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省的官員,掌控大明一個半世紀的朝政,首輔就有8個
明朝自洪武元年(1368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共經歷了276年的時間,明朝滅亡後,先後在南方各地建立了5個政權,史稱南明,共21年,嚴格的說,南明政權已經算不上是中央政權。
在這200多年的明朝歷史中,科舉制度的發展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狀態,成為了庶民入仕的主要途徑。科舉分為三個階段,三年大比分鄉試、會試和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考試,殿試發榜分三甲,一甲只有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一甲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從二三甲中選庶吉士者皆為翰林官。在明清兩朝,入翰林院是讀書人的至高榮耀,凡朝廷選宰輔大學士,多出自翰林院。
明朝的最高權力機構當屬內閣,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後,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一個人獨攬國家事務,朝廷的大臣都成了閑員。朱元璋夜以繼日的拼著命干,即當皇帝又當丞相,實在累的夠嗆,只隔了一兩代,後世的皇帝就吃不了這個苦,政權便慢慢轉移到了外廷秘書的閣臣手上,英宗以後,政權又一步步靠近了內廷秘書司禮監。
小編根據史料初步統計了一下,大明從永樂元年(1403年)設置內閣以後的240年時間內,先後任命內閣首輔的有62人(79人次),發現這62個人中,居然有8個人來自江西省,而且都是非常著名的首輔,比如大明第一任首輔大才子解縉、第一奸臣嚴嵩都來自江西。
江西人在明朝的官場上可謂風生水起,當時有很多人在朝廷做大官,有一句話叫「朝士半江西」。明初有解縉、胡廣、都是江西吉水人,是永樂時期的掌權人物;接下來就是楊士奇、陳循,是泰和人,他們自仁宗、宣宗、英宗、景泰時期一直掌權;再往後是彭時(安福人)、費宏(鉛山人)、夏言和嚴嵩,他們全是內閣成員,全都擔任過首輔。「江西朝士」主持朝政,前後居然有一個半世紀。
有一個例子特別能說明這個問題,永樂二年(1404年),這一年是甲申年,所以當年的這屆恩科叫甲申科,這一年是明朝的科舉盛事,一共錄取了470人。但這更是江西人的盛事,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全是江西人,二甲前四名也是江西人,這在歷朝歷代是從來都沒有的事情。
不僅如此,江西的文人在明朝科舉中大放異彩的比比皆是,小編粗略的統計了一下,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中榜進士共有23000多人(當然數據肯定會有出入,但偏差不會太大),江西一省就佔了3114人;大明狀元總數71人,江西竟有20人之多,這個比重實在太驚人了。
明朝的官員特別是進士出身的官員,尤其注重年誼和鄉誼,科舉的同榜構成師生或是同年的關係,而同鄉的又構成了一大批利益相關的群體,江西人在明初的政治舞台上就出現了很多的重要官員,他們在科舉取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上面的永樂二年的甲申科,其主考就是江西官員解縉,閱卷官員四人分別是:胡廣、楊士奇、胡儼和金幼孜,而這四個人又都是江西人。
如此一來,江西人在明朝官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那麼出現「朝士半江西」也就不難理解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讓明朝多延續了半個世紀的首輔——張居正
※大明朝的狀元,為官數十年毫無政績,只憑一樣本事當上內閣首輔
※大明最短命的首輔,只做了三個月,但被後世譽為「頂風宰相」
※名滿天下的他,對首輔說了十個字,被活剮3600刀而死|淘明朝
※明朝第一位在北京考場產生的狀元,官至首輔,70多歲卻被充軍!
※清朝這個首輔大臣一輩子做好了一件事,卻留下了罵名
※崇禎最痛恨的一個人,明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賣主求榮下場凄慘無比
※一位難得的首輔,碰上兩個無賴皇帝,此為大明之哀歌!
※拆遷自古都是大問題,這位明朝首輔想了一個終極妙招
※明朝兩位內閣首輔之女,一位白日飛升,一位童貞坐化,這是為何
※明朝內閣首輔和古代丞相之間就差了一個太監!
※一提到明朝的內閣首輔,大夥的第一反應恐怕就是,內閣宰相
※歷史的另類臉譜:一副麻將亡了大明?最後的明朝首輔,堪稱一代「雀王」
※這位明朝首輔一生英名,最後卻被兒子毀了
※明朝第一才子,官拜內閣首輔,卻死在茫茫大雪之中
※身為內閣首輔,他忍辱18年受盡冷眼,卻是大明力挽狂瀾的關鍵
※為官五十年, 他被稱為明朝最能忍的內閣首輔!
※大明神算:七次科考連個進士都沒撈到,卻被預言將成一品首輔閣老
※大明唯一的「三元及第」之人,身居首輔戰群魔,結局卻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