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法中的七種供養是哪七種?

佛法中的七種供養是哪七種?


佛法中的七種供養是哪七種?



法供養(資料圖)

文:濟群法師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佛陀是一切眾生的良福田。佛陀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度眾生,所累積的、所成就的福德智慧是浩瀚無邊的,乃至於一毛孔功德都勝過一切世間天人、乃至於轉輪聖王、聲聞、緣覺的功德的總和。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樂供養佛」,就能夠「常得安樂」,而且不單單是事相上的以財物來供養佛,最殊勝的是如法修行是「樂供養佛」——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你不要以為用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去供養佛,就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了。不是的!對佛陀最好的供養,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而不是物質品。這就是說:「依教奉行,依法修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

《行願品》裡面列舉了七種法供養:


(1)如說修行供養:依照佛陀宣說的種種法門修行,即佛經流通分經常出現的「依教奉行」,或是「信受奉行」。


(2)利益眾生供養:凡是對眾生有利的事,我們應積極實踐。見到他人有難,主動給予解救、幫助,使之遠離痛苦,獲得安樂,這也是供養諸佛的修行。因為佛菩薩是為利益眾生而出現於世,我們能利益眾生,就是在為佛菩薩分擔職責,就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


(3)攝受眾生供養:許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若直接對他們介紹佛法,很可能有排斥心理,這就需要先攝受他們。佛法中有四攝法門,分別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見到他人有物質或精神方面的需求,積極給予幫助,供其所需。愛語,是本著柔和關愛之心,以真實、利他的語言令人歡喜。利行,即一切行為都對他人有利,不會對其構成任何傷害。同事,即以與大眾同樣的身份參與其間,使之產生認同感。倘能按四攝法門行事,必能與眾生廣結善緣。當對方從內心接受我們,了解我們的善意,並將我們視為良師益友之後,再向他們宣說佛法,就能使之樂於接受,而不會有那麼多心理障礙了。


(4)代眾生苦供養:以同體大悲的精神,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無力幫助別人,而是因為自他的分別,使我們不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自然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替人分憂解難。我們自己生病時,會千方百計地設法治療。可當他人生命垂危時,我們也會那麼急迫嗎?也願傾己所有幫他治療嗎?也願意代他承受病苦折磨嗎?如果我們能時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一點一滴地努力去做,就能逐步化解自他分別,逐步和眾生融為一體。那時,就能真正感受到眾生之苦,感受到切膚之痛,而不僅是在口頭說說。

(5)勤修善根供養:即通常所說的「眾善奉行」。善行的內容很多,如皈依、供養、懺悔、護生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凡是對自己和眾生有利的事,都是我們應該修習的善行。這種修習是長期的,不是幾天可以達成的,必須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6)不舍菩薩業供養:不舍,即不放棄。身為大乘學子,必須發菩提心,行菩薩行。菩薩行,主要以六度四攝為主,根據眾生的不同根基,方便善巧地給予幫助。這種幫助,也是盡未來際永不間斷的,絕不半途而廢。


(7)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是自覺覺他之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由大悲心而來。在完成自身覺悟的同時,積極幫助他人獲得覺悟。發起菩提心之後,我們的所作所為,乃至起心動念,不能有剎那離開這一發心。否則,即使行善,也只是普通的世間善行,只能感得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無法成為佛果資糧。正如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所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禪意 的精彩文章:

藏傳佛教「三字咒」具有驚世駭俗的功德
「六根不凈」中的六根到底是什麼?
佛教對於中國的貢獻是什麼
龍樹菩薩的故事,讓我們得到的啟示
「西藏最帥活佛」似黃曉明 已查證為假活佛

TAG:佛心禪意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法中的七種供養是哪七種
佛法中的七種供養
七種法供養
佛教中的七種法供養
佛教里的七種法供養
佛教里說的七種法供養
佛經里說的七種法供養
修行中的七種法供養!
佛家七種財,你擁有幾種?
七種愛情模式,你是哪一種?
「兵家四聖」是哪四個?歷史上居然有七種說法!
七種最殊勝的法供養
中醫養氣的七種方法
養胃羊肚湯的做法是什麼?七種不一樣的做法告訴大家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聽法師細說七種法供養!
【佛教常識】七種法供養
生活的七種模樣,你是哪種呢
最優秀的七種女人中,你屬於哪一種?
七種眉形中原來這個才是最好命的!你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