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鴻門宴:讓劉邦置身險境的不是曹無傷,而是劉邦自己

鴻門宴:讓劉邦置身險境的不是曹無傷,而是劉邦自己

「鴻門宴」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鴻門宴上,劉邦的處境驚險萬分,還好有張良、樊噲、項伯等人從中斡旋,劉邦才僥倖得以逃脫。而讓劉邦置身於鴻門宴險地的,根源恰恰是劉邦自己,不是曹無傷。

鴻門宴:讓劉邦置身險境的不是曹無傷,而是劉邦自己

公元前206年12月中旬,項羽率諸侯大軍到達戲水。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聽說項羽發怒,將要攻打劉邦,便暗中派人對項羽說:「沛公要在關中稱王,讓秦王子嬰做丞相,把秦宮所有的珍寶都據為己有。「於是發生了「鴻門宴」。

此處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細想,即曹無傷為何要背叛劉邦、私通項羽?史料說,曹無傷是為了求得項羽的封賞。

曹無傷是與劉邦一同從沛縣出來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在當時,如果劉邦能夠穩穩噹噹地在關中當關中王,或劉邦有實力戰勝項羽、奪取天下,封侯拜將時劉邦能少得了曹無傷?也就是說,如果單單為了封賞,曹無傷不太可能背叛劉邦。

那麼,曹無傷為何背叛劉邦?我以為,曹無傷背叛劉邦的真正原因是為了自保。在亂世中求生存,有人奉行的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信條,特別是在生死攸關之時,人性中醜惡的一面往往更是顯露無遺。在那時候,有些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相比,什麼好哥們、好基友,什麼友情道義,他們都可以視之如糞土、棄之如敝履。曹無傷顯然就屬於這類人。

曹無傷背叛劉邦、私通項羽的確不夠厚道,他讓劉邦在鴻門宴中身處險境更是罪大惡極。但追根溯源,曹無傷背叛劉邦、私通項羽最多只能算是令劉邦置身鴻門險境的一個表層原因,真正令劉邦置身鴻門險境的主要原因是劉邦自己誤信讒言。

鴻門宴:讓劉邦置身險境的不是曹無傷,而是劉邦自己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歷經千辛萬苦,率先進入關中,在咸陽城外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於是有人對劉邦說:「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 」

意思是: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區的十倍,地理形勢又好。現在聽說章邯投降項羽,項羽給他的封號是雍王,在關中稱王。如今要是他來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擁有這個地方了。建議您趕快派軍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軍進來。並且逐步徵集關中的兵卒,加強自己的實力,以便抵抗他們。

由於史料匱乏,我們不知道這位向劉邦提建議的人到底是誰。不過,以後人的眼光來看,這位無名氏給劉邦所提的建議實在很「坑爹」、很不靠譜。

雖然楚懷王熊心與諸將曾有「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雖然劉邦也確實是先入關中,但一方面,楚懷王不過是項氏家族的一枚棋子,他的約定實在做不得數。項羽在巨鹿之戰後,已經成為天下諸侯的實際領導者,他封章邯為雍王,實際上就是不承認「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另一方面,從劉邦與項羽的實力來看,當時劉邦的兵力雖然號稱有二十萬,但實際上只有十萬,而項羽的兵力卻有四十萬之眾。

此等情況下,這位無名氏建議劉邦趕緊派軍隊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軍進來,並逐步徵集關中的兵卒,加強自己的實力,以便抵抗諸侯軍。這無異於是建議劉邦與項羽作對、與天下諸侯作對,實在是自取滅亡之道。

鴻門宴:讓劉邦置身險境的不是曹無傷,而是劉邦自己

然而,我們不知道當時劉邦是出於何種考慮,竟然沒有與一直十分信賴的謀士張良商議,而是直接聽取了這位無名氏的建議,關閉函谷關關門並派兵把守。

劉邦的這一行為,是惹怒項羽的真正原因所在。《史記·漢高祖本紀》中記載:「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意思就是:公元前206年11月中旬,項羽率諸侯軍來到函谷關,卻發現劉邦已經先入定關中,函谷關關門緊閉。項羽大怒,命令英布攻破函谷關。

劉邦誤信讒言,導致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決戰一觸即發。而劉邦與項羽的實力懸殊,函谷關又被英布攻破,形勢危急,曹無傷這才背叛劉邦、私通項羽。

人們談起漢高祖劉邦的成功之道,少不得要談論他的納諫。有人認為,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奪取天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劉邦善於納諫。細看劉邦奪取天下的歷程,他的確是納了不少諫。但我以為,樂於納諫與善於納諫還是有區別的。樂於納諫強調的是主觀意願,善於納諫則更側重於決斷的能力。

鴻門宴前,劉邦誤信那位無名氏的讒言,從而讓自己置身於鴻門險境,這說明劉邦在當時只是做到了樂於納諫,卻還沒有真正做到善於納諫。關於這一點,還有一件事情能夠證明。

鴻門宴:讓劉邦置身險境的不是曹無傷,而是劉邦自己

漢三年(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驚恐憂愁不已,於是酈食其建議劉邦分封原六國後裔。酈食其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封夏朝後人於杞國。周武王討伐商紂,封商朝後人於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侵伐諸侯各國,消滅了六國的後代,使他們沒有一點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夠重新封立六國的後裔,使他們都接受陛下的印信,這樣六國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無不歸順服從,仰慕陛下道義,甘願做陛下的臣民。隨著恩德道義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稱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來朝拜了。」

面對酈食其的建議,劉邦樂於納諫卻不善於納諫的特點再次暴露。他馬上聽從了酈食其的建議,命人趕快刻制印信,以便讓酈食其帶著這些印信去分封六國後裔。

所幸,酈食其還沒有動身,張良就從外地回來謁見劉邦。當時,劉邦正在吃飯,他一邊吃飯一邊把酈食其關於分封舊六國後裔、以此削弱楚國的建議告訴了張良,然後問道:「在你看來,這事怎樣?靠譜嗎?」

張良說:「是誰替陛下出的餿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接著,張良借用筷子,為劉邦謀劃天下大勢,指出了不能聽從酈食其的建議,分封舊六國後裔的八大理由:

1、昔日商湯討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後代於杞國,那是估計到能制桀於死命。而當前劉邦還無法制項羽於死命;

2、周武王討伐商紂而封商朝的後代於宋國,那是估計到能得到紂王的腦袋。而現在劉邦還不能得到項羽的腦袋;

3、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後,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門上表彰他,釋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築比乾的墳墓。而如今劉邦還無法做到重新修築聖人的墳墓,表彰賢人,敬重有才智的人;

4、周武王曾發放巨橋糧倉的存糧,散發鹿台府庫的錢財,以此賞賜貧苦的民眾。而目前劉邦還無法做到散發財物來賞賜窮人;

5、周武王滅亡商朝以後,廢止兵車,改為乘車,把兵器倒置存放,蓋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動用武力。而現在劉邦還無法做到停止戰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

6、周武王將戰馬放牧南山,以此表明沒有用它們的地方了。而眼下劉邦還不能讓戰馬休息不再使用它們;

7、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運輸和積聚作戰用的糧草。而今劉邦不能放牧牛群不再運輸、積聚糧草;

8、天下從事遊說活動的人離開他們的親人,捨棄了祖墳,告別了老友,跟隨劉邦征戰天下,只是日夜盼望著想得到一塊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復六國,擁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後代,天下從事遊說活動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主上,伴隨他們的親人,返回他們的舊友和祖墳所在之地,誰還會幫助劉邦奪取天下?

劉邦聽完張良的分析,恍然大悟,飯也吃不下了,吐出口中的食物,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這個笨書獃子,差點敗壞了你老子的大事!)」於是趕緊下令銷毀那些準備用來分封舊六國後裔的印信。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東門被圍,蘇先駿因未放崗哨而毫無知覺,毛主席處於險境之中!
此人來頭不小,深陷險境卻安然無恙,幫宋江只為了自己
直拍敘利亞第一夫人:無論丈夫身處何等險境,不離不棄永伴終身
徒步愛好者被黑豹盯梢,僥倖脫離險境,負責人卻不以為意
劉伯承遭遇險境,千鈞一髮之際,誰都料想不到的奇蹟出現了
敘利亞第一夫人阿斯瑪:不管丈夫處於何種險境,將永不離開!
面對劉邦,一項謹慎的蕭何都一度陷入險境,最後憑藉什麼妙招脫身的?
在艱難險境里西路軍憑藉嚴明紀律,民心歸順建立根據地,難得啊!
毛主席授他大將軍銜,他背過蔣介石脫離險境,他是誰
海賊王最新三大主力,即使身處險境,也絕對信任他!
毛主席建議中途轉兵,被李德否決,洋顧問隻手遮天將紅軍帶入險境
嘉靖朝,北京再陷被圍險境,徐階利用一細節巧妙退敵,張居正佩服
如果你身處險境,只有你的紋身能救你,你能獲救嗎
沒人想到毛主席會提槍衝鋒參戰,只因當時紅軍身處險境,決戰在即!
西路軍面臨險境去留兩難,他們將如何抉擇?
說走就走的旅行沒這麼簡單,不好好計劃 前面的不是風景是險境
獅子顯擺自己怪造型嚇跑夥伴引來嘲笑,之後卻發現自己已身陷險境
中國最神的一位將軍,身處險境卻百戰無一傷
前有天險,後有敵軍重兵圍堵,毛主席如何決策脫離險境,一劍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