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寺院,離群索居?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寺院,離群索居?

可能是好奇、是暫避紅塵、是回歸本然、可能是要修鍊內心,也可能只是換一種新鮮的生活方式。但無論你是什麼動機,踏入山門,你不會空手而歸。


山中有寺,寺中有梅。寺廟絕不只是一個地方。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寺院,離群索居?


井上靖在小說《天平之甍》中敘述鑒真和尚準備第三次東渡,於天寶四年的飛雪連綿季節,率眾翻山越嶺,跋涉數日方進入天台國清寺。隨行的日僧榮叡、普照放眼四野長滿蔥鬱松柏的山巒,竟然感到「好像又看到了闊別的故國山河」。那些在深谷、險峰和繁密的樹林中接連露出的寶塔玉殿,壯麗奪目,成為他們求法記憶中再難抹去的景象。


趁山門未開,無遊人嘈雜喧擾之虞,我從客房走到大雄寶殿一側的梅亭。亭前有滿樹梅花怒放。老梅長於隋末大業年間,由天台宗開派祖師智顗大師的弟子灌頂手植。我不知道榮叡和普照是否曾如我般佇立於這梅樹之下,面對這燦若雲霓的繁花出神忘言。他們來到此地時,亦正是梅花盛開之際。也許,這兩人背後還站著微笑的鑒真和尚吧。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寺院,離群索居?


一千三百年間,多少僧俗士子的腳步和嘆息曾短暫地驚擾過這山寺一偶的寧靜,但都漣漪般迅速散去無蹤。即使是這「天下四絕」之一的國清寺,也在這千年間由天台宗的根本道場向禪宗的道路上轉了一圈才回來。


十方叢林中,國清寺有種傲然不群的氣度。這並非只因本土第一宗祖師庭的資歷,更多是來自一些特立獨行的行事:比如數十年不漲一直5塊的門票、比如殿閣間常見橫鋪直曬的稻麥,以及邊上持耙翻平的和尚。這個寺廟的僧人們似乎仍然遵循百丈禪師定下的清規,奉行亦農亦修的傳統,至少看上去是這樣。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寺院,離群索居?


天台山為佛宗道源,寺廟道觀眾多。除國清寺外,塔頭寺(供奉智顗大師肉身塔)、高明寺、華頂寺、方廣寺(五百羅漢首場)、萬年寺和桐柏觀亦十分出名。深藏山間的塔頭寺曾為佛學院所在地,時有清修者從繁華之地慕名而來,在此閉關修行上數周乃至數月時間。但他們不是天台山上僅有修行者。在長滿高山杜鵑的華頂,有一些更決絕的隱修人搭起茅蓬,與茅蓬外的世界完全隔離。不知道他們何時來,亦不知他們何時去。


山中有時會偶遇奇人。那次,還是在梅亭,我碰到了在寺中幫廚的姚老。國清寺的廚房很了不起,寒山拾得當年亦在灶台前打過下手。這位相貌清癯的老者當時已屆耄耋之年,但仍然行動敏捷,思路活躍。少年時就在上海斜土路的某寺廟下廚,每個禮拜都要給杜月笙送一次素齋。「我每次去杜先生的公館……」回憶往事,他似乎一點一滴都未曾遺忘。「少抽煙,多吃素,閑時讀經,勤練太極」,這是他給我和朋友的建議——如果我們想活得長又健康的話。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寺院,離群索居?



眼前之梅還是原來的梅,亭子的前身卻是伽藍殿。在毀於數十年前的一場火災前,伽藍殿可能是國清寺中人氣最旺盛的所在。皆因伽藍菩薩是財神,所以善男信女都喜歡抱著鋪蓋卷到殿前睡一覺,以期夢中與神交流,求得財氣。某甲骨文大家曾至此禮拜梅花,並賦詩一首,後兩句堪值玩味:「塔古鐘聲寂,山高月上遲。隋梅私自笑,君夢復何痴。」其中頗有似想似非非想處。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寺院,離群索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者說世界 的精彩文章:

她很美味 沒有攻擊性的植物 卻能要了人的性命

TAG:行者說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為什麼要離群索居 進入寺院?
進入寺院,你必須知道這些!
進入寺院要「輕」
為什麼我們上得了天,卻很難進入深空探索?
愛一個人,想進入她的心,要先進入她的身?
進入寺院殿堂先邁哪一隻腳?
女生被突然進入,是什麼體驗?
如果能活著進入黑洞,你會看到些什麼?
進入社會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
女生被丁丁進入的瞬間是什麼感覺?
被瞬間進入是什麼感受?
女生被進入的瞬間是什麼感受?
進入黑洞後會是什麼樣子?
溫碧霞婚姻進入觀察室,她將會怎麼選擇?
故宮的冷宮到底在哪裡?為何從不讓遊客進入?其實大家都想錯了
說好了要與子偕老,為什麼現在就進入倦怠期了?
女生被進入的一瞬間是什麼感覺?
進入寺院殿堂先跨哪一隻腳?
覺醒法師:進入寺院殿堂先跨哪只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