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九戒」談
一、首先來認識《三皈依戒》之中的「皈依」一詞;
何謂之「皈依」?首要是明白「皈依」之「皈」即「歸來」之「歸」;太上曰:「歸根復命」。中國有句老話:「樹高百丈,葉落歸根!」我們人生下來,長大了,總想走出尋尋覓覓;於是許多人成就了事業,但是永遠滿足不了那無邊無底的慾望!年事漸高之後,無論成功者還是不成功者,那種故土、故里、故鄉、故國,則永遠是遊子他鄉沉重的「皈依」心思。於是「皈」便是人生一種自然的方向和目標;我們道教徒認識和「皈」向的目標,不僅僅是心靈嚮往俗世社會的夢裡故鄉,更有大道玄妙、不斷超越的神聖境界!
二、再來認識《九真妙戒》「戒」字的意思
「戒」就是禁止、防止、防範、防備、也就是規矩。《太上老君戒經》說:「戒者,防也;防其失也!」《道藏、紫皇鍊度玄科》:「戒者止也,所以止人非心,歸於正定。」《道門十規》在《齋法行持》中說:「齋明盛服,潔已清心;先煉諸已,後可度魂;必齋戒,以通神明;外絕塵務,內鍊形神!」在《道法傳緒》中說:「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參究為務。」在《住持領袖》中又說:「其畜眾之方,先嚴戒行規矩為要,,警以罪福因果之報;」清順治十三年()王常月祖師《初真戒律序》引《虛皇大道秘密靈文》說:「高聖太真清都玉律,萬聖寶重,萬靈佩奉!非金骨玉名者,不得輕遇,亦不得輕受也。戒者,禁止之辭,益善、止惡、皈真、捨妄之謂也。」這都是在說「戒」。總之,無論集體或是個體,都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或教內所稱之「戒」,也就是今天通常所制定的「規章制度」。
三、何謂之「律」?
康熙十三年,王常月祖師座下有持戒弟子龍起潛先生說:「上古垂拱,無為結繩而理。後世人心日漓,姦宄叢出,聖人設為律,以防之。律者,正也!所以正不正也。既如作樂有律,以節氣候之不齊;出師有律,以禁步武之不整是也!道家亦以律名其義何居?昔太上老子宣「五千言」之秘,首以『道德』二字名篇。『道』者天性也,『德』者人心也,教人盡人以達天,存心以全性;雖未設立有律之名,若『觀妙』、『觀竅』即所以律心,柔弱、謙下即所以律身;」他舉出許多修道者「恣意放蕩禮義」,「遊戲假之於當世」等等不檢的事例,認為:「大抵道之不成,由德之立;德之不立,由身之不檢;此道律之所宜急講也!」
我們道教徒被道教組織認證和政府主管部門備案之後,所頒發、領取的「道士證」上,印有《三皈九戒》的內容,雖然文字上按照現代社會的適應有修正,但精神意思完全一致!現在我與各位「籙生」來共同溫習其中的內容。
一、「三皈依戒」:
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
大道之謂:煌煌忽忽,窈窈冥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莊子為人講道:有「目及道存」之典故;祖天師說:道就是一,一散而氣,在宇宙大化之間;在人身,皮里都是!一是大道,道就是太上老君。大道的原理,萬物生於天地自然,復歸於天地自然,人在萬物自然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生既是匆匆的過客,也是生生不息的體驗者,這是永恆的天命!人如能識得其中玄機,還有什麼爭權奪利、賈名釣譽、爾漁我詐?普通人就去實實在在做你普通該做的事;仕途宦海有想法的人,也盡可以去誠實公平地竟爭努力,奮發圖強,證明各自的人生;我們道門玄裔,則應儘可能地收儉起世俗之心,太上教言:「少私寡慾」,人輩同道,當更多用心於學道、修道、悟道、證道,如真能脫盡俗氣,當為「真人」!真者為「正」、為「一」、為「道」,「神」、「聖」之謂!自然「永脫輪迴」。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真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
道教經典之謂:有「三十六部」之說,稱宇宙混沌無極之時,玉清境有元始天尊,著經十二部,授之予靈寶天尊;宇宙漸序如太極之時,上清境有靈寶天尊,在元始天尊授經十二部基礎上,再著經十二部共為二十四部尊經,授予道德天尊;清清者上升為天,混濁者下沉為地,天地漸行漸遠,人間地上,萬物生成,太清境有道德天尊,在靈寶天尊授經二十四部基礎上,再著經十二部共為三十六部真經,下教有道。「經寶」之謂,今天而言,有《道藏》5485卷存傳,這其中有《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道德真經》、《南華真經》等等經典要籍,盡可以使我們讀經悟道,提升修為。當代道教提倡:「正信、正言、正行」,正信從讀經悟道中體會,正言從讀經釋義中闡發,正行從讀經實踐中理性;「三洞」、「三十六部」實為吾輩「澡雪身心」之無上「經寶」!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道門之中的人,首先要明白:雖然我們宮觀廟宇中的住持領袖,包括我們今天各位身任「籙壇大師」的道友,沾有「玄中大法師」的名份,但也只是神的使者;真正的「玄中大法師」是老祖天師,甚至其上的玉皇、三清,他們才是大道精神始初的傳播的體現!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宏人」,「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道本無言,還需要人來悟道、弘道。過去有學問人家,堂前香機上會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神位,這是說:既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就要懂得「敬天敬地忠君孝親尊師」;而在教內德高望重、學養深厚之道者,是道門之「師寶」!因為他們不是簡單的「答疑解惑」的老師,他們應該還是闡發經籍要義的學者,更應該是教內「正信、正言、正行」的表率,在現實社會中自然是努力於品德高尚而能服眾的高道,他們能向社會提供正能量!
二、關於《九真妙戒》
在《道藏、紫皇鍊度玄科》稱謂:「三洞諸經,四部秘典,說戒法種種不同,惟《無上靈寶九真妙戒》之旨,天人共仰,幽顯咸遵;無上之上,洞玄之玄;萬神之靈,一氣之寶,妙貫三才!」並且提醒道眾:《九真妙戒》是「九天帝君親口宣說,佩奉者升入九天,輕慢者墜入九地!」我們所領取的「道士證」上印有《九真妙戒》的內容,雖然文字上按現代社會的適應有修正,但精神意思完全一致!現在我與各位「籙生」來共同溫習其中的內容。
「一者,克勤,愛國守法;」
這是現在規定的內容。原來的內容是:「第一戒者,克勤,忠於君王;」這是古代用語的書面方式,與現代人語氣方式己不協調;另外,雖然古代的「君王」就代表國家,但用「忠於君王」詞句表達,必竟有個體家奴、家天下、人生依附的意味,不符合道教作為社會大眾皈向的神聖組織內涵,所以過去的表達式與現在表達方式相比較,現在的內容我覺得更精準妥當。在《九真妙戒》中,第一戒對道教徒而言非常重要,這是關於每一個道教徒的信仰能否成立的大問題!歷代真正的道教徒都是愛國主義者,楚漢之時張良仙師是愛國主義者,漢代的三茅真君是愛國主義主義者,東漢祖天師是愛國主義者,「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愛國主義者,唐代時魏徵是愛國主義者,元代丘祖是愛國主義者,明代劉基是愛國主義者,抗日戰爭中道教許多名山大觀中的道教徒都以各自的實際行動展示愛國熱情!道教是中華民族自己傳統固有的宗教,愛國是道教的本色!湖南南嶽的道士在抗日戰爭中(舉例);江蘇茅山的道士在抗日戰爭中(舉例);日本軍國主義曾在我們的寶島台灣,針對道教搞「皇民化神升天」運動,就是要消除台灣同胞中華民族的認同;可見侵略者對炎黃子孫的了解,他們懂得消除人的「愛國」精神,是滅亡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根本舉措;所以我們更要明白為什麼教徒要「愛國」?而道教是中國民族傳統宗教,沒有中華民族的強盛道教也沒有地位!想想民族危亡時道教的屈辱,就更明白「愛國」的精神對道教徒的重要!處在當代社會中道教徒更應該懂得「愛國」的價值和意義。今天的社會是中國人民終於獲得了美好的和平年代,道教徒應該以「守法」的實際行動,作為「愛國」的真誠表現。我認為:當代社會,一個「守法」的公民,才能成為道教徒;炎黃子孫應該都有中華民族的認同,都應該有愛國主義情懷;自然中國土地上的道教徒當然必須要「愛國」,要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守法」是一個好道教徒的首要條件。「愛國守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以「克勤」努力的實際行動去體現;「愛國守法」不是一時的熱情,而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
「二者,敬讓,孝養師親;」
這是現在規定的內容。原來的內容是:「第二戒者,敬讓,孝養父母;」這是古代戒條的內容。人生於世,父精母血,沒有父母我們不會來到這個世界,所以敬父母以孝道;我們中國人認為「百善孝為為先」,沒有父母我們就不可能來到人間社會,所以人生於世間是父母的厚愛;沒有父母你我如何體悟人生的過程,我們怎麼可能在這個場合有這種緣份,所以為人子要敬孝!同時師恩大如天,師徒如父子;師父為你我開蒙,沒有師父就難以精神境界升華的依據;沒有師父幫助就缺少社會的緣份,沒有師父不能夠文化知識的啟蒙,沒有師父你難以學問的解惑,所以要懂感恩師德。孝養父母以敬以順,尊重師尊以禮以讓;「孝養師親」是我們道士的本份!
「三者,不殺,慈救眾生;」
這一項基本保持了傳統的內容。這並不簡單是飲食的要求,實際的意向是生命的關懷!道教是眾生關懷的宗教;在飲食方面而言,我們正一道士各自有不同方便習慣,但不能學習社會生活中許多殘酷的飲食習慣,為人不能放任人性的殘酷;此戒條深層次意義在於反對不義戰爭,反對持強虐奪,主張人類和平;既認為一切生命權利的平等,更反對不義戰爭的殘酷!希望通過消彌不義戰爭和人禍,以使生命權利得以真正的保護和享受,這是道教的追求和奮鬥。
「四者,不淫,正身處物; 」
這一項也基本保持了傳統的內容。道教就是一個傳統宗教形式,道教正一派有家庭妻兒老小,有夫妻生活,但是道教要求正一派教徒要正正派派做人做事,不能苟且;即使單獨於社會中做事,也要處世有底線,自覺地管理好自己,保持「慎獨」精神;提倡教徒老老實實做人做事,反對姦汙邪淫不潔行為。
「五者,不盜,推義損己;」
這一項也基本保持了傳統的內容。今天的社會,物質極大地豐富,俗人的偷盜行為都較少發生,何況修士!太上有言:「少私寡慾」,旨在於不斷損減與生俱來的私心慾望;主要還在於我們正一道士的為人處世,不起貪心;與人相處,廣結善緣;辦事中不有損原則的前提下,就儘可能與人方便;多做扶弱扶貧幫助人的好事情,損人利已不為,損己利人可以。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
這一項也基本沒有改變傳統的內容。遇事不嗔,即使在忍無可忍情況下,也不要雷庭大發,不要遇事不順就委過或責怪於人。祖師設戒,主要還在於方便道眾,與人相處,事緩則圓;雖強示弱,占理讓人,扶持貧困,幫助弱者,理性處世辦事。
「七者,不詐,陷賊害善;」
這一項也基本保持了傳統的內容。為道者絕對不為「陷賊害善」之事;道教設此戒之意,是要求道教徒要為社會提供正能量,在社會中不僅不能有絲毫的欺詐行為,而且自己的行為不能有意無意起到配合奸佞的作用,這需要我們道教徒對事物具有較高明銳的判斷和識見。
「八者,不驕,傲忽至真;」
這一項也基本沒有改變過去的內容。不僅是對神明聖賢的尊敬謙遜,更在於做人做事偉人毛澤東也教導我們:「驕傲使人失敗」!做人做事謙虛謹慎,這不僅是為人之本份,更是為道者應謹守,這是做人之重要的美德。
「九者,不二,奉戒專一;」
這一項也基本保持了傳統的內容;道教正一派求真皈正,萬法皈宗,其宗正一;全真派謂為「全真」不虛,真謂之正,謂「一」謂「道」,是為「全真」;戒之在己,清靜為高,心齋為上;旨在於奉戒守戒,一心一意,而不口是心非。
※欲修道先明道
※《道法九要》註解——序言
※天師府將於本月底隆重舉行丙申年傳度法會
※時值中秋佳節,龍虎山道教祝各位道友:花好月圓,福壽康寧。
※驅邪之道先正己心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