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吃貨民族養成記:我們誕生在中國

吃貨民族養成記:我們誕生在中國

說到古代的餐桌,你會想到什麼?


是《紅樓夢》里那盤讓劉姥姥嘖嘖稱奇的不知道搞了多少只雞來配它的茄子,


還是《韓熙載夜宴圖》上那堆低調奢華的果盤?

吃貨民族養成記:我們誕生在中國



敢不敢想得再久遠一點,


想想8000年前那張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餐桌,

今天的我們如何看待那張餐桌,


那張餐桌又是如何影響了今天的我們?


請看——


《吃貨民族養成記》第三集:


我們誕生在中國

吃貨民族養成記:我們誕生在中國



文/張雪蓮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碳十四實驗室負責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民以食為天。「吃」不僅僅是果腹,它對人類進化、社會發展、文明的形成與演進等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食物本身就能反映很多問題。比如,我們的祖先所食用的食物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涉及到古環境狀況;人們用什麼樣的生產工具、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這些食物,反映了當時的生產方式、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人們在選擇食物上有什麼講究,涉及到宗教信仰、民俗民風;人們如何佔有與分配食物,則反映了等級、階層,等等。


用科技手段研究古人類食物狀況


怎樣研究古人類的食物狀況呢?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在一個遺址中發現了小麥等植物遺存,就可以據此推測這裡的人有可能以小麥為主食。但是,對於一個沒有這樣的遺存的遺址,我們怎樣知道那裡的人吃什麼呢?目前,人骨或動物骨穩定同位素碳十三(δ13C)、氮十五(δ15N)分析,是研究古代人類或動物食物狀況的主要方法


碳十三分析是伴隨光合作用途徑的研究而發展起來的。雖然自然界的植物不計其數,但依據光合作用的途徑劃分,主要有三大類:碳三類,其中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有稻、麥等;碳四類,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有高粱、玉米,以及粟(俗稱穀子)或黍(俗稱糜子)等;多汁類,與人類生活比較密切的有甜菜、菠蘿等。三類植物各自具有確定的碳十三比值範圍,因而無論人類還是其他動物,如果長期以某一類植物為生,其體內組織就會具有與之對應的碳十三比值,通過分析組織(如人骨)中的碳十三比值就可得知其所食用植物的種類。氮十五分析則通過人體氮十五比值的高低來考察蛋白質的攝入量,即營養級的高低,由此了解人們對肉類的食用情況

吃貨民族養成記:我們誕生在中國



河南靈寶西坡墓地出土的大口缸,外飾紅彩,並有鑲嵌裝飾。工藝復雜,製作精良,應為整個墓地陶質隨葬品中的極品,僅發現於兩座大型墓葬中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蔡蓮珍、仇士華兩位研究員首次對一批發掘出土的人骨及動物骨骼做了穩定同位素碳十三分析,以研究其主食狀況,其中有距今5000多年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人骨,以及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人骨和豬骨等,得出了人以粟或黍為主食、豬以谷糠為主食的結論,由此揭開了我國應用科技手段研究古人類及動物食物狀況的一頁。目前,這一研究已成為當今國際科技考古界的熱點。


北方吃粟、黍,南方吃稻米


前些年,我們結合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對出土的人骨標本進行了大量的碳十三分析,為研究這些地區的人類食物狀況提供了依據。我們通過分析殷墟出土的人骨樣品,發現39個人骨個體的測定中,僅1例顯示出以稻或麥為主食,其他均以粟或黍為主食,這表明殷人基本以粟或黍為主食


另外,距今3000年前後的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葬、距今3000多年的河南偃師商城遺址、距今5000年的山東長島北庄新石器時代遺址等,人骨取樣的測定結果等都表明了食物中以粟或黍為主的趨勢。而距今7000年前後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5000多年的上海青浦崧澤文化遺址,人骨取樣等分析數據卻顯示這些地區的古人以稻類為主食。這些分析結果同半個多世紀來考古研究所得到的結論相吻合:中國早期農業的發展,黃河流域以粟或黍為主,長江流域以稻為主


揭秘8000年前人們的餐桌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21世紀初我們又進行了氮十五分析方法的研究。在當時資金比較缺乏,儀器設備又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條件下,我們通過文獻調研與實驗研究,最終應用元素分析儀建立了氮十五分析方法,這在國內尚屬首例。目前,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以及西北大學等都開展了這項研究。


碳十三和氮十五分析相結合,可以區分出所分析的樣品出自一般農業區、牧區,還是河海邊,由此揭示了許多考古學遺址的人類食物狀況,特別是一些年代久遠的史前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興隆窪遺址距今8000年,於20世紀80年代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楊虎和劉國祥研究員主持發掘。那裡發現了成排的房址,內葬有人骨,即有名的「居址葬」。由於居址中同時發現了數量較多的動物骨骼,所以推測這裡的人可能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肉食在其食譜中應佔有較大比例

吃貨民族養成記:我們誕生在中國



人骨碳十三分析和植物遺存研究表明,8000年前興隆窪人已較大規模種植粟或黍了。


根據人骨碳十三分析結果,結合後來植物考古學家的植物遺存研究,證明8000年前興隆窪人已較大規模種植粟或黍了。肉食方面,人骨氮十五分析顯示,興隆窪人的食物中確實有一定的肉食,但和一般旱作農業區相比,肉食比例並沒有明顯偏高。我們還作了動物的食物分析,為探討史前人類飼養家畜的模式等提供了有意義的依據。


為研究社會等級增加新途徑


目前在文明探源中最令人關注的一項研究是關於等級社會的探討,即通過人們的食物狀況探討其社會地位的高低、身份的差別,由此考查社會複雜化的進程,而社會複雜化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標誌


河南靈寶西坡墓地於2005—2006年發掘,距今5000多年。在該墓地發現了30餘座大小不等的墓葬,除了個別保存狀況較差的人骨未能取到,或未能得到可分析的組分外,其餘人骨標本我們全部進行了分析。依據所得到的數據結果,墓地中的人群可以劃分成幾個小群體,其中尤為醒目的是,有幾座墓葬人骨的氮十五比值明顯偏高,表明這些墓主人食肉相對較多,應該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我們獲得這些人骨標本的時候,並未獲知相應的墓葬情況,所以只能將分析結果告知發掘者,由他們來檢驗。當發掘者之一李新偉博士在電話里聽到我簡略的報告時很興奮。據他說,這些均屬於墓地中很典型的大型墓葬。後來,通過核對墓葬分布圖、墓葬資料表等發現,這幾座墓葬不僅墓口面積大,而且隨葬品比較豐富,有的墓葬在結構上比較複雜,比如在墓葬的腳坑上有蓋板,上面還有覆蓋織物纖維的痕迹,等等。這些都顯示出墓葬主人的上等身份,印證了我們的分析結果


過去對於等級階層的考察,一般是通過墓葬規格和隨葬品情況,而人骨穩定同位素分析通過與人們日常生活、生存環境緊密關聯的食物狀況來探討人們的身份等級,為社會等級的探討增加了新的途徑,豐富了這一研究內容。


中華文明探源研究還在繼續,隨著今後工作的逐步深入,我們希望這一方法的研究與應用,為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歷史發揮作用。


——選自《科學畫報》


聽見我們,聽見新鮮的科技新聞


點擊音頻:一周大事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畫報 的精彩文章:

在進化這條道上,老司機才沒空帶你,老司機在忙著超車!
雁盪山:海上雁盪,天下奇秀
為了看懂丘成桐楊振寧王貽芳及眾多吃瓜群眾的智慧之光……
學霸的另類秘笈:「不學而學」是什麼鬼?還有「注意力別集中」
轉基因產品終獲「名分」

TAG:科學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父母一大怪:富人拚命讓孩子吃苦,平民卻把孩子養成富二代
國外奶爸養成記
外國人在中國呆久了,就會養成這些「中式毛病」
老公養成記!胡可成為「國民婆婆」:安吉小魚兒你想嫁給誰?
國學狂人養成記:黃侃先生二三事
中國女孩患唐氏症被父母拋棄,美國媽媽收養成小網紅
養肉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單頭養成群生、把普貨養成貴貨!
別把孩子養成生活中的「笨傢伙」
英國媽媽「打造」4歲女兒:我要把她培養成「英國小姐」
帝國的早晨,一部韓國群眾喜歡做的白日夢養成劇!
吃貨人生的開啟方式,小胖子養成記
一個偉大男人的自我養成記:黃豆豆
英國版的摔跤吧爸爸,他把愛打架的女兒培養成了世界冠軍
中國人一日三餐的習慣什麼時候養成的
北石:沙發客養成記—我是如何在旅行中睡進當地人家裡的?
實拍俄羅斯的少女軍事學校,帶你看看戰隊民族養成記!
我們本來就是普通家庭,何必愣是把孩子培養成富翁作派呢?
為什麼中國人要把小三陽養成肝癌才想起來治療?
看看泰國的人妖是如何養成的,都是來自貧苦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