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肖凌之:人生需要「虔」與「謙」

肖凌之:人生需要「虔」與「謙」

「虔」是一種誠懇的態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謙」是做人謙虛謹慎,是一種理性的自我約束。一個人要想獲得精彩的人生,不能忘記對「虔」與「謙」的追求和打造。

肖凌之:人生需要「虔」與「謙」


聽過多次勵志報告,也看過不少名人自傳,其中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大凡成功人士在談成功的秘訣時幾乎都會提到,成功沒有別的竅門,就是要懷著虔誠、恭敬的心和謙遜、謙恭的姿態,將認準的事情認真做、堅持做。


「虔」是一種誠懇的態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也是一種用心和認真的作風。「謙」是做人低調,謙虛謹慎,不自高自大,不自吹自擂,是一種內在的涵養,是一種理性的自我約束,也是一種頭腦的冷靜與清醒。一個人要想獲得精彩的人生,不能忘記對「虔」與「謙」的追求和打造。

肖凌之:人生需要「虔」與「謙」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成天盼望成功,要麼希望一步登天、一夜暴富,要麼渴望一舉成名。然而往往也是這些人,對自己的承諾失信,對自己的選擇游移不定,對從事的工作或事業三心二意,與人的交往缺乏真誠,沒有半點「虔」的表現。在做人上,忘記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古訓,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聽不進不同意見,容不下新生事物,自我陶醉,自以為是,沒有半點「謙」的影子。這樣的人猶如葉公好龍,不僅事業上難有成就,而且缺乏人緣、少有人脈,再美好的願望也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肖凌之:人生需要「虔」與「謙」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又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莊子》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代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一書中也談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裡所談到的「信」和「誠」,實則就是虔誠,指的是做人的真誠。戰國時期,郭隗建議燕昭王以「謙」的態度求賢,認為如果對賢士以師事之,那麼比自己強百倍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將賢士以朋友處之,那麼比自己強十倍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對賢士以平常處之,那麼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就會到來;但如果頤指氣使,怒吼呵斥,那麼招來的只能是廝役和奴隸。《尚書》談到「滿招損,謙受益」。後來,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提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所倡導的「虛心」,就是指做人要謙虛,不能狂妄自大、忘乎所以。

肖凌之:人生需要「虔」與「謙」


如果說以「虔」的態度為人經事是開啟成功的鑰匙,那麼,以「謙」的姿態待人接物則是走向成功的馬達。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首次被任命為官時,是低著頭走路,再次被任命時,是彎下腰走路,第三次被任命時,身體像伏在地上,沿著牆邊走路。這個描述雖略帶誇張,但正考父以自己的謙虛,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深受宋國幾代國君倚重。「虔」與「謙」,是一個人的做人之要、立身之本和成事之基。每一個都要學會虔誠地關懷、虔誠地讚揚、虔誠地交流、虔誠地合作、虔誠地對待自己的選擇,學會謙和、謙讓、謙虛、謙遜、謙卑、謙厚,讓「虔」與「謙」成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美好的心理品質。


轉自丨「光明日報」,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2943439833@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想要培養出性格好 情商高的孩子 先問問自己是善於溝通的父母嗎?
葛兆光:什麼才是典型的中國文化?
人生三不做:一不做南郭先生 二不做東郭先生 三不做葉公先生
孔子誕辰2567周年祭祀大典 邀您共同觀禮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需要「虔」與「謙」
鄧文迪: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彪悍的人生需要解釋
人生需要随缘
「沒有人先生需要的」
人生需要隨緣
林志玲嘆沒人牽線 笑問「對的人」:需要導航?
俞敏洪:人需要夢想與渴望
人生,真正需要的是樂觀心態!
愛默生: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
爆笑精選:曰了狗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他是一個敢於「挑戰」孔子的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人生如路,需要耐心
人生需要洒脫
練過功夫的汪星人表示,彪悍的人生從來不需要解釋!
需要你的人,才是你需要的人。
飆汗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幸福的人生,需要三種姿態
需要你的人,才是你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