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孔子十句話,望見中華文化的底色!
點擊播放 GIF/2046K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感悟】
I學習是快樂的事情
明代王艮《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
孔子還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II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快樂的事情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易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III不要強求別人理解自己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修養,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或者向別人炫耀,所以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感悟】
孔子提出「忠恕之道」,來作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倫理準則,而解釋「恕道」的這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倫理準則的根基,具有普世性。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譯文】
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感悟】
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
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做一個「仁者」並不難,只要堅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一「推己及人」的原則就可以了,孟子把這一原則概括為「仁者愛人」。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譯文】
我寫的這本書,作《春秋》這件事,後人一定會毀譽、褒貶不一。
【感悟】
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是稱讚孔子的史筆。孔子在書中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都用「春秋筆法」給予褒貶,這對後世史學影響巨大,司馬遷就認為自己的《史記》是繼承孔子的《春秋》而寫作的。
而孔子的這句話表達了這樣一種態度,堅持做了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任由別人評說。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譯文】
學《詩》可以激發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感悟】
孔子提出的「興觀群怨」說,認為詩歌可以激發情志,觀察社會,交往朋友,怨刺不平……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以寥寥數語將詩歌的審美作用、教育作用、認識作用概括無餘,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文學和美學。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譯文】
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感悟】
孔子在匡地被圍困,危難之際仍然堅信自己是周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是「道」的載體,斯文在茲!這種「天命所歸」的自信和擔當精神,是後世「道統」說的濫觴,也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始終不曾斷絕的重要原因。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
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感悟】
「孝」的原則擴展開來,繼承和發揚先人的美德,就可以形成家教、家風、家道,而這要靠子女對父母家教、家風、家道的一代代的繼承,也就是孔子說的「慎終追遠」,進而由家庭擴展到整個社會,使得社會風氣良好,「民德歸厚矣」!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譯文】
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於(禮、樂等)「六藝」的範圍之中。
【感悟】
《禮記.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人的發展應該是全面均衡的,在學習、實踐中靠近「道」,以「道」為人生的旨歸;實踐中以「仁」「德」為綱領和原則,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學習各種知識,加強做事的能力。
無高遠的志向,人就難免俗氣平庸;沒有相當的德行修養,人就無根,最終也不能成熟;沒有仁的內在修養,在心理上就沒有安頓的地方;沒有對於「藝」的學習,知識不淵博,人生就會枯燥,對他人也不會有大的貢獻。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譯文】
學習不覺得厭煩,教誨人不知道疲倦。
【感悟】
作為學習者,把追求知識和智慧視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作為教育者,「傳道、授業、解惑」,是文化的傳燈人,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人生之一大快樂!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感悟】
人生首要在於立志,在持續的學習中慢慢走向精神成熟,最終與「道」合一而達到真正的自由境界。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完善,孔子的一生是剛健進取而又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通向「至善」的過程,為每一個人樹立了榜樣!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朱熹這99個字,才是真正的大學之道!
※錢穆:懂得了孔子,自會懂得中國人
※鮑鵬山:沒有良知,知識也是野蠻的
※人生三不做:一不做南郭先生,二不做東郭先生,三不做葉公先生
※做一個會處事、會說話的女人
TAG:儒風大家 |
※雨後在花草的葉子上,您是否望見一顆美麗水珠!
※你仰頭望見的是怎樣的秋天?
※今夜星空,又望見了父親的眼睛
※蒙古海軍:三條船七個人,一輩子最大願望見見大海
※頭上一寒,抬頭望見二哈,不禁笑出聲:等會抽的你嗷嗷的
※《歡樂頌3》謝童成名回國,王柏川成男小三?楊紫:希望見好就收
※李世民登樓望見一樣東西,魏徵說了三個字,李世民立馬把樓拆了
※我望見空無一人的操場,白楊樹被風吹得嘩嘩響
※狗狗四處張望見沒人,搶走寶寶的玩具,還用這方式咬寶寶!
※夢醉七月,望見一場花雨
※女子癌症晚期希望見愛犬一面,那一幕感動無數人!
※晚年宋慶齡寫信給宋美齡希望見一面 宋美齡只說了四個字
※彝族群星演唱公益歌曲《望見彩虹》
※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單體建築,據說從宇宙飛船中都能望見它
※打開心窗,望見你;張開懷抱,擁抱你
※女博士滿懷期待希望見到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卻因為孩子太丑懷疑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
※這山望見那山高,到了那山沒柴燒
※我渴望見你一面
※100種傳統文化符號,望見古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