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波普藝術嗎?
大家對波普藝術的了解可能源於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夢露。
在安迪沃霍爾這批作品中,他選用辨識度較高的名人、商品、生活靈感作為素材,來進行絲網印刷的創作。由於這些作品製作成本低廉、色彩鮮艷吸引人,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欣賞波普藝術,這樣一來,大眾對於藝術創作的對象接受程度較高,這讓他的這系列作品很快得到了傳播。不僅在作品價格方面水漲船高,獨特的表現手法也成為了安迪沃霍爾的標籤,甚至是美國波普藝術的標籤,讓人一看到同樣風格的作品,就很容易地聯想到了藝術家本人。
安迪沃霍爾另一個著名的藝術作品,金寶湯系列
這正如波普藝術的定義一樣:它們是面向大眾的(popular)、反傳統藝術的、幽默詼諧、甚至有些惡俗……和傳統藝術相比,無論是從材料上來說,還是從時間上來講,波普藝術的創作成本低廉,它可以是像安迪沃霍爾那樣僅僅是通過印刷來創作,也可以是幾塊屏貼畫,廣告、海報、插圖,都可以是波普藝術的呈現方式。
不斷重複印刷的波普藝術
儘管我們一提到波普藝術,就能立馬聯想到美國波普的輝煌時期——在布魯克林的那些藝術家摩肩接踵的街道里,除了安迪沃霍爾,還有羅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草間彌生(草間彌生)、凱斯·哈林(Keith Haring)……他們產出的大量舉世聞名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演,耀眼地幾乎讓我們快忘了,波普藝術事實上是由英國發源的。
Roy Lichtenstein
凱斯·哈林(Keith Haring)
早在20世紀中期,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艾偉(Laurence Alloway)針對那些諷刺性的、反傳統的、具有流行大眾文化的藝術作品稱為「POP ART」,用來指代那些戰後英國在報刊電視上出現的廣告藝術,在精神方面,有點類似於歐洲達達主義的延伸;緊接著,到了20世紀中後期,許多窮困的美國藝術家們靠為雜誌、廣告繪畫插圖為生,放蕩不羈的性格讓他們不拘泥於創作普通的插畫,而是簡化了傳統藝術的線條,使用更為明亮的色彩、根據現代性的風格來詮釋商業藝術,再加上這些藝術家們對於社會現象的獨特見解,將流行文化和大眾消費相結合,使得這樣的波普藝術在美國颳起了一股別具一格的風潮。
那英國波普藝術,和美國波普藝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這就要從兩國的社會語境開始說起。
《到底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如此有魅力?》
英國藝術家理查德·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可謂是英國波普藝術的先驅者。在波普藝術還未被英國大眾所熟知前,他的這幅《到底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如此有魅力?》拼貼作品,因為其裸露的人物,看似充滿消費主義慾望的糟糕生活場景,被大眾毫不客氣地批評了。但顯然,早在幾個世紀前,每一幅傑出的作品,但凡稍微裸露一點,正義的大眾就集體抗議,但最後還是永垂不朽——這幅作品也不例外。畫面上的男女主人公,身材火辣,讓人忍不住浮想聯翩,而藝術家為他們布置的家裡,充滿了諸如電視、收音機、吸塵器、好萊塢電影等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元素。這些素材,可以說是戰後英國的百姓們紛紛前仆後繼的「美式現代化產品」,它們確實合成了現代英國生活中令人無比興奮的因素之一——但當它們與帶有情色意味的兩個假人拼接在一起的時候,卻又觸動了同樣一批人敏感的神經。他們一面享受著這樣的生活,一面又拒絕承認生活之魅力竟然來源於美式消費主義。
Richard Hamilton, Interior
要知道,在漢密爾頓創造出這個拼貼畫之前,他可是立體主義的忠實擁護者。也就是說,在此之前,他還是個正兒八經的普通畫家,熱愛繪畫大自然和人體肖像。事實上,大多數英國波普藝術家都是像漢密爾頓那樣,從傳統藝術創作中解放技法,投奔于波普藝術這樣的前衛藝術事業之中。對於這種前衛藝術,他們旨在想方設法嘲諷英國生活文化的革新,另一方面,他們也像是現代社會的記錄者,一邊將新的藝術精神與手法投放於商業廣告之中,一邊又細微地觀察著美式消費文化對英國百姓的影響。儘管他們不滿足於傳統藝術,但他們從未放肆創作,依然有著自己的一套波普定律。
比如,我們在英國波普藝術中,總是能清楚地意識到畫面中的人物的行為,甚至能夠十拿九穩地猜出來作品的語境——在這些作品中,總是少不了美式舶來文化的產物,或者通過畫面人物的行為暗示,我們能體會到藝術家對於當下社會狀態所表現出的看法。
也就是說,英國波普表現出的是英國人民的一種生活狀態。在這裡,有一個藝術家特別有意思,他就是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作為一個英國波普藝術家,他人生的後半時期卻在美國度過。在美國,他依然沒有放棄波普藝術的創作,畫風卻完全判若兩人。
大衛·霍克尼在英國
大衛霍克尼在美國
一個風格陰沉,一個風格明快。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怪英國的壞天氣,也可以怪加州的艷陽,影響他風格巨變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他來到洛杉磯以後,整日沉浸在戀愛之中。但是,在了解大衛·霍克尼來到美國之後的作品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他本人那時候的生活狀態:他沉浸於和戀人的同居生活之中,對象卻是個男人。在當時,同性戀之於美國人來說還是一件相當可怕,難以啟齒的事情。但霍克尼卻對其不以為然,創造了大量的關於男性裸露戲水的藝術作品。
這些作品看似平凡,但重要的正是它的這種平凡——在當時的社會輿論下,同性戀是一件非主流的事。我們可以認為,霍克尼的這些平凡作品,也正是他本人對於同性生活的一種奢望——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回歸平凡。
Domestic Scene,大衛霍克尼
美國波普表達的正是這種情懷:當美國人民早已對充斥著現代工具的生活習以為常的時候,藝術家作品中傳遞的更是一種對美國社會觀念的考量。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安迪沃霍爾的夢露身上,他大規模地印刷這些名人肖像的藝術品,事實上是在拷問,當一個偶像的相片被不斷地用令人不安的顏色無限複製,它還會引起人們崇拜嗎?當一個藝術家完全在作品中消除自己的技術手法,大眾們還會對他的作品買賬嗎?
相比英國波普,美國波普的藝術家們更喜愛用不那麼直接的手法表達他們的主題。美國那些玩世不恭的藝術家們,遠比英國學院派藝術家們天馬行空地多。無論是像凱斯·哈林的那些符號式的插圖、還是羅伊·利希滕斯坦的永遠活在漫畫里的女主角,他們都更偏向於採取隱晦的方法,甚至很有可能是抽象的,你很難直接從他們的畫面中讀取想表達的信息。
總之,英國波普靈感來源於美國文化,而美國波普則是英國波普的深化,兩者息息相關,卻又有所區別。儘管它曾嬉皮笑臉地在我們過去的電視、雜誌、街角、酒吧遺忘的餐巾紙上出現,如今的波普藝術卻在美術館的重重安保之下牢牢地釘在蒼白的牆上,它的歷史地比曾經更高,諷刺意味也似乎比過去更強了。
安迪沃霍爾拿了現成的肥皂包裝盒,放大之後展示於美術館
※要看懂《小姐》,得先懂這條章魚
※我為什麼喜歡博爾赫斯?
※作為一枚混油皮,底妝真的很重要!32款底妝測評!
※古根海姆的聯想
※金剛必須戀愛
TAG:豆瓣一刻 |
※藝術家的感性,你懂嗎?
※如果藝術被惡搞!你怎麼看?
※龍哥親自科普「母胎」藝術家的想法你能猜懂嗎?
※這樣藝術逼格的「哈里波特」你認得出來嗎?
※這些美女身體上的文化藝術,你能看懂嗎?
※好的草書藝術的欣賞標準你都知道嗎?
※藝術家,你這麼調皮好嗎?
※《藝術也瘋狂》的那些事兒您了解多少?
※如果你熱愛藝術,那麼藝術就在你身邊!
※古詩詞里的那些「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你都知道嗎?
※藝術之都看什麼?
※這樣的行為藝術你們認可嗎?
※論美女的藝術氣質如何培養?看完你就明白了
※奢侈品!藝術!你儂我儂,何樂而不為?
※女人是一門藝術,你真的懂她嗎?
※俄羅斯妹子竟然做出了這樣惟妙惟肖的「藝術喵」!
※你霉和抖森的恩愛可能只是一場行為藝術!
※看得懂的請舉手,如此奇葩,這真的是藝術嗎?
※蘇聯藝術就是紅光亮?你可能想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