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主體間精神分析與存在性不安
——用主體間精神分析視野,治療存在性不安(2)
一,什麼是主體間精神分析
我們知道,精神分析這個神乎其神的概念,自創始人佛羅伊德一百年來其開拓性人物及學界說法眾多,按發展順序、又被高度應用的主要有五大流派:(1)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2)沙利文,埃里克森等的自我心理學,(3)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4)克萊茵、費爾貝恩、溫尼科特的客體關係,(5)史托羅樓的主體間性心理治療。這五個學派也被統稱為心理動力學,後四個稱為現代精神分析。
非常喜歡有人對這常用的精神分析五大學派,很形象作了一個發展性的表述:精神分析好像是說種莊稼的事,人就是一粒種子;自我心理學講得是種子本身的生命本能,如發芽成長 (好像人成長)的本能;客體關係講的是種子成長的土壤和環境問題,比如土好不好,有營養還是有害的土壤,陽光如何;自體心理學說的是種子在土壤和環境中,被影響的成長問題;而最新的主體間性心理學卻全面闡述了以上的問題,它是精神分析過去四個學派的概括總結,它意味著精神分析理論向成熟和整體性邁了一大步。
由於此篇主題報告的重點在第三部分「如何以主體間精神分析的視野,治療存在性不安」,所以對「什麼是主體間精神分析」只予很簡單的介紹:
主體間性的概念,創始於德國現象學哲學家埃德蒙德·胡塞爾(E.Husserl,1895-1938)。 史拖羅樓在接觸了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後,約在1980年開始創立主體間性心理學。胡塞爾和弗洛伊德,都是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弗蘭茲.布倫塔諾的學生,並深受其對於意識的研究的影響。胡塞爾最重要的著作《邏輯研究》(1900年),被譽為「從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以來哲學的第一個大進步,」於二十世紀一起面世。同年弗洛伊德出版了《夢的解析》(1900年)。由此,我們粗略地看到了一條研精神現象的理論大關聯:現象學---無意識論---主體間性理論。
概要幾點——
*主體間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建構了他獨一無二的組織原則,這些原則自動化地、無意識地操控了他的行為。每個人都自動化根據其獨特的心理法則來建構他的經驗。
*主體間學派在分析建構中關注主體性經驗的意義、起源、成長過程中與重要他人的主體間性相互影響,以及治療中,諮詢師與訪客主體間性相互影響所帶來的轉化。
*主體間性精神分析是動態的精神分析(而經典的分析是比較靜態的:癥狀-面談·自由聯想-發現病因-將伴隨情感的病因意識化-治癒)它帶有人文哲學色彩,重視情感動態的系統性,規律性,從情感去發現不良的經驗組織模式,去改變它。
*現代哲學是主體間性哲學。主體間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質,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礎上的主體征服、改造客體,而是自我主體與對象主體的交互活動。主體間精神分析強調,兩個主體的情感體驗的真實回應。
二,關於存在性不安
精神分析家R.D.萊恩關於《分裂的自我——健全與瘋狂的生存論研究》中,對人的存在性不安有著詳盡的研究性闡述。他認為,存在性不安和存在性安全,是人類兩種基本的生存狀態。人的不幸是來自於存在性不安。
人出生時便具有最基本的確定性,即對存在的去定,這一確定性是所有其它確定性的基礎。之後當個體漸漸地可以將自己經驗為真實的、鮮活的、完整的、與周圍有著明顯地區別(界線)擁有身份和意志的自由、具有內在一致性和內在價值體驗、具有時間的延續性及空間擴張性,他,就獲得了存在性安全的堅固核心。
若我們的幼年活在被否定、被傷害的關係里,我們終有一天會懷揣恐懼與顫慄地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已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孤獨,同時也明白我們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留下的只是足跡。面對現實世界,我們會懷疑自己的真實性、他人的真實性,懷疑區別的確定性──對身份和意志自由的懷疑,懷疑自己是有價值的、美好的;發現世界的不安全性,感到持續的、致命的威脅;展望和發展與他人的聯繫變成痛苦的事。繼續發展下去,他們的安全感閾限就會降低,一些對常人無特別意義的東西,或普通事件對於他們也變得重要,產生了一種非在的威脅。個體開始「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之中」,然而外部事件對於他的影響並非變小了而是變大了,他們的經驗世界與「正常人」的經驗世界出現了裂痕,他們被陷入焦慮的深淵。
R.D.萊恩的研究中,把因存在性不安產生的焦慮,分為三種基本的存在性焦慮:吞沒焦慮、爆聚焦慮、僵化和非主體化焦慮。這跟經典精神分析的研究——分離焦慮是人心理痛苦的本源,以及對焦慮層級(原始焦慮、閹割焦慮、道德焦慮等)是相近的。 而在我的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那句文學名言 「所有的幸福都是相同的,所有的不幸都有各自的不幸」不愧是經典,R.D.萊恩的研究「存在性不安是不幸的原因」是理解心理障礙的經典。同時我也發現,用主體間精神分析的視角,去思考和治療存在性不安的個案,是非常適用的。
案例:女孩皎皎(化名),23歲,讀研一藥學專業。她長期處於一種對未來的焦灼、恐慌,總預感會發生什麼不可控的災難。讀研究生不久,她與一男生戀愛了,戀愛初期她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漸漸她一貫的預感焦慮升起,無數的擔心:擔心生病、表現不好、被人瞧不起、被所愛的男生拋棄...像雪片似的襲來,她唯一感受到的成績好、表現好帶給她的快樂,也好像正在被剝奪、被吞噬一樣,她受不了這樣的感覺,害怕情緒失控而走向心理治療。
( 皎皎是獨生女,個性內向緘默,她早年有著不安的成長環境:出生時因是女嬰,爺爺奶奶極不高興,家庭籠罩一片陰沉;此後,母親在家毫無地位,跟奶奶的關係像是冤家對頭;父母之間不是吵就是冷戰,母親是受難型的怨婦,父親是一個外強中乾的老好人。綜合(來自皎皎對她幼時經歷與感受的敘事)材料:在家中母親比較袒護自己、對父親沒啥感覺。皎皎的父親在四姊妹中排行老二,因是獨子,爺爺奶奶跟著兒子,他們一家五口人。在皎皎的感覺中,她從小就體會著家庭嚴肅冰冷的氣氛、沒見誰笑過;總能看到爺爺的板臉聽到奶奶不停的絮叨;記憶中最多的是奶奶的絮叨「你個女娃子,跟你媽一樣,長大了也沒用的」。皎皎4歲左右,在一次父母的吵鬧中聽到母親對父親的怒斥「你父母就是魔鬼瘋子,你是個懦夫,從不為我說句話,你們家沒一個好東西!我要不是為了女兒,早不想跟你過了!」,本來就敏感內向的皎皎,內心充滿擔隱憂和畏懼。小一年級時,奶奶因情緒失控送進醫院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他們不是被左鄰右舍投來怪異眼光,就是避而遠之,全家像是被驅逐「境外」的另類。皎皎唯一能感覺安心的是一個人呆著,一心地學習,整個小學期她的成績都名列前茅,由此也給她帶來了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初中她考入了市中學,第一次遠離家庭感覺既輕鬆又莫名恐慌。入學不久,在一次課堂上因說話被老師教訓「你不看看你是什麼家境,還好意思上課說話?!真不知趣!」,這一說,像利劍扎在了皎皎的心間。她變得更緘默,在恐懼中幻想、懷疑自己:不該來到世界,自己的存在就是個錯,老天是否會降罪使自己成為被唾棄的精神病、成為流落街頭的棄兒.....同時,皎皎一直抱持著求知的慾望和姣好成績,但這些沒有令皎皎感覺到驕傲,甚至她很不喜歡別人對她的成績、聰明的讚詞。) 後面的「續」將結合此案例,談談主體間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
(待 續)
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
※「9·23」,紀念弗洛伊德。今天,是弗洛伊德去世紀念
※熊玲:借著控制,你覺察了什麼
※「學會認錯」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TAG:熊玲心理諮詢 |
※存在性不安──不幸的原因
※熊玲:精神分析結合存在分析解讀抑鬱症 抑鬱的本質
※神奇寶貝體形龐大的火屬性小精靈,它們的存在才是火屬性的精華!
※如何判斷製冷系統內不凝性氣體的存在?
※夫妻之間的性生活不存在主與從
※體元的客觀存在性!
※母乳不足的體質真的存在嗎?
※探索:火星表面存在的神秘物體
※太監與嬪妃間存在的貓膩
※無「性」的愛情,是否存在?
※道醫學堂丨體元(性體)的客觀存在性
※《三體》中的「智子」是否存在?
※路飛標誌性的笑容已經不復存在
※惡魔果實存在於能力者的什麼地方,器官和靈魂誰的包容性強
※命理風水:性格與體重存在一定關係,外向型性格的人趨向於偏胖
※「理性敗家」和「精明剁手」真的存在嗎?
※宇宙中可能存在一類神秘天體:「奇異星」,緻密程度非常恐怖!
※異性之間,是否有單純的感情存在
※真的存在所謂的「標準體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