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戰爭:項羽自刎時為何說天亡我也?
秦王朝被推翻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年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此時他帶著幾十人突圍,逃到烏江邊,最後被迫自刎身亡。氣候對於戰爭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謀略、武器、士氣、得道、失道這些關鍵因素,氣候有時也會出來攪局。現代戰爭都會受此影響,更不用說在科學比較落後的古代,其受氣候制約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火燒葫蘆谷,本來已經將老對手司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軍堵死峽谷前後的出口,再點燃早已準備好的乾柴,無處可逃的司馬懿父子眼看著就要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結果來了一陣暴雨,澆滅了火焰,司馬懿父子得以狼狽逃竄。雖然火燒葫蘆谷之戰是虛構的,但是也可看出突變的氣候對於戰爭勝負局面的影響。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的《天道與人文》一書,也曾對史上關於氣候與戰爭的關係有所研究。竺可楨首先舉例楚漢爭霸。項羽烏江自刎時,埋怨老天不幫忙,「天之亡我」。司馬遷揪著這句話,在《史記》里狠狠地批評了霸王一番。竺可楨則認為,從氣候角度出發,項羽的埋怨有一定的道理,並且從《史記》和《漢書》中都找到了替項羽辯護的證據。項羽當年以數萬大軍打得劉邦幾十萬聯軍滿地找牙,被趕到睢水河邊,如果不出意外,劉邦基本上就被收拾掉了。結果呢?忽然沒理由地颳起一陣狂風,連屋頂都被掀翻,連大樹都被拔起,敵我雙方根本分不清彼此,劉邦帶著幾十名親信從楚軍的視野里消失,撿得一條性命逃出重圍。突變的氣候雖然沒有改變戰爭的結局,卻改變了劉邦的結局。所以說,項羽的遺憾也不是沒有緣由的。竺可楨又舉例明朝的李景隆,他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兒子,一個軍事發燒友,喜歡帶兵。朱棣和侄兒朱允炆爭奪帝位,李景隆代表建文帝朱允炆北伐,攻打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的根據地——北平。本來打得蠻順利的,他只要堅持一下,基本就能活捉朱棣父子。結果李景隆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忽然停止攻勢。這麼一停,老天就變臉了,忽然降溫,大地結冰,整個北平城變成一座冰城,根本無法攀援進攻。李景隆手下的士兵不要說發動攻勢,就連站在那裡不動都有生命危險,因為他們都是南方人,「植戟立雪中,苦不得休息」。氣候的逆轉,導致軍事形勢的逆轉,朱棣的軍隊出擊還在寒風中哆嗦的李景隆軍隊,李景隆大敗虧輸,狼狽逃遁,從此南北軍事形勢也逆轉。朱棣在總結這次戰役時,除了嘲笑李景隆的無能,也提到了氣候的因素:「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當然,如果對惡劣的氣候過於依賴,也會導致疏忽大意,從而被敵人擊破。竺可楨舉例唐朝的「李愬雪夜破蔡州」。當時的軍閥吳元濟在堡壘里呼呼大睡,他認為天降大雪,氣候嚴寒,唐軍根本不可能在雪夜發起軍事行動。結果李愬出其不意,在雪花紛飛之夜,帶著小分隊冒險出擊,一直打到吳元濟的院子里,活捉吳元濟。
孫權為何有千古大帝唯一人之譽?
抗戰時期五台山的和尚連:抗日救亡,僧眾有責!
史上最低成本的王朝滅亡:一條繩子和一床被子
中國軍隊如何得知日本陸軍大將的行動機密?一招致命
TAG:杜漠冷 |
※中越戰爭!為何雙方都說自己贏?到現在還是個謎嗎?
※中越戰爭!為何雙方都說自己贏?
※抗日戰爭時中央軍在日軍眼中的戰鬥力如何?沒想到竟是這種看法!
※戰爭時期的王震竟是這個樣,不失溫柔與霸氣!
※罕見:日俄戰爭時的東北竟是這個樣,想說啥?
※小時候的美味,竟來自二戰美軍?還有哪些小玩意來自戰爭
※戰爭的殘酷,老照片讓你感受戰爭時代,才知道現在的我們是多麼幸福
※侵華戰爭中日本女人都做了啥?為何說是戰爭催化劑?
※中印戰爭前,陳毅和赫魯曉夫爭吵,毛主席卻只說一句話,霸氣盡顯
※朝鮮戰爭金日成為何說「寧可不讓中國幫我打仗」?
※甲午戰爭後李鴻章這樣怒斥袁世凱:我是不會受你們愚弄的!
※抗日戰爭:當年台兒庄戰役勝利背後的關鍵人物是誰?
※抗日戰爭時期,這兩個日本人為什麼說是洪秀全的後人?你看了肯定很憤怒
※為何網路戰時代的戰爭不是武器問題,而是戰略問題?
※朝鮮戰爭前,粟裕林彪都說自己病了,毛主席最後信誰?
※契丹王朝消亡:戰爭還是人禍?
※戰爭帶來的後果,連家都沒有了,何談國?敘利亞戰爭前後
※為何說中越戰爭既鍛煉了中國軍隊,又導致了冷戰結束?
※抗日戰爭中中央軍在日軍眼中的戰鬥力如何?沒想到竟是這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