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獲勝的關鍵!三千虎賁軍
周文王受命於天六年,周文王滅崇之戰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滅崇是周國征伐商朝前的最後一戰。拿下殷商重要屬國——崇國(今陝西戶縣附近),周國就獲得了滅商的前進基地。
這已經是周文王親率大軍第二次來攻了。之前,崇國憑藉著高大的城牆,整整抵抗了三十天,「軍三旬而不降」。這次,周文王率軍堆起了土山,形成登城壘道。周軍衝上了崇國的城牆。在《左傳》的記載中,崇國最後的結局僅僅是四個字——「因壘而降」。
難道曾經頑強抵抗過的崇國軍人就這麼輕易的投降了?《詩經·大雅·皇矣》記載下了歷史背後的血腥和殘酷:「以伐崇墉……攸馘安安」。可見周軍衝上了城牆之後,頑強的崇國軍人仍然不打算屈服,到處都是殊死的搏鬥,鮮血塗滿了城牆。最後,周軍殺死的崇國軍人如此之多,以至於搜集首級都力不從心,只能搜集敵人左邊的耳朵來獻功。
甚至連《周易》中都留下類似的場景描寫:「乘其墉,弗克。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能承擔先鋒登城任務的士兵歷來都是敢戰之士。他們登上了城牆,沒有獲得勝利,甚至有的士兵被嚇得號啕大哭。也就說,戰鬥的激烈和殘酷、場面的恐怖和血腥將先登士兵的意志壓垮了。直到有一支後續精銳部隊的投入戰鬥,攻城方面才破涕而笑,最終戰勝了頑強的敵人。
很遺憾的是,後續那些驍勇豪氣、擁有青銅般意志的精銳軍人,雖然能夠無視眼前的恐怖殺場,用縱情大笑來表達對於死亡的蔑視,卻沒有能在歷史裡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精銳戰士的奮戰並不總會被湮滅於歷史塵埃當中。周文王滅崇之戰的十六年後,一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出現於歷史舞台上。
周武王十三年二月甲子日,在商郊的牧野(現河南淇縣附近),一方是如林的十七萬殷商軍隊,「殷商之旅,其會如林」;一方是規模小得多的周軍,「戎車三百五十乘,士卒二萬六千二百五十人」。(註:關於牧野之戰的雙方兵力多有爭議,此處選取的是最通常的記載)
此前,周武王與諸侯會兵,有戰車四千乘。現在以這麼少的前兵力來攻打殷商。是什麼給了他以此等膽量?曾有人試圖以君王的仁德來作為解讀。彷彿周武王的義兵一到,殷商軍隊就紛紛倒戈了,可孟子都對此嗤之以鼻。孟子曰:「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那周武王的勇氣和信心到底來自什麼?來自他的精銳部隊——「六師未至,以銳兵克之於牧野」。《史記·周本紀》則記載下了這支精銳的名字——「虎賁三千」。
對於「虎賁」兩個字,漢代經學家孔安國有如下的解釋:「虎賁,勇士稱也。若虎賁獸,言其猛也。」賓士中的猛虎,是力量和速度的最完美結合體,大自然中最強悍的殺戮機器。
用虎賁來形容這支精銳部隊,即說明了其驍勇無比,也隱喻了其作戰方式:擔任全軍的開路先鋒,如猛虎般咆哮著直衝敵陣,「進厥虎臣,闞如虓虎」(虎臣,虎賁之統帥)。
牧野之戰中就是如此。周武王先派姜尚率領一百人去試探商軍陣型的薄弱之處,「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這就如同一隻啄木鳥輕啄樹皮來試探一棵大樹哪裡有蛀蟲的孔洞,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猛虎的致命一擊,「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崩。」
這一擊一舉摧毀了17萬殷商大軍,奠定了周王朝30代37王,791年的基業。這樣的雄偉功績,也讓虎賁成為所有中國精銳軍隊的代稱。在中國歷史上,與兵聖孫武齊名的軍事家——吳起曾經說過,軍隊當中,必定要有能被稱作虎賁的勇士。他們力能舉鼎,腿腳輕捷能追上戰馬,斬將奪旗,就要靠這些人,他們是軍隊的命脈。這樣的精銳力量更讓歷代周王放心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予他們來保衛,將其作為「重兵之衛」的精銳禁衛軍。
周代的禁衛體系由腹心之衛、重兵之衛、環列之衛三部分組成,被形容為「周廬千列,設戟百重,入守虎關,出陪豹尾」。其中,「腹心之衛」由貴族子弟所組成,負責宮殿里的宿衛。「環列之衛」由五隸(主要是被征服的外族奴隸)所組成,負責宮城大門外的保衛工作。
「重兵之衛」的重擔則被交付給了虎賁軍。掌領這支禁軍的官員被叫做虎賁氏(虎臣),其下有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小吏)八十人,常設虎賁士八百人。平時,虎賁軍駐紮在宮廷內外,保衛周天子及宮廷安全。周天子出行或出征時,虎賁軍在前後護衛或充當決定性精銳力量。虎賁軍的職責中,還包括跟隨大夫出使四方;倘遇道路不通、或有徵召師役之事,虎賁士則可以直接手持徵令簡書出使四方。
國家如遇重大變故,比如周天子亡故,虎賁軍還要負責嚴密把守王宮的各個宮門,並在送葬時,組成出殯隊列,護送周王的靈柩,並一路哀哭。虎賁軍甚至在新天子即位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金文中屢屢出現冊命虎賁長官的銘文,而且往往是新王即位後的立即行為。如師酉簋銘文:「唯王元年正月,王才(在)吳」,冊命師酉「司乃祖啻官邑人、虎臣」等。這是西周中期一位新王即位後立即掌握虎賁軍的典型事例。《尚書·顧命》也曾記載,「成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迎太子釗繼承天子位)於南門之外。」
從這裡可以看出,虎賁軍在強化王權方面是何等重要,是周天子須臾不可掉以輕心的重要軍事力量。因此,歷代周王對他們自然極為重視,並給予虎賁軍崇高的地位。在周代,普通的「虎賁士」身份排在「千夫長、百夫長」之後、「甲士」之前,普通一兵的身份就已經相當於下級軍官。
這種將精銳力量作為禁衛軍的制度,也卻為周王朝的各個諸侯國所繼承和複製。特別是進入東周之後,諸侯國之間戰亂不斷,「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因此各國國君自然需要一支可以依靠的精銳軍事力量。所以,「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諸侯有旅賁,御災害也」,旅賁就是屬於各諸侯國的禁衛力量。連被視作南蠻的楚國也建立自己禁衛軍「乘廣」。這些軍隊同樣以勇氣、力量、忠誠成為了國君最可依靠的力量,並多次投入到關鍵性會戰之中。
本文經指紋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長按左邊字母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武王伐紂:周武王姬發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今天:牧野之戰 武王伐紂
※少陵原上的西周戰士: 浩浩長歌, 武王伐紂
※揭秘武王伐紂終極大殺器:輕呂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中的萬仙陣是怎麼破的?
※武王伐紂後,殷商幾十萬人神秘失蹤,據說稱霸美洲幾百年
※武王伐紂靠占卜,紂王作戰靠奴隸?讓人覺得奇葩的商周戰爭
※武王伐紂,果真有八百諸侯響應?其實只有區區八個諸侯
※武王伐紂後,殷商幾十萬人神秘失蹤,後竟稱霸美洲幾百年
※武王伐紂包圍圈:《尚書》中的「八國聯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武王伐紂的性質 武王伐紂的真相究竟如何
※歷史典故「酒池肉林」十人有九人曲解其意,為武王伐紂欲加之罪
※周武王伐紂的理由很男人
※武王伐紂,真的像《封神榜》中的那樣嗎?
※封神榜上有仙名:他被封為伐紂先鋒,武王伐紂奪首功卻英年早逝
※武王伐紂,為什麼此人被封「國神」
※武王伐紂:牧野之戰中血流漂杵到底是真是假?
※武王伐紂的真相是什麼
※易經破譯16:武王伐紂後的複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