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康熙亦親亦友的滿清第一才子
納蘭性德-滿清第一詞人(才子)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生),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複本名納蘭成德。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虛歲三十一)。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
與康熙帝的關係
【按家族關係】
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是順治帝的堂姐,康熙帝的堂姑。【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
從這層關係上來講,納蘭是康熙堂姑家的兒子,也就是表兄弟關係。
【按姻親關係】
納蘭的堂妹納喇氏,是康熙的惠妃,納蘭可以算得上是康熙的大舅子。
同時二人年齡相差不到一歲(8個月),納蘭文武雙全、文學修養極高,而康熙也是難得的好學之帝,算得上志趣相投,原則上可謂「好朋友」。
少年英姿颯爽
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
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後晉陞為一等侍衛,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多次受到恩賞,是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
千古傷心人
詩文藝術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內心深處厭惡官場的庸俗虛偽,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一生雖懂騎射好讀書,卻並不能在一等侍衛的御前職位上揮灑滿腔熱情。
納蘭與妻妾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 兩人伉儷情篤,康熙十六年盧氏難產去世,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後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再難超越。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在盧氏死後,納蘭另結新歡,與官氏結為夫婦,並有側室顏氏。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結識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似乎對這段分離始終耿耿於懷,覺得自己辜負了她。而在他快要離開人世之時卻不知她身在何處。別人若對不起自己將很快忘記,以容若的性格,自己若對不起別人,那將是終生不忘。.至於表妹初戀的說法尚有待考證。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後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納蘭性德,一位不朽的詞人! 這顆詞壇明珠,將奪目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