現,對於一些可能帶來不好後果的事情,老年人通常會做出一些更好的決策。


總之,無論哲學、宗教還是科學研究都表明,老年在給我們帶來身體機能的衰退時,還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補償——使我們變得智慧起來。


但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很矛盾的地方。我們知道,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神經元的數目、連接性、代謝和處理新信息的速度都在減少或者下降,思維機制一般在25歲至30歲達到峰值,然後逐漸下降。


許多研究也表明,大腦老化時思維速度會變慢。由於負責記憶的內側顳葉系統功能障礙和負責執行功能的皮質紋狀體功能減退,我們的情景記憶和執行功能會退化,進而影響到我們進行規劃、完成多任務工作的能力和言語流暢性。這些功能的逐漸喪失,意味著我們不會再變聰明了,心智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肯定會下降。

那麼,為什麼在各方面身體機能衰退,人也不會變聰明的情況下,這種社會性的智慧卻不減反增了?


智慧是大腦的一個平衡


最初,心理學家們用多巴胺減少來解釋這種現象:由於老年人的大腦較少受多巴胺影響,所以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這有助於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從而給大腦分析事物帶來積極影響。在冷靜的狀態下,確實能做出更好的決策。但還有其它生理上的差異,導致年輕與年老的人在判斷力、推理能力方面的差異嗎?


上世紀80年代,德國一群心理學家開啟了柏林智慧研究工程,他們將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去衡量智慧,弄清楚為什麼老年人會更有智慧。

研究者們發現,雖然大腦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功能都在退化,但基於知識和經驗的推理和認識,也就是一個智慧的人所需要的這種「推斷」能力,在一個人40和50歲之間達到高峰。此後,這種判斷力和推理能力會一直保持平穩狀態,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年才下降,這種能力有助於智慧的形成。


對恆河猴的研究也印證了這種看法。在恆河猴的腦中,有一種與人類大腦類似的樹突棘結構,這些具有頸部和頭部的樹突棘從樹突分支中伸出,遍布整個樹突樹,每個神經元上的樹突棘可以接收來自約1000個其他神經元的信號,樹突棘形態的變化對於學習和記憶有著重要影響。對恆河猴的研究顯示,那些有長脖子和小頭的樹突棘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下降,但更短和更粗的「蘑菇刺」型的樹突棘不會衰減,這種「蘑菇刺」被認為與長期記憶軌跡有關。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受到了影響,但依賴於長期記憶的能力(如演奏樂器)並沒有降低。而邏輯推理、明智地判斷這些與智慧有關的能力也是長期學習的結果。


活躍的前額葉皮層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某些區域的活動不但不會衰減,反而還會增加。例如,研究者們通過腦部掃描圖發現,青年人前額葉皮層不太活躍的那一半,到老年時活動會增加,從而導致整個前額皮層的活動增加。前額葉皮層是大腦高級認知中樞,在思維、邏輯推理、行為計劃和組織、工作記憶及注意力調節等腦高級功能中起關鍵作用。這方面活動的增加,也許是人們年老後變得更有智慧的原因之一。


假如前額葉皮層受到損害,比如人們患上額顳葉痴呆,就會開始做錯誤的決定,缺乏自制力,變得衝動,無法控制情緒,有時甚至出現反社會的違法行為,比如偷竊、非法侵入等,這正好是「智慧」的對立面。


基於這些研究,研究者們認為大腦中存在著一種關於智慧的神經電路,該電路涉及側前額皮質(負責理性、紀律和自我保護)、腹內側前額葉皮質(與物種生存所需的善良、社會和情感行為有關)、前扣帶皮層(調節前額葉皮層的部件之間的衝突)以及有杏仁核的紋狀體(獎勵電路的一部分)。這條神經電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知識的積累和閱歷的增長方面,慢慢發揮作用。


雖然相關研究需要更加深入,但可以肯定的是,年齡的增長帶給我們的並不總是疾病纏身、反應速度下降等噩夢,變得更加有智慧就是老齡化帶給我們的補償之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神奇脂肪令你瘦
性感的人更自私?
世界上最神秘的山
人類身上 有沒有信息素?
新店開張 全店過刊7折優惠

TAG:大科技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答應過彼此「一起到老不會離開」,老婆卻先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