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中國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漢朝的此人功不可沒
在當代中國,儒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當年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僅僅是諸多學派的里的一家,並沒有坐到獨大的地位,那麼儒家是怎麼有這麼大影響力的哪?董仲舒在這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董仲舒,西漢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
董仲舒是漢朝的一個儒生,他年輕的時候就苦心鑽研《公羊春秋》,到了漢景帝時候,因為學問淵博當上了博士。董仲舒這個人研究學問不藏私,他跟祖師爺孔子一樣,招收了很多學生,給他們授道解惑。只是有一點比較獨特,就是上課的時候他是在帷幕裡面的,很多學生都沒見過師父的模樣。
等漢武帝繼位以後,下令天下推舉有才學的人進京,董大儒理所當然的就在推舉人選之中。為了看看這些人的本事,漢武帝就問他們:聽說上古的五帝和夏商周的開國君主們,他們都制定了制度來約束子民的行為,創造音樂來統一百姓的思想情操,所以天下不用怎麼治理就能安定順延下去,他們的後世子孫也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接管天下的。
可我不懂的是,制度還是那個制度,音樂也還是那個音樂,為什麼他們的國家就越來越不行了,國家那麼一天天的衰敗下去,直到新的政權接替上台,這種頹勢才被止住扭轉過來。這究竟是之前的制度和音樂的傳承有問題,還是老天就希望看到新舊政權的交替,那麼這些新政權取代舊政權的依據又是什麼?
漢武帝劉徹,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我是很想讓國家富裕,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到底我該怎麼做才能得到老天的眷顧,如願以償?你們都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希望能把你們的見解告訴我,大家不要顧慮,想怎麼說就怎麼寫,這個答案只有你知我知。
董仲舒的對答是這樣的:陛下所問的這些問題,我也沒辦法具體回答,我就講一些我知道的吧。根據《春秋》里記載的事迹來看,老天和人是有互動的。如果國家發生道德敗壞的事情,天就會降下災害來提醒它;如果大家不知道醒悟,老天就會把一些異象降臨下來恐嚇它;如果這還不能讓大家悔改,那這個國家就會被毀滅了。所以說,老天還是希望保全當前政權的,只要當國君的好好治理國家,不作死,國家是不會滅亡的。
說到治理國家了,音樂這個工具的作用很顯著。一般的國君功成名就了,就會製作音樂來給自己歌功頌德,因為這個音樂的製作就是有針對性的,本身就帶著和諧的氣氛,所以很容易感染大家,讓大家統一感覺統一認識,統一了對君主和國家的接納和認可。所以就算聖明的君主去世了,他的子孫後代還是可以繼續把國家治理下去,就算後來國家不行了,音樂還是可以流傳下去的。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圖為《春秋》書影
說到如何好好治理國家,孔子曾經說過,君子的德行就像風,小人的德行就像草,風往哪裡吹,草就往哪裡倒。當初堯舜實行德政,那百姓就仁慈長壽,桀紂實行暴政,人民就貪婪短命。君主就好比陶匠,人民就好比放在模型里的泥土,最後能製作出什麼樣的器具,完全取決於陶匠的手藝。
漢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對答以後,覺得這個人真是見解獨特一針見血,不過他沒有著急表揚他,而是繼續考大家:我聽說舜當家作主的時候,經常在宮殿的走廊里散步,也不怎麼做事,可是天下卻很太平;周文王當國君的時候,一天從早忙到晚,這才把國家治理的很好。這些帝王治理國家的方式很不同,難道說治理國家的方式有很多種嗎,這兩個人的辛苦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吶?
商朝為了治理百姓,制定了五種刑法,還有很多是傷害身體的;等到了周朝的時候周成王和周康王四十多年都沒用過刑法,可國家幾乎也沒有犯法的;到了秦朝的時候,就開始大肆使用刑法,結果犯法受刑的人又很多。這治理國家到底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堯,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
我現在每天晚睡早起的琢磨,該怎麼治理這個國家,我感覺想讓國家好,就該搞好農業生產,多任用有用的人。所以我就親自下地耕田給天下人做榜樣,鼓勵大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尊重有德行的人。可我感覺這些都沒有多大的效果,現在社會上壞風氣依舊在,老百姓生活還是不好,人才還是得不到,我這才把你們找來,希望大家能暢所欲言,給我一些好的建議。
對於漢武帝的這些問題,董仲舒是這樣對答的:我聽說當年堯掌管天下以後,沒有坐在寶座上享受,他誅殺、放逐了攪亂國家的大臣,又費盡心思找來了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來幫他治理天下,又經過很多年以後,這才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後來的舜也是繼承了堯的方針,這才能什麼都不幹就讓天下得到治理。可到了夏桀和商紂的時候,他們自己昏庸,又殘害忠良,像姜子牙這樣的能人寧可躲起來都不願意做官,當然最後他們的國家都滅亡了。
我聽說聖明的君主是這樣對待人才的,對於年紀大的,就給他們職位來觀察他們的辦事能力,對於年輕的就先教他們培養出良好的習慣,在用職位和俸祿培養德行的同時,也要用刑法來禁止他們作惡,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會教化出懂得禮義廉恥的人民。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如果像秦朝那樣,只是用嚴刑酷法來約束大家,結果大家個個都表面上老實卻內心刻薄惡毒,這也是秦朝最大的敗筆。所以孔子說,用法令來要求人民,用刑法來制裁人民,人民只會苟且的希望免受責罰,而沒有羞恥之心。
陛下說到希望得到人才,其實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人才這個東西不是憑空就會有很多的,您應該從根抓起,先培養人才,所以希望陛下能興辦太學,聘請高明的教師來培養人才,這樣天下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為國家所用。
漢武帝和董仲舒類似上述的對答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本來漢武帝在繼位之前,就對儒家學說很感興趣,經過董仲舒這個細緻的梳理分析之後,他更深刻的感覺到儒家的理念對於治理國家是大大的有益,所以他就更賣力氣的向天下宣揚儒家。所以說,儒家能對今天的中國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董仲舒功不可沒。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天下正好
這位「中國特工之王」被主席總理親點將赴朝鮮談判
徒兒要聽話哦,因為你中了為師的生死符
一個和尚的幾名話就能影響明朝的歷史走向嗎?
令狐沖被岳不群逐出華山派後,為什麼不和師傅撕逼?
如果沒有這一戰,四百年前朝鮮就被日本吞併了
TAG:歷史品讀 |
※他身體力行,是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他的話可以受用終生
※古代的人是怎么相亲的,儒家思想真是祸害不浅
※從中國歷史的興衰發展來看,儒家思想對中國是利大還是弊大?
※秦時明月面對儒家第一高手荀子,帝國能打贏他的恐怕只有他們了
※此國被大清坑了一把,但卻忠心於儒家文化,想用龍旗為國旗!
※孔子門下十二哲,只有他一人不是孔子門生,卻將儒家發揚光大
※婦人之仁要不得:狠辣不足的三國儒家霸主劉表
※道家儒家算是同根而生,那麼為什麼它們又如此不同?跟這個有關!
※這三位皇帝在中國被儒家認為一文不值,在外國卻被認為是聖君
※高山虽仰止,亦有后来人: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家宗师
※神、鬼、仙有什么不同?儒家和道家大有不同
※此人曾背叛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最終其思想卻給亞洲帶來災難
※秦時明月各派長老實力對比,道家最弱儒家最強,墨家大不如前
※孔子一生並非聖人:曾遊歷各國如「喪家之犬」,憑藉毅力讓儒家傳承千古
※秦時明月儒家大難臨頭,前有墨家姦細後有羅網,荀子再強也沒用
※漲姿勢了,這個朝代的國號,居然與儒家經典《周易》有莫大關係!
※世界上唯一一個接受儒家思想的國家,曾長期為我國藩屬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個鍋儒家不背
※這本書號稱中國的聖經,指引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儒家思想都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