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末那耶識的關係是什麼?
古德有偈:「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
識神就是末那耶識,也就是業識,它「不僅是構成種種人格的素材,而且也是一切妖魔、鬼神或靈魂的前身。承受變異生死、分段生死的是它,生死死生,不斷地改頭換面的也是它。」(摘自《觀潮隨筆》)
玄奘菩薩在《八識規矩頌》說它:「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凈依。」前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輾轉而生起之識,依此而生,吾我為執,所以去我執的對象就是要清凈此識;由小我而大我,由私我而公我,並不是要把這個識殺掉。前六識完全由它作主,才稱為染凈依。
玄奘大師又說:「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恆摧,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要到初地極喜地,分別我法二執種子才能斷掉,才是「平等性智」露頭的時候。
至第八不動地,第二位轉智,藉無功用行,任運將此識之我執種子,恆常摧毀,不復增長。 恩師一再強調觀心、反省是修行道上隨時用功的課題。粗的無明容易發現摧毀;但細的無明是俱生無明,累劫的業識根株很深,必須在離執禪定中進行,深切的發現那個根株,粗心是很難發現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在離執禪定中反省,只得表面意識反省,反而落在我執中反省,愈反省愈覺得我對,別人不對,那就不是反省,是自大,只增強了我執。
六祖也說過:「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是在提醒我們——指責對方過錯,表面上看來很自然,也很合理,但在離執禪定中,我們會發現菩提自性本來清凈。產生這些是非的相對觀念,其實就是我執的末那耶識在發動,我們的藏識還累積著很多的無始無明,借境把這些種子萌芽的。所以六祖才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寓意深遠,不仔細思量,不容易發現這裡面的曲折。
妙觀察智究竟圓成於入如來地,七識所轉之平等性智亦復成就,至此,「成所作智同圓鏡」,才真入不二法門。恩師勉勵我們:要將不二法門多加延伸、體會與實踐,特別舉示自他不二、理事不二……等等,要在這裡連貫發揮。
前面談到「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我」,可愛亦復可怕在此。所以恩師又在《垛生招箭》中說:「末那起執,妄豎吾我。主觀執著既起,是非隨之紛然,總總欣厭取捨……汩沒性靈,昧卻本來,頭出頭沒,輪迴不息……其始亦只是一念無明,妄心起念,念念相續,剎那生滅,終墮無常,竟不自覺……蓋以八風鼓煽,盡隨它轉,何有半點自由分?」
我們描寫這個世界是人類意識構成的虛擬世界,就因為每個人的末那耶識,千絲萬縷地築構了一個密密綿綿的意識世界,稱它為文明、時尚、進化……又透過各種交流,產生了世界是平的現象,其實只是在時空中反映了某個時代人類的意識活動,牽制了人類的活動,也引導了人類的活動。到底要走向什麼樣的未來,幾乎大家都茫茫然的,每天只好加速腳步,無可奈何地跟著潮流而走,什麼都迷失了,最後只剩下金錢與貪婪。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當然要運用意識,從唯識學與玄奘菩薩、六祖的言教,我們可以將智識分為表層意識與潛在意識,兩者的互動就是意識學,有待各界關心人類前途的人去研究。意識學也必定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尤其意識學與量子力學的結合,將開拓人類的視野。
先師耕雲先生在一次座談會中,就弟子提出的中道之義,特別提出四個意識,謹錄如下:
第一個睡眠意識。比方說我們睡覺有睡眠意識,不是作夢,要不然就是無記,但是意識仍在,意識不在,人就死了……
第二個相對意識。人醒了就是相對意識,什麼都是相對的,人我、得失、是非、好惡……一切都離不開二元的相對意識。
第三種是獨我意識。把自己的心卓然獨立於物外,不與萬法為侶。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到家了,這是第三步,不要弄錯了。等到你卓然不與萬法為侶,只有自覺,這個叫獨我意識。
第四個無我意識,亦稱客觀意識。一切存在都是我,無處不是我,處處都是我,所謂「如來正遍知」。
以上四個意識希望能夠引起大家更深入的研究,這是唯識中非常重要的延伸。通常研究佛學或參研禪道,很容易停留在第三個意識上,師家難免、學者難免。禪所以要參禪,必定要在明眼師家的指導下突破這個意識,不能讓弟子突破這個意識的,都只是文字禪、野狐禪而已。
但是耕雲老師特彆強調:
人到了尼爾巴拿(涅盤)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無我意識──客觀意識。涅盤的時候只有客觀意識了,其它的三個意識都丟掉了。但是人沒有到達涅盤前,我們活在這個現象界……醒的時候,我們要帶著一點睡眠意識;當我們獨我意識完成以後,我們涵攝、包容了相對意識;當我們安祥到某種程度,見性以後,認得真我。哪個是真我?知道了那是原本的本心原態,然後這個真我又涵攝、包容了獨我意識。這樣相互沖淡的結果,就變成了中道,這個中道就是安祥。
唯識學所研究的內涵與當代心理學或認知心理學只有部分相同,它超越了群體心理學,也超越了神學,非常精微。它牽涉到生命的輪迴現象,也牽涉到宇宙生命學,如果以為是神秘學或不符合實證科學而揚棄,將是人類文化上的大損失。因此在研究的時候要特別的慎重,盡量客觀地陳述以供後起之秀參考。
(選自《身去身來本三昧》)
禪宗所謂的大死一番是什麼意思
禪師說了些什麼?什麼也沒說
殊勝的金剛經,如法持誦金剛經的好處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與《涅盤經》
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之願
TAG:騰訊北分禪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