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泡沫與石頭:給人的啟示

泡沫與石頭:給人的啟示


泡沫與石頭:給人的啟示




泡沫與石頭:給人的啟示


人之為人,就在於總有對永恆的追求,作家之為作家,就因為他永不滿足,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人類追求永恆的方式多種多樣,或造福人民,或繁衍子孫,或融入大地,或托之信仰,或遁入宗教……


而嘔心瀝血地創造藝術精品,恐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當此文化產品滔滔涌動之際,提倡一下對永恆的渴望,也許很有現實意義。


文學就其本來意義說,是一項寂寞的事業,人們最先看到的總是泡沫,但泡沫消失得最快,人們不易發現的是河床中的石頭,石頭卻是長久的,倘有更多的作家不願做趕時髦的泡沫,能以自我作古的精神爭做河床中的石頭,我們一再呼籲的精品可能真的會多起來。

然而,多和少的關係似乎又並不這麼簡單。往深處想,凡事物總是從少到多再從多到少,少到極致會出現多,多到極處又會變少,何況,多要看什麼多,少也要看什麼少。一位朋友說,現在的書什麼都好,包裝好,印刷好,封面設計好,紙張也好,可就是一樣不理想:內容一般化,水分多,乾貨少,讓人激動不已的,或很耐看的太少。


還有一位朋友抱怨說,這幾年他幾乎沒從頭至尾看完過一部電視劇,頻道雖多,但撥了一圈又一圈,好節目卻很少。這些話或失之偏激了,但並非全無參考價值。不錯,現在的文化產品多是夠多的,如洪波湧起,泡沫飛濺,但消失得似乎也快,轉眼就忘個精光,大家的注意力又被新的炒作聲吸引過去了,有時你會自疑,是不是記憶力垮了,怎麼剛看過的東西就記不住呢。


如此看來,這種「多」豈不又演變為少了嗎?當然,我得把話說完全,現在也不是沒有好東西,且不少,可惜被「多」給淹沒了,消融了,要發掘出來還真費勁。我忽然想起「文革」前的十七年,僅就長篇小說來看,數量比現在不知少多少,但像「三紅一創」、「保青山林」之類的長篇,至今似乎還流傳著,還在供人改編,它們的壽命也好像尚未終結。


這倒不是說那時的文藝多繁榮,思想多解放,藝術水準多高,而是受創作生產力和出版條件所限,逼得你必須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功夫,不磨也得磨。於是,那時的一些好長篇,別的不敢說,至少凝聚著很結實的生活血肉,自敘傳和個人革命體驗的色彩濃重。


它少是少,但放進時間的長河,似乎又成為一種多了。我不是復古派,決無拿過去貶低現在的意思,更無拔著頭髮回到十七年的痴夢,但是,倘若我們現在陶醉於表面的熱鬧,像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過後即灰飛煙滅,誰也不再理會,這樣的「多」,恐怕也不值得過分自豪。

也許情況沒我說的這麼嚴重,社會對文化的需求量大了,「多」是大勢所趨,誰也擋不住,非要擋,無異於螳臂擋車。據說後現代的一大特點是「複製」,讓你根本找不到原創性的東西,何況咱們的作家電視家也要吃飯嘛,創作豐富於個人自娛或社會財富都沒有壞處,我們總不能為了出精品,強行扼製作家的寫作速度,故意把很多出版社電視台關門吧。


但有些規律似乎又是沒法更改的,比如馬克思就說過價值是必要勞動時間的凝結的話,若投入太少,卻非要結碩大無朋的果,那只有靠催肥和稀釋了。所以,有必要在一片「多」的喧鬧聲中保持一份清醒。在多和少的關係上,我是主張第一要區分門類和層次,不同情況不同要求。


如對報紙、電視一類媒體,對通俗性、消費性的大眾文化快餐,多多益善,多又何妨,但對純文學產品,就得有所控制———我指的是作者的自我控制,寧可少而精,否則等於自我消解。


純文學的發展,似應在少的基礎上多,在質的追求中增加量。我們常說,沒有一定的數量就沒有一定的質量,可是反過來說,沒有質量目標的數量,又有什麼意義呢。從歷史上看,有保留價值的東西總是極少,能傳諸後世的經典更是微乎其微,這自然是誰也掀不動的鐵律;但不能因為識破了這一點,就蔑視永恆,就隨波逐流,沉浸在批量泡製的快樂中。


現在一面是出書難,另一面是出書濫,有的作者性子太急,恨不得一個月出一部電視劇,兩月出一部長篇小說,能耐得住性子的人實在不多。當然這不能全怪作者,誰讓我們有了一個龐大得驚人的小說市場呢,誰讓這市場胃口那麼大,消化能力那麼強,作者們加班加點地干,還是供不應求呢。然而,文學史從來不用數字計量,而是以代表性的作品來標識的,就像連山的波濤一般。1958年的紅旗歌謠究竟有多少萬首,我統計不出,統計出來也沒有意義。

紅樓夢的時代究竟年產多少部長篇,我也不想考證,考證出來恐怕也沒有意義。這是因為,少的精品雖然是從多中來的,但並非數量越多精品就一定越多,對文藝產品來說,這個正比例不能成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古人的智慧經 的精彩文章:

十作家臨終說了什麼?
鵝卵石道上行走,既自娛又強身
美國教科書為何選中這三個中國人
朱元璋:史上最嚴厲的肅貪腐皇帝
暑假,你會好好讀讀《紅樓夢》嗎?

TAG:中國古人的智慧經 |

您可能感興趣

石頭上的喵星人,到底是石頭還是貓?
瘦、漏、透、皺,古代文人玩的石頭是這樣的!
一座被石頭壓著的城市,這裡的人抬頭看到的都是石頭
網友釣魚時發現像是豬蹄的石頭,洗乾淨後突然激動了
尿石症:都是「石頭」惹的禍,腫么辦?
狗狗曾餓到吃樹枝和石頭,而現在它的眼神讓人感動!
要把石頭山上的雕塑給抹平!
石與花-貌不起眼的石頭 似乎是永恆的標誌 海枯石爛的誓言
男子在河邊就地撿的腌菜的石頭,石頭逆變的過程讓他欣喜若狂。
石頭和骨頭上的畫
南非沙漠發現貓眼石,想挖石頭的人們瘋了
石頭湯的故事:教給你分享的智慧
青金石的幽藍來自於埃及法老的雙眼,現在又被「石頭姐」捧紅了?
一網友河畔撿到的石頭,石頭上面的畫令人驚訝!
有人拿塊石頭獻皇帝:此石忠心!宰相大怒:其他石頭都造反了么?
網友撿的石頭,有說是黑曜石,有說是玻璃隕石,你覺得呢?
實拍一對隱居的夫婦:石頭砌房、蠟燭照明,祥和的生活令人羨慕
光頭強發現了塗塗的神秘小夥伴,原來只是一塊石頭
現實版的「石頭人」,頭頂青筋爆裂十分瘮人!但也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