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鯨吞六國的快感與後遺症

秦始皇鯨吞六國的快感與後遺症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接受齊國投降,標誌著秦國完成兼并六國、統一天下的歷史壯舉。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僅用十年時間便鯨吞了六國,速度之快,令人乍舌。

秦始皇鯨吞六國的快感與後遺症(圖:秦並六國示意圖)

秦王嬴政之所以能夠迅速兼并六國、統一天下,主要原因是兼得天時、地利、人和,「奮六世之餘烈」。「六世」是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也就是說,秦王嬴政兼并六國,並非其一人之功。這就好比種莊稼,秦王嬴政之前的秦國歷任國君負責耕種,最後由秦王嬴政負責收割。

耕種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收割時的愉悅與滿足同樣令人陶醉。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王嬴政在兼并六國後,對他的臣子說:


「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這段話的意思是:


以前韓王交出土地獻上印璽,請求做守衛邊境的臣子,不久又背棄誓約,與趙國、魏國聯合反叛秦國,所以我派兵去討伐他們,俘虜了韓國國王。我認為這很好,因為這樣或許就可以停止戰爭了。

趙王派他的相國李牧來訂立盟約,所以我歸還了他們的質子。不久他們就違背了盟約,在太原反抗我們,所以我派兵去討伐他們,俘獲了趙國國王。其後趙公子嘉竟然自立為代王,所以我派兵去滅了趙國。

魏王起初已約定歸服於秦,不久卻與韓國、趙國合謀襲擊秦國,秦國官兵前去討伐,終於打敗了他們。

楚王獻出青陽以西的地盤,不久也背棄誓約,襲擊我南郡,所以我派兵去討伐,俘獲了楚國國王,終於平定了楚地。

燕王昏亂糊塗,他的太子丹竟然暗中派荊軻來做刺客,秦國官兵前去討伐,滅掉了他的國家。

齊王採用後勝的計策,拒絕了與秦國的使臣來往,想要作亂,秦國官兵前去討伐,俘虜了齊國國王,平定了齊地。

秦王嬴政這段話,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誅之」、「滅之」、「破之」這些字眼。通過這些字眼,我們不難想像秦王嬴政在說這句話時,彷彿真是天下的主宰——他睥睨天下,天下眾生是生是死,盡在他的掌握之中。這是何等霸氣!又是何等心滿意足!

秦始皇鯨吞六國的快感與後遺症(圖:秦始皇畫像)

僅用十年時間便鯨吞六國,完成了前無古人的歷史壯舉,任誰都會心生豪氣,都會志得意滿,都會有很強烈的快感。但我以為,秦王嬴政在短時間內鯨吞六國,並非明智之舉。

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貪多嚼不爛。」秦國在軍事實力上雖然有能力在短時間內鯨吞六國,卻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征服六國臣民。這也是秦朝後來為何速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山東六國,無論是在經濟、政治制度上,還是在法律、文化意識上,都與秦國都有著巨大的差異。秦國想要完全征服山東六國,不僅要在武力上征服,還必須讓山東六國的民眾接受並適應秦國的那套統治制度。然而,秦始皇似乎並不這麼想,或者說他壓根就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秦始皇在鯨吞六國後,便急不可耐地把秦國的那套統治制度不由分說地強加給山東六國的民眾,終於引起了山東六國民眾的反彈。

「天下苦秦久矣。」這是秦末農民起義常說的一句話。天下為何苦秦?無非是因為暴政苛法。在這裡,所謂的暴政苛法實際上有主觀性問題和適應性問題。在山東六國民眾看來是暴政苛法的事,在秦始皇極其多數臣子,甚至在秦國民眾眼裡,卻未必是暴政苛法。

我們曾經說過商鞅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之初,秦國人上至貴族大臣下到黎民百姓也很不適應,主觀上也十分抵觸。後來是因為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變法才得以貫徹落實。如此直到商鞅變法十年後,秦國人才逐漸適應了商鞅變法,認識到商鞅變法所帶來的好處,於是秦國人在主觀上便不再抵觸商鞅變法。

與商鞅變法在秦國的際遇一樣,秦國的統治制度要推廣到山東六國,同樣需要時間,需要民眾逐步適應的過程。然而,秦始皇以鯨吞的方式兼并六國,步伐顯然邁得太快、太大了。他在韓國人還未完全征服的情況下,又滅了趙國;在趙國人還未完全征服的情況下,又滅了魏國……並在這些地方強行推行秦國的那套統治制度,終於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山東六國的民眾因為無法適應秦國統治制度而紛紛起來反秦。

秦始皇鯨吞六國的快感與後遺症(圖:秦末農民起義示意圖)

我們再看秦末反秦。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劉邦、秦嘉等都屬於楚地;田儋、田榮屬於齊地;武臣、趙歇屬於趙地;魏咎、魏豹屬於魏地;韓廣屬於燕地;韓成屬於韓地。這些反秦起義,按反秦的激烈程度,我們可以大致上排成以下序次:第一是楚地和齊地,第二是趙地和燕地,第三是韓地和魏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秦序次?這實際上與秦國兼并六國方式有關。

韓、趙、魏史稱三晉之地,是秦國東出的第一道障礙。秦國為了實現其東出策略,在很早以前就不斷對韓、魏進行蠶食。秦國的不斷蠶食下,韓、魏兩國的國土到秦王嬴政時期基本都已經歸入秦國,其民眾比其他地區的民眾更早接觸到秦國的統治制度,因此也比其他地區的民眾更加適應秦國的統治。

而楚、齊地處東方,距離秦國較遠,這兩個地方的民眾直到被秦國統一之後才接觸到秦國的統治制度,對秦國的統治制度接觸較少也較晚,因此他們對秦國的統治制度更加不適應,反抗程度也就更加強烈。

這就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秦始皇鯨吞六國策略的失當。如果秦始皇能夠像其先祖對待韓、魏那樣,採取蠶食策略,讓楚、齊之地的民眾逐步適應秦國的統治制度,那麼,楚、齊兩地的民眾反抗或許就不會那麼激烈,秦朝也就可能不會那麼快速滅亡了。

所以,秦始皇在因十年鯨吞六國獲得快感的同時,實際上也在揠苗助長,給秦朝留下了後遺症。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兵馬俑里的秦兵都沒有戴頭盔?明白後,就了解秦為啥吞六國
亂世七雄遊戲介紹 兵吞六國劍指天下
史上最牛水利工程2300年前就竣工了,讓巴蜀成天府之國、助秦吞六國、鄧小平題詞「造福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