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過的成語都是地圖炮
地域歧視的歷史源遠流長又難以杜絕,網上流傳的各種鄙視鏈早已驗證了這點。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確實有幾個國家的人是大家開地圖炮的固定對象,這些倒霉鬼,我們一個一個說。
對於「到底哪國人最蠢」這個問題,春秋戰國的諸子大師們似乎早已達成了共識,不約而同把矛頭指向了同一個國家:
你是某國一位農夫,覺得地里的禾苗長得慢,索性挨個把它們拔高一截,滿心以為它們會長勢更好,過兩天一看,禾苗全枯死了。是的你猜到了,這是「揠苗助長」,記載在《孟子》里。
▲揠苗助長
你是某國一位農夫,這天看到一隻兔子撞樹上死了,趕緊把它拖回家給燉了,從此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結果等到田都荒了也再沒等到。對,這就是「守株待兔」,記載在《韓非子》里。
你是某國一位農夫,窮得只能穿麻,這天你像一隻慵懶的貓咪一樣蜷在春日暖陽下打著盹,忽然想到國君應該不知道這種快樂,如果告訴他肯定會得到賞賜,結果剛一提這個念頭,就被大家好好嘲笑了一番。這個「野人獻曝」的成語,記載在《列子》里。
你是某國人,這天丟了一件黑衣服,路上看到一個姑娘也穿黑衣,你上來就要扒人家衣服,說是自己丟的那件。姑娘辯解說這件不是你的是我的,你還振振有詞:我丟的是絲衣,你穿的是單衣,我只要求單衣抵絲衣,你已經佔便宜了!姑娘只好大喊抓流氓。這個故事記載在《呂氏春秋》里。
你是某國的士子,出國讀了三年聖賢書,回來就很不禮貌地直呼你媽媽的名字,你媽很不爽,你還聲稱,在自己心中,最偉大的就是天地和堯舜,對它們我都直呼其名,喊你的名字有啥?這個故事記載在《戰國策》里。
最惡毒的是這個:
你是某國使臣,替君王出使秦國後被秦王賞了一百乘車,你回國後跑到莊子面前嘚瑟,大師卻挖苦你:我聽說秦王因為有隱疾而向天下懸賞,為他弄破癰瘡的,賞一乘車。據說為他乾的事越噁心,賞的車越多,你到底幹了多下作的事,才得了這麼多的車?這個故事記載在《莊子》里。
……
這個總是不幸被黑的某國,是宋國。
為什麼諸子大師們總要組團來黑宋國?宋國人到底惹誰了?這裡邊的奧妙,恐怕與這個國家的歷史相關。
了解春秋戰國的人都知道,宋人是殷商王族的後裔。周王室滅商之後,為了安撫殷之餘民,不僅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反而把紂王的叔叔微子啟封到了殷商故地,這就是宋國。且爵位是等級最高的「公」,而當時只有魯國的周公、燕國的召公等寥寥幾位功勛能享受這個稱號,足見周王室對宋國的寬厚。
倘是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頭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對任何人或者國家來說,「德薄而位尊」都是件「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的危險事,「公」國頭銜簡直成了宋國的原罪——一群亡國之民,何德何能享受最高等級的尊榮?那些諸侯們並不服。
在文化上,宋國同樣是異類。
殷商文明與周文明差別極大,周是典型的農耕文明,無論是那套文質彬彬的禮樂制度還是溫情脈脈的價值觀,都適合田園詩一樣的生活。殷人除了農耕,還廣泛從事漁獵、畜牧尤其是商貿活動,殷商文明中帶有相當濃厚的商業文明色彩。體現在文化生活等方面,殷人往往顯得熱烈奔放,想想殷商貴族中嗜酒如命的風氣,是不是和古希臘、古羅馬有點像?
作為殷人後裔的宋國人,勢必保留了先祖的諸多文化習俗。在《禮記?檀弓》里,臨終前的孔子自稱是殷人的後代,還說按殷人習俗,靈柩應該停在房屋的兩楹之間,周人則是停在西階之上。不難想像,類似生活細節的差異,也勢必會像如今的咸甜豆腐腦大戰一樣,為宋國人招來其他國家民眾的各種嘲笑。
更重要的是,宋國的確頗有些抱殘守缺的執拗勁。這點在他們的形象代言人宋襄公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泓水之戰「不擊半渡之兵」的故事是如此奇葩,至今讀起來依舊槽點滿滿,再加上偉人那「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的評語加持,人們很自然在腦海中形成了「愚蠢=宋襄公=宋國人」的等式。
▲影視作品裡的宋襄公形象
也許,稍微能讓宋國人感到點安慰的是,自己不是唯一被黑的群體。還有幾個國家的人為他們分擔了不少嘲笑,鄭國人就堪稱宋國人的難兄難弟。提起與鄭國相關的段子,你肯定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鄭人買履」。
▲鄭人買履
這個嘲諷教條主義的笑話從題目就開啟了地圖炮,另一個經典程度與之不相上下的是「買櫝還珠」,嘲諷鄭國人不懂取捨、因小失大。此外還有幾個知名度不夠高的段子,同樣槽點滿滿:
一位鄭國人叫屈公,一聽敵人來了,立刻嚇死了。等敵人走了,馬上就活了過來。
一位鄭國人得到一個車軛,不知道這玩意兒叫什麼,問了一個人,告訴他叫「車軛」,不久他又得到一個車軛,再問,別人也告訴他叫車軛。鄭國人惱了:剛才是車軛,現在又是車軛,這車軛怎麼就那麼多?你騙我吧?說完就跟人打起來了。
鄭國人卜子這天讓妻子給自己做褲子,妻子問他做成什麼樣,他回答:「要和我的舊褲子一樣。」結果妻子做好後,參照舊褲子上破的地方,在新褲子上也弄出了幾個窟窿。
還是卜子的妻子,這天她去集市上買了一隻活王八回來,路過潁水的時候以為王八渴了,把它浸到水裡,王八就跑了。
儘管鄭國人也被黑得很慘,但和宋國人不同的是,黑他們的只有一個人——韓非,因為以上這些故事統統記載在《韓非子》里。
韓非和鄭國人什麼仇什麼怨?其實倒未必有仇,很可能只是出於韓國人(戰國七雄那個)的優越感。
有人特意考察過韓非編排過的那些笨蛋的國籍:鄭人、宋人、魯人、衛人、齊人、楚人……並對他們的母國進行了分析,發現在《韓非子》大體成書期間,鄭、宋、魯三國都已滅亡,衛國雖然沒有亡國,但始終沒什麼存在感,齊、楚兩國在戰國末期也已奄奄一息,換言之,這些國家要麼「藥丸」,要麼「乙烷」。
既然《韓非子》本身就是一部探討治國理政的典籍,找那些失敗的國家當反面教材,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第三位專業背鍋俠,是楚國人。
誰都知道,楚國一直是特立獨行的存在,它是為數不多先強大起來,再被周王室承認的諸侯國。最絕的是,楚武王熊通也是最早自封為王、企圖與周天子平起平坐的諸侯,而且表現得十分狂妄蠻橫。
之前攻打隨國時,隨國辯解說:「我無罪。」熊通的回答是:「我是蠻夷。」很容易猜測,「我是流氓我怕誰」勢必從此成為楚國人的專屬標籤。
楚國本身也不乏各種黑歷史。
春秋時期的晉楚爭霸,兩國總體而言互有勝負,但總不乏楚人被晉人耍弄的細節,比如城濮之戰,他們先是被晉軍的「退避三舍」牽著鼻子多跑了近百里路,又被對方蒙著虎皮的戰馬嚇得不輕。
又比如邲之戰晉軍敗戰,車子卡在路上,楚軍追上來後好心教他們怎麼逃跑,反而被晉人嘲諷:還是你們對逃跑有經驗,我們不行。戰國時代更不用說,楚懷王被秦國扣押,楚王陵被秦軍燒掉,全是奇恥大辱。
種種因素疊加下,作為「他者」的楚國人,也成了中原段子手們的笑柄。
首先出場的是晏子,憑藉「橘生淮南」的比喻狠打了楚國人的臉,使他們扮演了一回因驕橫而自取其辱的角色。接下來是呂不韋,他編纂的《呂氏春秋》貢獻了「刻舟求劍」這個著名成語。
▲刻舟求劍
另一個比較小眾的黑楚段子是,楚國想偷襲宋國,派人先測量好澭水的深淺,而且設好了標誌,沒想到澭水突然上漲,毫不知情的楚人依然按標誌在夜裡悄悄渡河,結果淹死一千多人。兩個段子的主題很相似,都是嘲笑楚人不懂形勢的變化,這樣看來,他們真應該和宋國人好好切磋下智商。
最善於群嘲的韓非自然也不會放過他們,雖然他給楚國人編的段子遠不如宋國人和鄭國人多,卻貢獻出「自相矛盾」這個是中國人就知道的成語。《戰國策》則有「畫蛇添足」這又一經典段子,倒霉的楚國人不僅沒喝上酒,還因為費力不討好被笑話了兩千年。
相比宋國人和鄭國人,楚國人被黑的另一個特色是:歷史更持久。當然原因主要是國祚(王朝維持的時間)比那兩國更長,秦末那位名不見經傳的韓生就送給楚霸王項羽一頂「沐猴而冠」的帽子,這個比喻是如此傳神,以至於項羽謝謝他八輩祖宗的方式是把他投入鼎中烹殺,從而成功樹立起「我是混蛋」的光輝形象。
甚至到了明代,劉伯溫還在《郁離子》中編了一個「楚人患狐」的故事:一個楚國人因為田裡鬧狐狸,請人做了個假老虎,把狐狸嚇癱了。後來田裡鬧野豬,又用假老虎把野豬捉住了。再後來一隻怪獸「駁」出現在田野里,他如法炮製,結果被怪獸咬死了——瞧,內核仍然與「刻舟求劍」相通。
仔細考察起來,其他主要國家的國民,其實都有過被黑的段子,只是比起以上三個公認「智弱」的國家,沒那麼明顯而已。
在好幾個段子中,齊國人都保持著大體一致的臉譜化形象:貪小便宜+好面子。最有名的笑話仍然出自韓非筆下,就是「濫竽充數」。人們的注意力或許更多放在南郭先生如何偷奸耍滑上面,恐怕很少有人會注意齊宣王,正是他的好排場,才會讓騙子有可乘之機。
另一位大師孟子曾是齊宣王的座上客,當然更熟悉齊國人。他老人家在教訓人這方面很失敗,編段子倒很成功,比如那個「齊人乞食」的故事。儘管單身狗們普遍好奇,乞丐是怎麼娶到一妻一妾的,不過這位乞丐既要佔便宜,還要打腫臉充胖子,也可謂極品渣男了。
列子則直指齊人的貪婪,他講過「齊人攫金」的故事:一個齊國人想發財想瘋了,這天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在換金子,直接搶了一把就跑,被抓住後人家問:這麼多人都在旁邊,你怎麼敢拿人家金子呢?齊國人理直氣壯地回答:我眼裡只有金子,沒有人啊。
和「鄭人買履」類似的故事是「杞人憂天」,這個故事記載在《列子》中。要不是題目就開了地圖炮,相信沒人知道它在哪裡(據說是在如今河南開封東南的杞縣)。
燕國人的知名笑話雖然只有一個「邯鄲學步」,不過卻喜感十足,爬著回家這種畫面,也只有毒舌不亞於韓非的莊子講得出來。
儘管莊子未必有討好趙國人的本意,但這個故事還是大受趙國人歡迎,以至於後來邯鄲甚至還有一座據說始建於明代的「學步橋」,不僅擔負著城市名片的功能,也見證著趙人對燕人經年累月的嘲笑。
▲邯鄲學步橋旁邊的雕塑
晉國的風流儘管早被雨打風吹去,段子卻很少。《呂氏春秋》里的「掩耳盜鈴」黑了一把范氏,《戰國策》里「南轅北轍」的故事黑的則是魏國人,不知這是否因為晉國終究是赫赫五霸之一,大家覺得黑起它來說服力不夠。
除去列國間政治和文化上的衝突,諸子大師們熱衷於拿各國開涮,也與「寓言」這一體裁本身相關。
要知道,講段子只是手段,真正目的是讓聽眾讀者接受自己的學說。莊子就說,假如你引用聖哲們的名言,或許十句中有七句會讓聽眾相信;但假如你講寓言,十句中就有九句讓人信服的了。
而想要「讓人信」,自然要在細節上真實具體,比如故事主角,最好是大家都知道也都熟悉的,所以名人的段子是最受歡迎的。韓非就總愛在書里編排各位君王和先賢,比如孔子就經常被他黑,但沒人計較故事的真實性。
最後,你也許會好奇:為什麼關於秦國人的段子那麼少?答案明擺著啊:敢拿秦國編笑話,不想活了?
以上也是段子。■
※佳句|所有的遺憾都是成全
※交鋒|拿著高片酬拍爛片,真的合理嗎?
※別把自己活成了一句流行語
※對呀,就是要花他的錢
TAG:青年文摘 |
※成語學習:原來成語可以這麼學習啊,太有趣了!
※看圖猜成語:小學水平的猜成語,不能全對就要丟臉了!
※看圖猜成語:要不是一口氣全猜對,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個國學大師
※看圖猜成語:除非你是國學大師,否則要想全猜對還是很有難度
※看圖猜成語:我猜不出來的成語,你也不會
※學習成語的機會再次來了:看圖猜成語
※看圖猜成語:好多學霸都被虐爽了,只有學神才能輕鬆過關
※看圖猜成語:能全部猜對的,也就只有學霸了!
※看圖猜成語:學霸都已經猜暈了,學渣還敢來猜嗎
※看圖猜成語,不是成語大神也能全猜對,我「舅」服你!
※這些成語這麼二 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連古人都被騙了:「學而優則仕」並不是學習好了就當官
※看圖猜成語:一般人就是玩玩,只有飽學之士才會死磕到底
※看圖猜成語:有一大波成語襲來,學霸表示招架不住了!
※學霸都愛玩的看圖猜成語,看你是不是也能猜對?
※看圖猜成語:每組兩個成語,全部猜對的人,一定是學霸
※數學老師出了一個看圖猜成語,學生都快猜哭了!
※看圖猜成語:大學生不一定都會,小學生卻能全猜對,你家孩子呢?
※猜成語,8張圖8成語,一分鐘內做不出,你都不能說你語文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