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太極內功圖解

太極內功圖解

太極內功圖解



王培生大師練功要訣詳解

一九九五年元月十七日.印誠大師王培生把練功要訣口傳諸弟子。


訣曰:


精足氣壯神莫測,


上領下隨中關提。

內外三合來參助,


三田合一身安宜。


這首歌訣,言簡意賅,凝集了王先生六十多年的練功經驗。


為全面正確地理解這首練功歌訣,本人不揣淺陋,以追隨先師多年的耳聞,對這首歌訣試析如下:


第一句「精足氣壯神莫測」。是修鍊的總綱,既是修鍊者追求的目標,又是檢驗練功成敗的尺度。

傳統武術修鍊的目標是達到「形神兼備,天人合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這精、氣、神是人的生命的主要表現形態。「精」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源於腎,後天之精源於脾,二者均藏於腎.總稱為精。精不斷化為氣(炁),流遍全身,從而人體充滿活力,氣又轉化為神,靈知不昧。精足則氣壯,氣壯則神旺,不僅身體強壯,而且意識清楚、思維敏捷。精、氣、神三者相互轉化,「氣」是「精」與「神」的樞紐。武諺云:「內煉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即源於此。


前輩武師總結經驗指出,練功要臻於化境,必須經過「煉精化氣一鍊氣化神一煉神還虛」幾步功夫,從而達到精力充沛無疾病,氣遍全身似水流,精滿氣壯而神足。古人把這個內在的東西稱之為炁,靜之為性,動之為意,妙用則為神。練功達到「煉神還虛」的地步。就會形神具杳、與道合真。「煉拳至無拳無意之境,乃與太虛同體,故用之奧妙不可測」。(劉奇蘭語)「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武諺抓住了修鍊最關鍵的問題--內功修鍊。要訣的第一句是檢驗練功者真練還是假練、操練的方法對頭還是不對頭、取得的成果是大是小,只要用「精、氣、神」的標準對照,便一目了然。吾輩後學當細心體悟。


第二句「上領下隨中關提」。是講如何保持練功的正確身法,從而有利於開通任、督、沖三脈,有益身體健康和技擊之道。


中華傳統氣功理論認為,人體經絡有手足十二正經、十五絡脈、奇經八脈、三百五十多個穴位。人體前面正中線上有上、中、下三丹田,後背上、中、下三關口.從頭頂百會穴到軀幹底的陰穴沖脈居其中,前有任脈連三田,後有督脈連三關。任、督、沖三脈縱貫軀幹,其形勢有如八卦中的乾(三)卦之形:人體中任脈為諸陰脈之海。督脈為諸陽脈之海,沖脈為陰陽諸脈之海。打通任、督、沖三脈,全身所有經脈皆通,在內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對於鍊氣化神到煉神還虛至關重要。


那麼,究竟怎樣練功才有利於開通三脈呢?武學典籍中巳涉及到這個問題。如太極拳對身法的要求:「中正安舒」、含胸拔背」、頂頭懸」等等,《太極拳譜宋譜》特別指出「三要猴(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可見身法在武術技擊中的重要地位;《十三勢歌訣》云:「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歌訣指出了」尾閩中正」是正確身法的核心,但沒有講動作的程序與火候,這正是古人「傳葯不傳火」的特點。對於初學者來說,有了拳譜,依然是身在五里雲中,不知如何行動。

此練功要訣,對於正確身法的形成,既指出了動作的部位,又有動作的程序。


上、中、下三關的動作次序分明


(1)「上領」指上關玉枕微微向前領(不是頭用力上頂)兩眼自然向前平視,這就保持了下頦微收,喉頭不外露的次態;


(2)「下隨」指上關一領,下關尾閭自然相隨。即尾骨向前微微一送,而成為松腰、收腹、溜臀,造成尾閭中正的態勢。

(3)「中關提」指上、下關協調之後,中關夾脊微微上提,感到大椎骨與貼身衣服相接觸即是。這就是王培生先生講授太極拳時所說的「沾衣貼領」。這個動作分為三步完成,從而做到「頂頭懸」、「氣貼背」。這樣空胸實腹,氣沉丹田,保證重心繫於腰間,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這種身法有利於開通任、瞥、沖三脈。


第三句:「內外三合來參助。」講的是練功時有了好的身法,還要做到內外三合才能達到「形神兼備」。武術在外形上要求手足軀幹動作協調一致,這叫外三合。所謂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是由人體交叉神經決定的:上下肢左右交叉相合,左手與右腳合,左肘與右膝合,左肩與右胯合,反之亦然。有外三合還要進一步做到蓄之於內的神、意、氣、勁的內三合。即:神與意合,意與氣台、氣與力(勁)合,外三合與內三合合稱六合,做好六合,全身各部動作協調一致自然地成為一體,而達到心動形隨的境界。


王培生先生認為,協調人體手足軀體動作的關鍵,與人體六球的運轉密切相關。六球是指人體的雙眼、雙腎、雙睾丸(女為雙乳)。六球分為三對橫列於體內,其陣勢如八卦中的坤卦(三)之形。眼為心之苗,是神的代表;腎為人的先天之本.是藏精之所,又生髓主骨:睾丸[女為雙乳]為內分泌的重要器官,又是真氣運行大周天的必經之路,所以六球的運轉對於健身與技擊都有重要的意義。


王培生先生在他的《三才門乾坤戊已功》中說「坤屬老陰體內長,六球運轉動無常」。這是武學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六球運轉」的概念。王培生先生的貢獻,就在於明確指出了內外三合與六球運動的關係。這就是:手與足合轉眼球,練功時以心行意。眼視目標,手追眼,腳追手,眼到、手到、腳到。用眼球轉動協調四肢運動。久練之,不僅手足靈活,,而且有很強的健腦功能。肘與膝合轉雙腎,通過肘膝運動強健腎臟,腎強則精足骨堅,耳聰眼亮,又可消除腰痛腿酸等多種頑症。肩與胯合轉睾丸(女轉雙乳)以調整內分泌,能治療很多疾病而且有提高性機能的作用。筆者在練太極拳時體悟到,單鞭、雲手、下勢、摟膝拗步等式子中,六球運轉是十分明顯的。


練功要訣的二、三兩句在技擊中的作用更為突出,拳諺:「上下一條線,全憑左右轉」,說的就是要有正確的身法。太極師祖陳長興入稱牌位先生,又叫木雕泥塑,都講的是這個身法。王培生先生傳拳做這個動作的示範,對方進手,沾之即被打。我們按師父講的要領練功,可做到精神提得起,又氣沉丹田,雙足及會陰穴吸大地之陰氣(師父稱之為地磁),順督脈上升,氣貼背行,至上丹田;頭頂百會穴及雙手勞宮穴吸天空之陽氣,沿任脈降至下丹田,陰陽和合進入天人合一之妙境。堅持如此修鍊,身內真氣充盈環行於軀幹之內,用於養生則臟腑之內氣血充盈,由內壯而外壯;用於技擊則借天地之氣壯我神威,靜如山嶽,動如江河。防守則穩如泰山,進攻則無堅不摧。以乾卦所代表的前三田,後三關的位移,決定身體之進退;以坤卦所代表的六球運轉,控制軀體的升降。按此要訣久練,技藝自會上身,功夫必然長進。


第四句「三田合一身安宜」。是王培生先生在練功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清除疲勞的秘訣。


所謂三田合一是指上、中、下三丹田成一條直線。關於三丹田的位置各說不一,通常所說上丹田在祖竅水平往裡一寸,離腦門垂直往下一寸的交會區,也叫天目或玄關;中丹田叫絳宮,在兩乳正中膻中穴下面一點;下丹田在氣海穴與關元穴之間。本功法確定的三丹田位置是,上丹田與通常說法相同,但把會陰穴稱為下丹田,把通常中、下丹田之間做為中丹田,即肚臍與命門之間的連線上靠臍一方的3/10處稱之為中丹田。這三丹田成一條垂直線,就是沖脈貫通。沖脈一通全身上下的血脈皆通.血脈暢通沒有障礙了,疲勞就消除了。


這個功法的程序是:如坐姿,開始先想會陰穴,覺得頭頂百會穴有刺癢之感,這時頭頂百會前邊的腦門就通了,有蠕動感。有了這樣的感覺之後,再想肚臍往裡、命門往前7/10的位置,三點往一塊湊,三點成垂直狀態,剎那間彷彿迷糊一下似的,待你一睜眼.就象睡醒一覺,腦子特別清醒,疲勞全部消散。一般前後十五分鐘就夠了。


關於這個功法的神效,王培生在一九九五年春節期間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時說:「自從得了這個功法,再累也不怕了。經常修鍊,人的面貌就改變了,神采奕奕,顯得特別年輕。」


簡言之,這首練功要訣,第一句為修鍊總綱,第二句講正確的身法,第三句講操練的要領,第四句是解除疲勞,恢復精力之功法。四句合一即為王培生先生練功大法。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關振軍先生系著名武術家王培生先生之入室弟子,北京市武協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監事長;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東方人體文化特約研究員;中國保健專家委員會委員;廣西武協太極拳客座教授;中國焦作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武學導師;北京大興鳴生亮武學研究會高級顧問等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術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武術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內功不神秘:太極拳內功的練習方法
太極內功不神秘:楊式內功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及怎樣修鍊「太極松功」
太極拳內功修鍊秘法!
太極拳必須練內功
與太極拳的配套功法「五種武當內丹功法太極樁功」
弘道 太極與太極圖
太極拳脊髓炁化功!沒有內功就稱不上太極拳
太極樁功函授教材:太極樁功
太極內功心法修鍊之太極心法在練習中的應用
太極拳解密之太極氣功!讓大家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氣功
解密史上最美太極圖:西周太極圖中的天文曆法解密
太極功歌訣與修鍊法!太極心法內涵深邃,意韻深長
太極門動功三秘
太極內功心法:太極拳放鬆真諦,鬆柔五境界!
《內功解秘-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松功腰功內功推手楊氏解密,李和生著!
練太極,理解太極,懂太極
太極拳內功修鍊秘法!途徑探索,揣磨,不斷積累,日益深入,就會品位到蘊藏於功法的奧妙與功效。推薦12本太極內功圖書!一定要看喲
【太極內氣】吳式太極拳
太極觀真 康偉老師講太極-解道德經,修太極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