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阿盟說


這是中國數字科技館對春哥的專訪。憑著「不知疲倦地向中國大眾進行行星科學方面的科普,並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國科學」,2016年5月份,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宣布,將今年的卡爾? 薩根獎授予鄭永春老師。但是鄭老師的成就不僅僅在科普方面,他還是一名行星學家,今天我們一起來聽鄭老師聊聊他與科研和科普的故事。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撰文?:盧冉、李璐、包若冰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人物簡介:鄭永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行星科學家,科普作家。

十六年前月球研究是個大冷門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中國數字科技館:您現在是中國著名的「行星科學家」,從事行星地質和環境的研究,並參與了嫦娥探月工程、深空探測等重大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累累,很受矚目。眾所周知,成為一名科學家很不容易,成為一名宇宙探索這種看似遠離「煙火生活」的科學家更是需要興趣和機會,很好奇您是在何種契機下選擇成為一名「行星科學家」的呢?可以講講這背後的故事嗎?


鄭永春:現在大家對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都耳熟能詳,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可謂是「網紅」一族。但是十六年前,月球研究可謂個大冷門,甚至比現在北大的古生物專業更冷,幾乎沒有人願意學跟月球相關的專業。但是歐陽自遠院士對月球研究這個領域的描述點燃了我的興趣,然後我就遵從內心做了決定,踏入了與月球結緣的科研道路,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了一個行星科學的研究者。

宇宙化學與比較行星學的通俗解釋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中國數字科技館:確切地說您的研究方向全稱是宇宙化學與比較行星學,您能簡單跟我們解釋一下這個名詞嗎?


鄭永春:我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大家可能對地球化學比較陌生,但可能聽說過地球物理或者地質學。簡單地說,地球物理是用物理的方法來探測地球,地球化學就是用化學的方法來探測地球。地球化學研究各種各樣的元素或者物質在自然界中的循環。所謂天體化學,就是研究這些元素在天體中的循環,火星化學就是研究火星上的物質循環,月球化學就是研究月球上的物質循環。

更大的一個學科叫行星化學,或者叫地球與行星科學。地球本身是一顆行星,與其它行星有很多共性。研究冥王星,我們就拿地球與冥王星相比較,不然太遙遠的東西就太深邃、無法理解。國外大學裡一般有地球與行星科學系,中國叫地質系或地質礦產系,我們是從應用領域的角度來說的。從科學角度講,地球首先是一顆行星,要按行星的研究方式來認識地球,才能清楚了解地球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以及它以前是什麼樣子,以後會是什麼樣子,還有其他星球和我們的星球有什麼不一樣——這就是比較行星學。


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中國數字科技館:2010年您曾獲得「嫦娥二號」突出貢獻獎,您能談談相關情況嗎?


鄭永春:探月工程是個大工程,有五大系統:航天器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量控制與通信系統、地面應用系統和發射場系統,涉及到成千上萬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系統工程的一個環節中、集體中的一分子,不存在誰傑出、誰貢獻大,而是大家共同的貢獻。我是在探月工程立項之前,就開始研究月球了,參與得早,國家授予這個獎項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表彰,不說明我個人比別人貢獻大,以後還要繼續努力。


任何以科研為職業的人都是科學家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中國數字科技館:您能給大家講講成為一名科學家的心路歷程嗎?


鄭永春:我覺得成為一名科學家說不難也不難,說難也難。說不難是因為不是只有高考狀元才能當科學家,很多後來成為科學家的人在學校的時候可能成績也就一般,大家不要形成只有在校成績好才能成為科學家這種刻板印象。


難的是想要踏上科學研究這條道路,你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完成二十多年的求學之路,接受漫長而嚴肅的科學訓練,這一路沒有鮮花和掌聲,也沒有功名和利祿,陪伴你的只有孤獨的求索和堅定的內心;其次是做科研是一項競爭非常激烈的工作,你做的事情要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創新性,只有對自己的研究領域保有強烈的好奇心才能堅持下去;最後需要接納的是即便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和研究隊伍,也不一定能做出令人矚目的成果,中國有8000多萬科研人員,能被公眾廣泛知曉的僅僅是鳳毛麟角。


針對最後一點,我特別想說一句話,不是一定非到白髮蒼蒼,特別知名以後才能被稱為科學家,大家容易把科學家這個名號想得太神聖,在英文中科學家是「scientist」,其本意就是從事科學研究的人,而在我的字典里就是「任何一個以科研為職業的人都可以被稱為科學家」。


做科普與做科研一樣,都需要鍛煉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中國數字科技館:2016年5月,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公布您獲得「卡爾·薩根」獎,頒獎詞是「因為他『不知疲倦地向中國大眾進行行星科學方面的科普,並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國科學』」。這是非常高的褒揚,您在從事科研的同事,能在公眾科學傳播領域獲得這樣的成就,真的很令人稱讚。很多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往往忙於科研與各項事務,能抽出很多時間與精力或有興趣做公眾科普的不是很多,請問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對想做好科普的科研人員有什麼建議?


鄭永春: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每一個科員人員都需要去做科普,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科普。如果科研人員本身不適合做科普,興趣也較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如果本身擅長做科普,也感興趣就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做嘗試,比如撰寫科普文章、接受科普採訪、舉辦科普公益講座等。


然後我希望科研單位或者一個團隊至少能重點培養一到兩位科研人員擔任「科學新聞官」。顧名思義,科學新聞官類似於政府的新聞發言人,他的任務是主動闡釋科學事件或是迅速對公眾關注的與科學相關的議題做出回應。相信大家都記得,SARS時期頻繁發聲的鐘南山院士,正是因為科學家的理性發聲,一些社會謠言才得到遏制、民眾的恐慌心理才得到緩解。雖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所有的科研人員都能去做並做好科普,但是培養一兩位優秀的「科學新聞官」還是很有希望的。


最後,從我自身做科普的經驗來講,做科普和做科研一樣,都需要長時間的鍛煉,不管是熟練使用各種各樣的傳播手段,還是跟媒體、公眾打交道都需要一點一滴的實踐才能逐漸摸索到有效的傳播路徑。我很欣賞國外的「公眾科學家」,這是一個獨立於政府與公眾的第三方角色,當一些熱點科學事件需要闡釋或是偽科學謠言需要破除的時候,他可以站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我有時候會開玩笑說自己要做個科普「網紅」,這是因為「網紅」現在是個傳媒熱詞,我真正的意願是成為一名用心做科普的「公眾科學家」。


人生第四觀:胸懷宇宙天地寬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中國數字科技館:從事行星科學研究和行星科學科普這麼久,您的世界觀有受到什麼影響嗎?從事宇宙探索研究、了解航天科學知識會讓人的思維更廣闊嗎?


鄭永春:可以說從事行星科學研究和行星科學科普對我的世界觀影響很大。為什麼我願意做這方面的科普呢,因為我自身已經感受到中國太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會影響這個國家、民族的發展。


數理化天地生是六大基礎學科,但是中小學卻沒有天文課。不上天文課可能會導致學生們對宇宙、星空的事情一無所知。天文知識讓我們知道地球、人類在宇宙中是很渺小的,卡爾·薩根有一本書名為《暗淡藍點》,說的就是從遙遠的地方看過來地球只是一粒浮塵而已。我們從地球看別的星球也是如此。我本人最開始不是學天文的,是環境保護專業出身,後來在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做地球研究,再後來做宇宙化學、天體化學研究,最後參與月球探測,做行星科學研究。很多天文界的朋友也和我分享過太陽系外更大尺度的世界,看到「那個」世界,你會更客觀地意識到,原來我們所處的宇宙是這樣的,原來地球這麼渺小,生命在地球上出現多麼不容易。


從事行星科學科普這麼多年,我有一個很重要的感悟,即人應該有四觀:除了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三觀之外」,還應該加上個宇宙觀。胸懷宇宙天地寬,天文科學真的會對人的世界觀產生很深刻的影響。我的一個夢想是,中國每個學校除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之外,能再加上一張圖——太空地圖。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空聯盟 的精彩文章:

開眼:孩子、宇宙和未來
太陽的「臉色」不錯,走,去太空旅行
我們來自何方?太陽風暴促成地球生命起源

TAG:太空聯盟 |

您可能感興趣

賽先生天文 | 毛淑德:胸懷宇宙,讀天之文
來,孫區長,蘋果和中國航天告訴你什麼叫胸懷宇宙
勝天半子烏瑟爾,胸懷宇宙古爾丹!
【教育隨筆】宇宙的胸懷
吳玉章:胸懷人民
胸懷宇宙的孫連城,是如何挑選望遠鏡的?
逸士胸懷鴻鵠之志――《平沙落雁》
著名畫家龐穎:浩瀚之情陶於胸懷
浙江日報:胸懷全球夢想 浦江水晶再現璀璨之光
阿里雲和貴州的合作已經胸懷宇宙了!
朱子格言啟示錄:志存高遠,大丈夫胸懷家國天下
茅台連發兩文致謝吳京:無償推廣,揚我國威!吳京好胸懷
馮小剛開炮懟王健林要「滅」潘金蓮,諷首富「小胸懷成就小格局」
孫連城一定是清官!看他「胸懷宇宙」的望遠鏡就知道了……
崇禎皇帝:胸懷大志的亡國皇帝——朱由檢
「春」意盎然!李宇春胸懷小愛心帥氣離京 繡花運動裝顯高挑身材
今天,我們尤須致敬大宋朝的胸懷
胸懷丘壑氣-筆追晉宋風冀景濤
宋克:仗劍走天涯,執筆述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