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裡的排水口,在閩南,叫滴水神獸
框哥說:「滴水獸是閩南地區特有的排水構件,但目前發現的主要集中於泉州地區,尤其以石獅為多。其中,石獅的永寧古鎮番仔樓最為密集,大都保存完好。因而永寧古鎮內的滴水獸數量多,種類豐富,工藝也最為精美。」
撰文、攝影:姚力
穿行在閩南地區眾多番仔樓中的人們,人們大概很難忽略建築上那些造型生動的排水口。它們有著多變的形象如獅子、金魚、麒麟等。因為沒有一個學界廣泛認可的稱呼,當地人習慣上把它們稱為滴水獸。它是中國傳統獸類辟邪的一種演變形式,又或許是現代生活中最後的獸。
在原始社會,面對著未知的自然,人類近乎於奴隸式地臣服。在這樣的思維之下,人類用鮮血來祭祀不可掌控的自然。出於對自然的畏懼,工匠們進行著兩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在建造技藝上不斷突破,以期實現房屋的安全牢靠;另一方面是精神層面上的慰藉,通過特定的方式趨吉避凶。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逐漸掌握了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自然力能力,在精神層面上,便是通過辟邪或壓勝之術趨利避害。被中國古代匠人奉為經典的《魯班經》中便記載了傳統建築中用以辟邪的十一種方式:瓦將軍、泰山石敢當、獸牌、天官賜福、一善、姜太公在此、倒鏡、吉竿、黃飛虎、山海鎮、九天元雷和籬笆。其中的獸牌又稱為「獅牌」,即是一種獸類辟邪,利用獸類的兇猛形象達到鎮宅、退去不祥之物的目的。
獅子
在閩南地區,獸類辟邪得到廣泛運用,分聚落、祠廟、宅屋三個層次設防。在聚落層面,有風獅爺置於風水緊要處,保護整個聚落不受自然災害及邪靈威脅;祠廟一級則有懸魚、獸面以及設置於建築入口處的抱鼓石和石獅等;宅屋多在坡屋頂上設走獸雕塑,在一些細部裝飾上也會運用鳳凰、蝙蝠等獸類雕刻,以求吉祥如意。
麒麟
如今,現代建築趨於簡潔,細部裝飾消失;坡屋頂向平屋頂演化,宅屋上的走獸雕塑失去了立足之地,獸類辟邪走向沒落。也正是在這樣的年代,傳統的由房屋或連廊封閉的院落消失了,平屋頂大量使用,屋檐出檐收窄,多層建築開始湧現,陽台得到廣泛使用。這一切改變都推動著排水方式的變革:將傳統依賴坡屋頂的無組織排水轉變為有組織排水。直接使用排水口落水的方式無疑是其中最簡便的,於是,滴水獸的出現便順理成章了。滴水獸成為獸類辟邪在建築上的一種延續,又或是其在現代生活中最後的存在形式。
源起
滴水獸的歷史並不漫長,只有百餘年歷史。因為缺乏文字記載,追溯其起源卻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從造型上看,滴水獸顯然是獸類辟邪的一種演進形式。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滴水獸是閩南地區特有的排水構件,並未出現在中國其他地區的傳統建築中。在中國古代,與之最為接近的建築構件當屬螭首,它廣泛運用於宮殿建築須彌座台基的排水。在北京故宮,每逢暴雨,常常可見千龍吐水的景觀,吐水的便是「螭首」。必須注意的是,螭首出現在建築台基之上,而非建築的主體結構,那麼閩南地區的滴水獸又是如何出現的呢?
除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很自然地將探尋的目光轉向西方的滴水獸。哥特教堂中有用於支撐穹頂的橫向肋架,這些肋架同時是排除屋頂雨水的管道,那伸出建築物的一部分,常被做成神秘的生物或者魔鬼狀,也就是滴水獸。西方教堂的滴水獸直接運用於建築主體,大多直接出現在屋頂之下。而在閩南地區,可以發現早期的滴水獸正是應用于山牆面,用於排除屋面的雨水。後來的滴水獸則多出現於番仔樓的陽台欄杆或是屋頂女兒牆下,作為西式風格建築中重要的排水構件。
閩南地區的滴水獸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產物。但是,這一解釋仍有缺陷。基督教傳入閩南地區的時間在19世紀下半葉,與滴水獸在建築中實際出現的時間比較接近。可是通常來說,西方教堂興建,建築樣式與當地文化產生融合,及至滴水獸的形式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並最終演變出中國化的造型,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因此,這一融合過程也許並未發生在閩南或是中國其他地區。
在中國古代,獸類辟邪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即便到了滴水獸誕生的年代,這一情況也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扭轉。滴水獸出現的建築往往屬當地富裕人家所有。清朝末年是一個極為動蕩的年代,大量閩南人被迫背井離鄉,開啟了新的「下南洋」時代。這裡的南洋主要指菲律賓地區。憑藉智慧與勤勞,這些人在南洋發家致富,將財富帶回國內,修建家宅,同時也將南洋的建築樣式帶回了國內。閩南地區「下南洋」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唐宋時期,當地人就開始了這一過程。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文化傳播往往是單向的,即中國將先進的文化帶入南洋,尤其是菲律賓地區。雙方的交流大大改變了南洋當地的原始風貌。經過幾百年的融合,當地的建築樣式已經接近於中國傳統建築樣式。16世紀到17世紀,西方殖民者擴張的腳步到達了南洋地區。西班牙將天主教帶到了菲律賓,同時也將西方建築文化傳入這一地區。在之後的一兩百年時間中,中西方建築文化在菲律賓地區不斷融合演變,有了一種較為成熟的形態。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新一輪「下南洋」熱潮,這些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築樣式被帶回閩南地區,滴水獸也隨之誕生了。
工藝
滴水獸的發展歷程一直伴隨著工藝的演變,從最初的灰塑、到琉璃與剪瓷、到水泥、再演變至今日的模具成型,實際上是一個由原始逐漸走上頂峰而又向下滑落的過程。
早期的滴水獸為灰塑,現場製作成型,造型多變。主要材料為糯米汁及石灰等,混合後倒入現場製作的草模中成型。灰塑有時也在外部進行彩繪上色,完善造型。但灰塑滴水獸的灰漿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受到雨水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侵蝕。因此,後來剪瓷被用於滴水獸的保護和裝飾。
剪瓷滴水獸的形象是最為生動的,代表了滴水獸製作工藝的巔峰。剪瓷滴水獸建立於灰塑的技術基礎之上,在其外部鑲貼瓷片,完善並保護滴水獸的外部造型。剪瓷顧名思義,是一種使用瓷片的裝飾技藝,瓷片來源於制碗工廠。當地匠人在製作之時會前往工廠以低價收購陶瓷碗件殘次品,而後用特製的陶瓷剪剪碎,做出所需的造型,鑲貼於滴水獸之上。剪瓷滴水獸的造型能夠較好地表現獸的神態細節,同時也減緩了滴水獸受侵蝕的速度。
在剪瓷滴水獸大量出現的年代,也有琉璃滴水獸出現,可以看作現代模具成型滴水獸的早期原型。這類滴水獸色彩艷麗,耐久性好,經過幾十年的時間仍然如同新造一般。但這類滴水獸的數量較少,較為罕見。
隨著水泥的普及,滴水獸的製作也增加了新的選擇。水泥代替了原有的石灰,製作工藝得到了簡化,耐久度也有所提升。部分滴水獸的造型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由獸類造型變為了花朵造型。當然這樣的「滴水獸」也失去了與獸類辟邪的聯繫。
20世紀70年代後,預製技術開始普及,模具成型的滴水獸大量出現,但是在造型上只剩下了金魚與獅子兩種。現場製作變為了陶瓷預製成型,工藝退化明顯。時至今日,現場製作滴水獸的工藝已經基本失傳,而掌握剪瓷技術的匠人也消失殆盡。如今,使用滴水獸的建築越來越少,模具成型的滴水獸仍可以在泉州關帝廟的鬼市上見到,以低廉的價格售賣。
滴水獸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演變,在今天逐漸走向沒落,除了工藝的退化,功能性的喪失也是主要原因。科技的進步以及人類對自然的了解,讓人們不再依賴神靈的庇佑來對抗自然,獸類辟邪自然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即便閩南地區,人們信仰虔誠,保留了大量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但是民居與宗教建築的區分卻愈加明顯。宗教建築保留了傳統官式建築的樣式,日趨富麗堂皇,屋脊上的走獸也不斷增多,建築的排水卻仍是傳統的自由排水做法,並未應用滴水獸。而民居則走向簡潔,功能性更加突出,裝飾元素趨於消亡。滴水獸的功能被更有效的排水管道取代之後,便逐漸消失於現代民居之中。
滴水獸的誕生是一種偶然的美好,它見證了中西方文化神奇的相遇,見證了下南洋那段艱辛的奮鬥史,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傳承。但在今天看來,或許滴水獸不會有下一個一百年來述說它的故事和它的美麗了,因此,我們才顯得格外幸運,能邂逅這樣的巧合。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8條最實用的iPhone7旅行攝影技巧
人類那些太空飛行之最,膜拜吧!
生活在此處,128年國家地理於中秋獻禮深圳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閩南段子手:搞笑,我們是認真的!
※5塊錢坐船便能抵達的小眾海濱之城,與廈門隔水相望,卻擁有閩南地道的古早味!
※閩南有處「小橋流水人家」式的古村落,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別去廈門了!老街·古鎮·土樓——你要找的閩南古早味在這裡!
※閩南搞笑段子,滾滾來襲咯!
※寒冬去廈門,在這裡與鼓浪嶼相擁而眠,體會閩南慢時光的柔情
※人在閩南混,怎能不「醉滾」?
※不要再說閩南只有鐵觀音了,細數閩南烏龍茶品種,你喝過幾種?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最地道的閩南風情、讓人著迷的舊式情調,盡在廈門隔壁的這座城!
※貓仔粥既是粥又是菜和貓無關 是閩南地區的傳統粥品
※南普陀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你去過嗎
※距離廈門僅需2小時,這座千年古鎮有著閩南水鄉和夢幻般的建築
※「不老女星」翁虹現身泉州,一口流利閩南話驚艷現場!
※閩南語的「東西南北」要怎麼說?你們那邊方言又是怎麼講的?
※閩南山區里過去的故事——奶奶姐姐的傳說
※這些快被玩壞的叮叮閩南表情包,你都看懂了嗎?
※這部被列入馬來西亞閩南劇經典五寶之一,你看過嗎?
※請帶紙巾擦口水!帶你品嘗最地道的閩南特色,總有一款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