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三次兵火之前的南翔古猗園,只在這張清末老照片里
位於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區南翔古猗園,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園」。
清代末年的南翔古猗園
本圖是清代末年的南翔古猗園,吸引著本地的文人墨客。如今,位於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區南翔古猗園已經成為上海的一張名片。古猗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園」。
古猗園初名猗園,為明萬曆年間河南通判閔士籍所建,閔士籍建園之初,延請當時的名家——嘉定竹刻大師朱三松先生設計布置,以「十畝之園,五畝之宅」的規模,內築亭、台、樓、閣,立柱、椽子、長廊都刻有千姿百態的竹景圖案。閔士籍去世後,猗園約在明代萬曆末年就轉讓給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到清代猗園又先後為陸、李兩姓所有。
就這樣,古猗園幾經轉手,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冬,洞庭山人葉錦購得猗園。次年春大興土木重修和改建,乾隆十三年秋落成,因隔了一個朝代,改名古猗園。據清代沈元祿《古猗園記》記載,園坐廣福禪院西,門對曹家浜,南臨良田萬頃。園中有孤山曲廊,香閣翠樓,石舫水榭,怪石假山,全是明代建築風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定地方人士捐款購買了古猗園作為城隍廟的廟園,香客均可入園遊覽。嘉慶十一年(1806年)又再次募捐整修。咸豐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間,太平軍同清軍及「洋槍隊」多次在南翔激戰,園內部分建築被毀。同治至光緒年間,南翔各行業公所陸續修復一些可用的建築,並增建了一些作為行業集議的場所,後來還在園內開設酒樓、茶肆、點心店、照相館,此時的廟園已名存實亡。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於3月3日佔領南翔,古猗園被侵略軍佔用兩個多月。日軍撤退後,園內房屋倒塌,假山崩頹,樹木被砍,花草枯敗。
1937年「八一三」事變,南翔再遭戰火,園內除缺角亭、小雲兜及五老峰等假山怪石外,大部分建築被毀,逸野堂成了日軍的馬廄,花木古物蕩然無存。
抗日戰爭勝利後,鎮政府將其作為公園開放。當地人士又集議修復古猗園,先後籌款重修了缺角亭、不系舟(書畫舫),新建了微音閣、南廳、白鶴亭,並種植了一批樹木花草。
古猗園的亭台樓閣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雖然以明代建築為主,亭台樓閣,建築平面形式多種多樣,立體造型變化多端,體現江南園林建築精巧自由活潑的特點。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鏤空,各種斗拱、飛檐翹角、門窗式樣、雕刻裝飾,油漆粉刷色彩簡樸素雅,具有明代園林建築藝術風格。1978年我曾經游過這所園林,惜乎當時沒有帶照相機,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2010年應南翔老鎮長王其興之邀,再次與學會同仁重遊古猗園,留下了難忘記憶,今天再次去古猗園,真感到中國古典園林在美學上重視藝術意境的創造。在美學上園境和詩境、畫境是共通的,有共同之處。園林的意境,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物象,不是孤立的一座建築,不是有限的一片風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能使孤立、靜止的物象生動豐富起來,給予遊覽者更充分的美的感受,並能激發觀賞者心靈意趣的釋放,喚起審美邈思,促成意偕境生。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申年祭孔大典將於孔子誕辰日9月28日上午在曲阜孔廟舉行
※成龍捐贈獸首被移除,台媒斥失禮「幾尊獸首就能統戰台灣?」
※神奇減肥藥有望誕生,能抑制脂肪基因阻止暴飲暴食
※鋼鐵俠還是阿凡達!科學家組織了一場頂級半機械人奧運會
※中國該不該建超大對撞機?美國諾獎獲得者觀點不一
TAG:澎湃 |
※直擊韓朝邊境神秘景象,兩國士兵火藥味十足
※日軍在每一場戰鬥中都享有著炮兵火力上的優勢
※俄羅斯女兵火爆生活照曝光 豐乳肥臀
※坦克火炮和炮兵火炮一樣么?聽總說裝甲怎麼說
※近距離接觸空降特種部隊 三新型單兵火箭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單兵火箭筒,首次亮相就受到萬眾矚目!
※日本兵挖同伴內臟,美國兵火燒、活埋日軍,硫磺島上美日打紅了眼
※91歲抗戰老兵火災中去世,妻子殉情他終身未再娶
※抗戰時期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有多懸殊,看完後為將士們敬杯酒
※解放軍換裝新型單兵火箭筒,已不是當年的「燒火棍」
※精彩動圖:中國單兵火箭如何攻堅?碉堡上炸個洞,然後鑽進去爆炸
※中國最後的閩浙總督,清朝滅亡前還率兵火拚革命黨,最終兵敗自殺
※這支中國炮兵火力可輕易摧毀日本21個師團:卻慘遭一夜全滅
※世界最強的三種單兵火箭筒:其中一個威力巨大到操作員也跑不掉
※為何我國陸軍會擁有世界最強炮兵火力?那我國火箭炮的數量又有多少?
※從單兵火箭到重型戰鬥機 那些被中國瞪懷孕的俄制武器裝備
※阿富汗美軍單兵火力兇猛的秘密
※滅火官兵火場渴了怎麼辦?請看他們的「耐渴術」
※城市巷戰新利器 解放軍裝備新一代輕型單兵火箭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