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基因空間專訪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鄭玉芬:精準醫療在美國處於探索階段,技術創新是關鍵

基因空間專訪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鄭玉芬:精準醫療在美國處於探索階段,技術創新是關鍵

基因空間專訪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鄭玉芬:精準醫療在美國處於探索階段,技術創新是關鍵



獨家媒體支持丨基因空間

日前,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鄭玉芬女士前往美國考察精準醫療市場,基因空間有幸邀請到鄭總對這次美國之行以及精準醫療的行業現況進行了分享。


.


基因空間:鄭總您好,聽說這一次專門去美國考察了精準醫療市場。您認為美國的精準醫療現在發展到了怎樣的階段呢?


鄭玉芬:這次考察主要去了波士頓和洛杉磯,參觀了20個精準醫療相關的企業。在精準醫療方面,美國也還處於探索階段,但是他們研究的領域比較前沿。例如針對病因明確的單基因遺傳病,美國已經有公司在開發靶向藥物,並且已有所成效;另外有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對基因治療做深入的研究,包括基因消除、編輯和切入,雖然還不太成熟,但是在技術的創新上是值得關注的。

.


基因空間:美國是怎麼將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和大數據結合的,他們對基因大數據應用到什麼階段了呢?


鄭玉芬:比如在評價某種藥物的治療效果時,發現同種藥物對不同基因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治療效果,通過基因大數據分析,可以優化藥物的開發;美國現在針對每個病種都在做基因大數據,並將大數據用於藥物開發。


.


基因空間:對於近期提到比較多的基因編輯,未來會成為精準醫療的研究重點嗎?

鄭玉芬:會的。這是一個嶄新的領域。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科學家和企業都在探索這個領域。基因編輯目前還處於科研階段,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領域,需要一段時間的產業發展,才有可能到臨床應用,未來會有大的爆發。目前,從人才和階段上來看,國內還沒達到一個完備的狀況,目前只有部分海歸和科學家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


基因空間:您認為相比於美國,中國發展精準醫療有沒有一些優勢?


鄭玉芬: 一方面中國因為人群基數大,具有大量的臨床數據;同時,國家政策對精準醫療、大數據相關企業具有較大的支持。


.

基因空間:在這次訪問中,有沒有約印醫療基金想要投資的精準醫療這方面的公司呢?


鄭玉芬:有兩個。一個是來自哈佛的團隊組建的公司,他們公司的技術可以非常高效的把特定的抗體從人體中分離出來。我們非常看好這個項目,對方也有合作意向,今年下半年我們希望能把這個項目拿到中國落地。另一個是醫療大數據公司,該公司在美國已經積累了幾十萬人的數據,我們希望把美國的研究成果落地到中國,同時增加中國人的數據。


.


基因空間:現在對醫療大數據的獲取似乎已不成問題,甚至隨之而來會有數據過剩的問題。但是將大數據信息化、再產品化,您對這個過程有什麼看法嗎?

鄭玉芬:現在國內大多數公司,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數據和樣本,但是這只是一個數據大的階段,真正想變成大數據公司,最重要的是對數據的解讀能力、總結能力和挖掘能力。比如做二代基因測序的公司,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可以解讀出每個數據代表的臨床含義,具備這種能力的公司才具有真正的價值。目前行業里大家都是簇擁而上做基因測序,真正具有數據解讀能力的公司寥寥無幾。醫療大數據公司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是稀缺標的,我們會持續關注這個方向。


.


基因空間:在考察期間,您有沒有在美國看到一些具有數據分析解讀能力,並且把這種能力產品化的公司呢?


鄭玉芬:有一個醫療大數據公司,在美國已經積累了幾十萬人的數據,他們根據基因測序的數據來解讀人體的健康狀況和疾病狀況,同時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目前已有數千位患者選擇這種服務,效果非常不錯。這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數據解讀——針對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療方案。未來他們可以向相關醫療機構銷售整體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向預防醫學領域拓展,可以在相對早期的時候發現癌症、抑鬱症等疾病的徵兆,從而進行干預,防微杜漸,防止更嚴重的病情發生。


.


基因空間:美國他們的方向一個是關注預防,一個是關注康復,強調的都是大健康的管理。那對於國內的一些企業,對於根據基因的分析進行大健康管理這個方向,您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嗎?


鄭玉芬:首先,國家政策導向,包括產業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像美國的預防性治療、康復性治療等都已納入醫保,這樣百姓就會容易接受一些預防性治療和康復性治療。整個行業的一個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導向,這是我對行業的第一點小看法。


第二,美國的很多小公司是技術導向,技術門檻比較高,同質化現象不多,這樣可以避免激烈的競爭以及資源的浪費。每一家小公司都會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做到極致,這也是值得我們國內的企業借鑒和學習的。


第三,在大方向上,要放眼世界,了解世界主流研究方向。比如魏澤西事件,我覺得國內政策和行業的反應都有些過激,不能讓這種突發性的黑天鵝事件對整個行業造成致命的打擊。未來的腫瘤治療方向一定是靶向藥物、免疫治療和細胞治療,不會因為中國的魏澤西事件而發生任何的改變的。中國醫療工作者和生命科學領域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不比國外科學家差,在生物製藥和精準治療診斷方面,包括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中國是有機會的。我相信魏則西事件的風口浪尖已經過去,整個行業目前在復甦中。我們希望政府可以對生物醫藥的科研界和產業界有更多的支持。(文章經基因空間授權轉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asyScience 的精彩文章:

韓春雨「諾獎級」實驗重複性問題風波再起

TAG:EasyScience |

您可能感興趣

專訪飛依諾創始人奚水董事長:「超聲+影像+基因」精準醫療產業聯盟的建立
約印醫療基金CEO鄭玉芬的精準醫療投資邏輯
基於智慧醫療的「感知雲服務」技術創新與模式探索
韓國科學技術院教授:韓國科學技術院醫療機器研究微創手術
專訪鵾遠基因高遠教授:紮根技術,力求在精準醫療行業抓住機遇
專科醫師培訓:大國醫療必須由此邁步!
精準醫療有賴於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
關於精準醫療
好醫術創始人姜洋:VR在醫療培訓領域的5個應用方向
精準醫療醫學研究的矛盾,不精確性已對醫療構成威脅
關於精準醫療泡沫,一線臨床和科研工作者有話說
精準醫療向上游突破 貝瑞和康深掘基因組大數據
專訪宜遠智能:高舉科研合作大旗,在AI醫療界「畫圓」的初生犢
中醫健康管理師:基層醫療的發展之路
德國醫療│咱們比德國人還重視牙科醫療服務嗎?
肝癌介入治療=精準醫療+微創手術
海外華人專家談藥物和醫療器械產業創新 | 專訪
「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談談臨床醫生眼中的精準醫療
美國國會通過新法案重金資助精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