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頂脈圈報道:


馬斯克談論星際運輸系統,計劃向火星輸送首批人員。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火箭將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隨後釋放太空艙。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埃隆·馬斯克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星際運輸系統將會使用可搭載100名乘客的大型飛船到達火星。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最早於2018年發射一艘無人飛船前往火星,2024年發射載人航天器,於2025年將人送達火星,逐漸將火星「船票」降至20萬美元甚至10萬美元,最終在火星建立能生活100萬人的城市。

廣州日報訊 「你準備好送死了嗎?如果準備好了,你就可以成為前往火星的人選。」在27日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火星移民計劃,憧憬在火星建設能容納100萬人生活的太空城市。


不過,馬斯克坦言,自己不會那麼快登陸火星,因為前期登陸危險極大,要做「死亡」的準備,而他還想看著子女長大成人。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遠景:百萬人火星城

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正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馬斯克應邀參會並發表演講,描繪了他心中的人類移民火星前景。


馬斯克認為,到下個世紀人類就能大規模移民火星。「人類將面臨兩種命運:被地球上的突然滅絕事件滅亡;或到別的星球生活,成為星際生存物種。我們正在往後面一個方向努力。」按馬斯克的設想,該公司將在2024或2025年將人送上火星,但這個過程死亡風險極大。當人類成功落地火星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定期每26個月一次把人們送上火星,逐漸建立城市,最終往火星移民100萬人口。


馬斯克稱,由於火星早期環境與地球類似,人類登陸後可以把火星重新「加熱」,再造一個有著厚厚大氣層和水的星球,人類在此生活問題不大。


「如果一張前往火星的船票需要100億美元,我們不能指望在火星上創建一個自給自足的文明,我們的目標是把船票價格降低到20萬美元,相當於美國一幢房子的平均價格。當然,如果人類去了火星之後可以重新返回地球,那麼人們的旅行意願也會大增。」馬斯克說。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計劃:20年後送人上火星


按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計劃,他們最早將於2018年發射一艘無人飛船前往火星;然後計劃於2024年發射載人航天器,可能於2025年將人送達火星。與之相比,美國航天局的計劃是到2030年後把人送上火星。


2018年發射一艘無人飛船的計劃得到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支持,屆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向火星發射名為「紅龍」的無人飛船,以測試降落和著陸等技術。


馬斯克說,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在火星計劃上投入了數千萬美元,而火星移民計劃可能需要上百億美元的投入,他邀請相關機構和企業加入投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曾多次完成為國際空間站送貨的任務,還多次完成了火箭發射後對第一級的回收,這被認為是未來降低航天發射成本的關鍵之一。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保障:「猛禽」火箭引擎


儘管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本月1日剛在發射台上爆炸,但這絲毫不影響馬斯克對火星移民計劃的信心。就在25日,該公司剛剛成功測試了最新的「猛禽」火箭引擎,這種引擎具有超強推動力,比用於「獵鷹9」火箭的引擎能量強3倍。通常認為,從地球飛往火星需要6~9個月時間,但馬斯克稱該公司未來只需80天就能完成這段旅程。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正在研發前往火星的大型飛船,這種飛船的載人量將比現在的飛船大得多,每次能運輸一兩百人到火星。馬斯克還說,屆時飛船上將有飯店等設施,讓旅客在漫長的旅途中不那麼無聊。馬斯克預計,最終自己會去火星,但肯定不是在早期,因為他還想看著子女「長大成人」。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


頂脈圈報道丨CEO關注的行業評論與生活方式。



馬斯克亮話欲建百萬人火星城?但他不會先去「送死」



更多精彩盡在下方:


目前計算機還是很傻的,我們要如何教AI學會思考?


頂脈圈:電視機要逆天?人工智慧或將席捲家電產業!


AI壹周大事:蘋果再購AI創企,微軟進軍AI輔療


馬斯克全面公布火星計劃細節?最快2026年落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技視界 的精彩文章:

猛禽—火箭引擎點火成功!馬斯克竟要用於殖民火星?
驚聞!高能激光竟可以自行聚成「時空光漩渦」?
矽谷無人駕駛還沒上路,而無人帆船早已出海追蹤數據
太空時代的前奏曲?《星際迷航》諸多技術正成為現實
傳NASA制出宇宙加速器曲速引擎,四小時可達月球

TAG:環球科技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