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智者大師傳再回天台山

智者大師傳再回天台山

智者大師傳(第三十二回)


再回天台山


智者大師是在開皇十五年(595)初,答應楊廣的邀請,在晚春的時候到揚州與他見面的。然後受乞請著手撰《凈名經疏》,大概在7月份,就將所著的《凈名義疏》初卷奉上。楊廣非常高興,躬身受持。這在期間,智者大師還為楊廣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結髮妻子蕭妃生病,醫治無術,眾人束手無策。因為智者早年有過為陳永陽王修懺法,傷病痊癒的事迹,晉王也乞請他為蕭妃修懺。智者答應,率徒眾建齋七日,修《金光明懺法》,結束後並斷言蕭妃可以起死回生。後來,蕭妃的病果真痊癒。晉王為此,對智者的感激與崇敬又增一分。

智者大師傳再回天台山



但智者在晉王的身邊依然沒有逗留太久,他提出要返回天台山。理由是「天台既是寄終之地,所以恆思果遂。每囑弟子,恐命不待期,一旦無常,身充禽鳥,焚燒余骨,送往天台。願得次生還棲山谷,修業成辦,乃可利人。」「願有生之年,安立僧徒,垂為法戒。」他說天台山是自己最終的歸宿,哪怕不幸客死他方,也囑咐弟子們要將自己遺骨送回山中,同時,也祈願下輩子還能生在天台,利益大眾。如今,可幸還活著,還能自己走回去,那就一定要回去!大概是智者的言辭懇切,又見他垂垂老矣的身形;又或者在揚州的面見,雖然短暫,但也看出智者作為宗教領袖,一心追求佛教真理和傳播佛法的至誠,知道他的存在對隋王朝不會造成威脅。總之這一次,他沒有任何阻攔,十分爽快地送智者回到了天台山。


開皇十五年的9月,智者再次回到闊別十年之久的天台山,這時他已經五十八歲了。離開時,是因為陳國國主的迎請,回來卻是隋朝晉王送回。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卻也換了個朝代;而自己奔波往來,再回山也已經是兩鬢髮白的老僧。想到十五歲時,有老僧在夢中相告,自己生命將終於此,如今真能活著回到天台山,想來心中應該是慶幸的。

智者大師於天台山,雖說住的時間並不長,但天台山賦予他的,無論身體還是精神上,都是有相當補益。在他三十八歲至四十八歲的十年間,是他一生中最為安穩的一段時間。當時陳國偏安,有過最後一段平穩的日子,而他受陳國愛戴,雖遠處山域,衣食供養也不至於過於貧缺。再者,天台山的秀麗、幽靜,給他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修行環境,就是在這裡,他獲得人生中最為巔峰的覺悟,也在這裡,他系統地整理了早年所學所修,從而為天台宗的創立,奠定了堅牢的基礎。相信,天台山對於智者,是一個精神家園的存在,這可以從他臨終遺言所表達的六恨中得到證實。

智者大師傳再回天台山



六恨,是智者對自己一生不滿意之處提出的遺憾,其中金陵弘法、揚州教學、南嶽、荊州領眾授徒,都表示存在有遺憾的地方,唯獨天台山,有過十年的居住,卻不曾有遺憾,乃至最後,回到這裡,心裡反而是輕鬆的,愉悅的,如同回家了一樣。


天台山也沒有辜負他,當地的百姓聽說他要回來了,凡他所要經過的地方,都提前打掃清理。十年沒人居住的山裡,雜草、亂木叢生,山民們紛紛進山,又是砍柴又是刷牆,細心地將他曾經居住的寺院進行整理。

據說他回來的那一日,跟著徒眾們一路行走,走到半山的時候,遠遠看見一位眉毛頭髮皆白的老沙門,拄著錫杖等在路邊,所有人都看到了,等到快近時,這位老者才緩緩隱入林中不見。智者感嘆說:「聖人況且如此,何況是人啊!」原來,老沙門是山中的聖者,也在等他回來,也來迎接他回來!

智者大師傳再回天台山



天台的好山好水,智者是極為喜愛的,回來後的他,還會拄著拐杖遊走於泉石山水間,他說;「雖然在人間,但山野幽幽,深谷鳴泉,能令人忘卻人間苦熱。靜夜之時,獨自靜坐,澄神自照,不為是人間一大樂事!」


晚年歸於天台山,選擇以此山為安身之處,相信在最後的三年,智者是安心平穩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如何把《金剛經》運用到生活中?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不放逸」
到底什麼是「五濁惡世」?
百法略說別境心所之定心所
延安子長縣鐘山石窟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天台祖師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傳大師圓寂
智者大師傳大師身後事
智者大師傳全集連載
智者大師傳佛隴遇故知
智者大師傳第三十八回:智者的功德
智者大師傳智者的感應
智者大師傳遺書之三
智者大師傳歸故鄉傳法
智者大師傳 第三十回 玉泉演妙法
智者大師傳四個條件
智者大師傳37:大師圓寂
智者大師傳遺書之一:與臨海鎮將解拔國
智者大師傳關羽護玉泉
印光大師: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傳為大勢至菩薩再來
《偶像大師》天海春香天價周邊 圈錢套路太深了
寧波無錫連雲港徐州風水大師李公勤談天干是否相衝
興隆天文大師班精彩視頻回顧:航拍國家天文台興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