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關註:悲傷的電影讓我們更想與人親近,或許還止痛
看過《泰坦尼克號》的人,可能都震撼過、難受過、流淚過。甚至於,很多人看過很多遍,它曾是電影歷史上最賣座的傷情電影。其實很多感人電影都被二刷或者多刷過,譬如《雛菊》、《天使之城》、《遺願清單》、《七號房的禮物》……(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么么噠)
為什麼人們傾向於一遍又一遍地觀看這類電影呢?最新一篇研究揭示,它們能夠增強我們對身體疼痛的忍耐力,提升我們與人交流的慾望,這有助於鞏固我們的社交關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
那些共鳴,牽扯一種大腦激素
英國牛津大學進化心理學家Robin Dunbar曾疑惑:為什麼我們會耗費時間和金錢沉迷於讓我們哭泣的電影或者小說中呢?
他所在的團隊曾對跳舞、大笑、唱歌對大腦的影響做過研究。結果發現,這些活動、過程會促進大腦釋放一種給予我們良好感覺的化合物——內啡肽(endorphins)。這一類似於嗎啡作用的肽類物質,具有鎮痛、促進身心愉悅等功能,因此它能夠提高機體對疼痛的忍受力、讓人樂意與別人相處 。
所以他們推測,觀看一場悲劇(電影/話劇等),大腦響應的可能是同一套機制。
悲傷的電影,增強我們的耐痛力和社交慾望
為了驗證假設,Dunbar團隊招募了169位受試對象,讓大家觀看《斯圖爾特:倒帶人生》(Stuart: A Life Backwards),一部講述主人公斯圖爾特充滿凄涼、爭議和傷感人生的電影:斯圖爾特是一個集無業游民、癮君子、搶劫犯、精神病等多重身份於一體的人物,童年曾遭遇性虐待,成長過程因酒精、毒品、疾病而潦倒不堪。他的故事被認為是一部類似於莎士比亞筆下的純粹悲劇,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作為對照,他們還選取了68個人,讓他們觀看兩遍相對嚴肅而莊重的紀錄片:一部是《生命博物館》(The Museum of Life),講述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幕後的秘密故事;另一部是探索愛爾蘭地質學和考古學的片子。
兩組成員在觀看之前和之後,都會接受兩項測試:第一種是測試他們與其他觀眾的交流程度;第二種是讓受試對象進行「羅馬椅」(Roman chair)測試,以評估他們對疼痛的敏感性,具體步驟是:參與者需要背靠牆壁、膝蓋彎曲至大腿小腿垂直,整個身體維持在一種類似於坐椅子的姿勢中,直至腿部肌肉酸痛到無法堅持。
研究人員推測,內啡肽表達越高,參與者維持這一姿勢的時間應該越長。結果確實如此:相比於觀看紀錄片的人,觀看電影的人維持羅馬椅姿勢的時間比觀看之前維持的時間延長了約18%。數據還顯示,相比於乏味的BBC節目,觀看電影會增強群體意識。
考慮到羅馬椅疼痛敏感測試並沒有直接檢測大腦中釋放的內啡肽濃度,研究人員表強調,社交意識的增加還可能與其他原因有關。
這一最新發現有望用於解釋「人們看完電影后因為共鳴而更願意與人交流」的原因。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對《斯圖爾特:倒帶人生》產生悲憫心。事實上,約1/3的人觀看這一電影后並沒有增加他們的社交慾望,也不會影響他們對疼痛的忍耐力。考慮到每個人的經歷、喜好、品味不同,所以這種差異很正常。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牛!浙醫二院醫生用十幾塊錢的小蘇打餓死了癌細胞
想健身?卻懶得動!一粒藥丸能幫你
全球微生物組大數據搜索引擎上線
Nature:被誤診了30年,基因測序終於確診了這種病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Science:我們也許低估了烏鴉的智力……它們真的會計劃未來!
※Science:那些年我們發現的突變,有可能是錯的!
※這很科學!Science:大人們的努力觀,會影響嬰幼兒
※Science:蚊子叮咬引起的不僅僅是瘙癢……
※Science:慢呼吸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平靜?
※Science:磁刺激可以找回遺忘的記憶
※Science:拿去,拯救你過熱的手機
※Science揭示:葯價昂貴,更易讓患者感受到副作用
※Science:不同的面孔是怎樣形成的?
※Science:胚胎也能人工造!
※Science:AI如何能在談判時比人類更好,何時代表我們談判?
※碰到不高興的事情就睡一覺吧!Science:人為什麼需要睡眠?
※Science:氣候變化與傳染病關係密切
※Science趣味研究:幻聽時,你的大腦經歷了什麼?
※Science:瘧疾可能會使骨骼變弱
※Science:一種看似無害的腸道病毒能夠觸發食物過敏症產生
※給老鼠撓痒痒也能發篇Science!
※Science樹立新觀念:能遺傳的不僅僅是基因
※Science:為啥快樂時光總是轉瞬即逝,而痛苦卻讓人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