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曾被收買?為糖正名的一段塵封往事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近日,著名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登出了一篇極具衝擊力的文章。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作者Cristin Kearns博士並沒有介紹最新研究,而是挖掘了醫學界的一段不堪往事。
上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的營養學家們在頂級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兩篇綜述,輕描淡寫地介紹了糖對冠心病的影響,在當時引發了熱烈的爭論。最新披露的文獻則揭開了他們背後的秘密:該研究由製糖業商業團體設立並給予資助,論文經過了專門審查,目的非常明確——保護糖在公眾心中的聲譽。
Cristin Kearns博士
原作 Melissa Bailey
出品 知社學術圈
Cristin Kearns博士是一位具有牙醫背景的研究員,她在哈佛大學圖書館地下室整理一箱信件資料時發現了這些見不得光的資料。文章提及了兩位哈佛著名的營養學家:Fredrick Stare博士和Mark Hegsted博士,兩人均已過世。他們曾與具有商業背景的糖研究基金會有過密切合作。在糖與疾病的關係問題上,該機構曾力圖對公眾施加影響。
該基金會曾要求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教授Hegsted發表綜述論文,旨在反駁關於蔗糖和冠心病相關性的早期研究。Kearns發現,基金會付給Hegsted及其同事Robert McGandy博士約合現在4.8萬美元的費用,但是兩位研究人員從未公開說明這筆資金的來源。
Hegsted和Stare推翻了那些關於糖的研究,並做出結論:只有一種飲食調整能夠預防冠心病,即改變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他們的綜述於1967年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當時的出版方並不需要科研人員對利益衝突做出說明。
在那個時代,對於冠心病的致病究竟是糖還是脂肪這個話題,存在著很大爭議。心臟動脈的栓塞等問題已經造成了很多病患的死亡,特別是男性。Kearns指出,製糖業在給決策者的宣傳冊中引用了這些對他們有利的論文,通過說服美國人選擇低脂飲食,而增加了糖的市場份額。
相關回應
60年過去了,人們對這一問題仍沒有共識,一些營養學家依然認為糖對於冠心病是一個危險因素。Kearns的共同作者兼導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SF) 的Stanton Glantz教授表示,在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兩篇重要綜述,「這幫助推動了討論重點從糖到脂肪上的轉移。這一行為,將糖與心臟疾病相關性的科學共識的發展推遲了幾十年。」
不過,紐約大學營養學專家Marion Nestle教授表示,糖未必就是有害的,她認為人體的卡路里總消耗量可能更為關鍵。不過她承認,UCSF的這次發現可謂證據確鑿,這是關於食品工業干預科研的很少見到的直接證據。
Nestle教授在一篇評論中寫道:「科學不應該是這樣運作的。食品公司真的會有意操控科研,從而為己謀利嗎?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事情還在發生。」她指出,最近可口可樂和一些糖果製造商都在試圖影響營養學研究。
在一份聲明中,該製糖業團體表示,由商業資助的科研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
「我們承認糖研究基金會在其所有科研活動中應展示更大的透明度,」該團體現在已演變為美國糖業協會 (Sugar Association),他們表示:「對於這個發生在60年前的事情,我們難以作出評論,並且我們也從沒有見過那些文獻資料。」
對於這次披露,他們認為:「糖對於心臟疾病來說並非起著特別的作用。看到像JAMA這樣具有聲望的期刊使用標題黨式的文章來批判優質的科學研究,我們感到很失望。」
作為一個講話細聲細語,常常臉紅的女人,Kearns並不是製糖行業的敵人。據她介紹,當初接受牙醫訓練的時候,曾在2007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感到非常震驚,因為主題報告人告訴她沒有證據顯示糖和冠心病存在關聯。後來她放下了自己的工作,開始全心投入地尋找資料,希望揭示製糖業對政策和科學造成的影響。
Kearns的上一個「研究重點」關注製糖業對一個聯邦牙科研究項目所起的作用。他們轉移了公眾的注意,比如發現防止蛀牙的疫苗,而避免討論少吃糖的益處。而為了這次報道,Kearns在2011年飛往波士頓,幾天都泡在哈佛醫學院的圖書館裡,翻看Hegsted留下的信件。
用Nestle的話說,Hegsted可謂「營養學家中的英雄」。他幫助起草了「美國膳食指標」,作為1977年的參議院委員會報告為美國首個膳食指南奠定了基礎。隨後他在農業部負責領導人類營養學部門的工作。
然而Kearns的發現卻令她極其震驚,Hegsted與製糖行業合作的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塵封的內幕
上世紀50年代,糖研究基金會制定了一項策略:在科研基礎上,指責脂肪和膽固醇會引起高血壓和心臟疾病,鼓勵美國人選擇低脂飲食,從而增加糖類的市場份額。相關內容在1954年基金會主席的一次演講中有所記載。
作為糖研究基金會的副主席和科研負責人,John Hickson對營養學研究了如指掌。在Kearns發現的一份1964年的內部備忘錄重,Hickson提出應「開始著手一個大項目」以抵抗「(人們) 對糖的消極態度」,所採取的方法則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自己的科研項目來「駁斥那些詆毀者」。
Hickson首先招募了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席Stare,使其進入基金會的科學顧問委員會。1965年7月,當關於蔗糖與冠心病的文章出現在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後,Hickson開始尋求Hegsted的幫助。他向Stare的兩名部下Hegsted和McGandy提出6500美元 (約合2016年的4.8萬美元) 的交易,以求得「一篇針對介紹蔗糖中幾種特殊的新陳代謝危害的幾篇論文的綜述文章」。
Hegsted要求Hickson提供相關的文章好做review,Hickson則發給他至少五篇威脅到製糖行業的文章,好對相關研究人員進行批判。Hickson對這篇綜述設定了目標,他在信中寫道:「我們最為關切的東西在於營養那部分,主張蔗糖這種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對於代謝系統會做出過度的貢獻,因而被視為脂肪代謝失常的誘因。」「如果在綜述和概要中看不到這部分內容,我會非常失望。」
Hegsted在回復中表示:「我們很清楚你關於碳水化合物的關注點,我們會儘力照顧到這部分。」
從Kearns發現的這些信件可以看出,這些學者不僅在「工作」開始前與資助方進行溝通,就連在寫綜述的中途也有聯絡。1966年4月,Hegsted給基金會寫信,表示他的文章被耽擱了,因為愛荷華有學者找到了新的證據,證明糖和冠心病存在關聯。「每次那個愛荷華團隊發出一篇文章,我們就不得不返工,修改文章加以駁斥。」
從他們的往來信件還能看出,Hickson審查了綜述文章的草稿,不過基金會是否對文章進行過修訂或者評論就不得而知了。
Hickson詢問:「我是不是能很快拿到一份草稿?」
Hegsted回復:「我估計在一兩周內就可以發給你。」
在論文提交發表的幾天前,Hickson拿到了論文的最終版草樣。他非常滿意,寫道:「我得說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很期待看到它印刷出來。」
文章於次年正式,作者公開了其他產業界資助信息,卻沒有提及糖研究基金會。
Hegsted的綜述覆蓋的研究內容很廣,他淡化並忽視那些指明糖是冠心病誘因的文章,把讚美之詞都留給了那些介紹脂肪和膽固醇的危害的論文。
Cristin Kearns博士辦公桌上常年放著糖類產品
後記
Kearns的同事Glantz指出,那篇綜述的最大問題在於它根本就不公正:在涉及糖的地方,他們有意忽略了所有流行病學證據,但涉及到脂肪的時候,他們就換了一套標準。
當然,在那種背景下,怎麼做都是可以解釋的了。只不過Kearns和她的幾位同事對無法採訪到當事人感到遺憾,他們的研究因此受到了局限,因為涉事人員都已經過世了。
作為Hegsted的同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現任負責人Walter Willett博士對Kearns的判斷表示出懷疑,對於Hegsted是在企業資金的影響下而做出有悖自己信念的事情不太能接受。當然,他也承認,由於和製糖業存在的這層關係,以及其資金支持,該論文的結論確實值得討論。而這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有意無意的傾向性。Willett認為,Stare和當時的學者們並沒有破壞任何規則。利益衝突標準是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才發生了重大變革的。
自1984年起,《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正式要求作者明確說明潛在利益衝突。現在,該刊的綜述文章作者不得擁有來自相關企業的「重大研究支持」。
https://www.statnews.com/2016/09/12/sugar-industry-harvard-research/
※誰是人工氧化物界面二維電子氣的父親?
※PRL特別推薦:超高靈敏度的納米顆粒扭動模式光力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Nature主刊及子刊將強制數據共享,推進研究可重複性
※關於人類未來的20個科學疑問
TAG:知社學術圈 |
※教授自廢武功吞4彈,唯一遮羞布桑切斯,阿森納配得上嗎?
※她從不會英語的遛狗小妹,逆襲到斯坦福教授,成功被谷歌盯上,一切都是因為……
※耶穌是否娶過妻?哈佛教授終於承認自己被騙了
※斯坦福教授說,「返老還童」這事,居然可以實現?
※我說教授都是被慣的,會被噴么?
※向紅丁教授與五駕馬車,沒想到他也曾處於糖的邊緣!
※一位教授給女兒的一封信,為這樣的父親點贊
※貝萊林和教授攤牌,兩千五百萬去巴薩?教授還敢挖巴薩青訓嗎?
※一位風塵女子,卻引得北大教授為她寫傳,齊白石為她題碑!
※宅男福音 | 硬碟里的電影無處可放?哈佛教授找到解決方案,永不遺失!
※孟加拉女教授被丈夫挖掉雙眼咬掉鼻尖,只因她不是文盲…
※X教授的頭髮去哪了?
※教授兒子被綁架,家中廚師上山,給歹徒做了兩道菜,結果順利放人
※哈佛教授嫌房價高,於是改造垃圾箱,捕獲女友芳心
※跟著諾獎教授上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明朝那些事兒》不是歷史教授寫出來的?
※難得一見的知青插隊舊照,葛優、敬一丹上鏡,最後一位像都教授
※從被國人嘲諷到哈佛破格提升的最年輕正教授,我們還要「逼走」多少神童?
※凝住眼淚才敢對位!艾弗森和街球教授聯手,畫面未免太過殘暴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