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手腕疼、「媽媽手」,產科醫生4個小tips教給你!
【關注媽咪知道查看更多孕育知識】
作者:劉東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國際婦產中心
暨南大學婦產科學碩士,擅長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尤其對於產科不孕不育諮詢、孕前諮詢、孕期合并症、病理妊娠處理及高危診治、產程處理及產後併發症處理等有豐富的經驗。
最近發現【媽咪知道】平台上好多媽媽都在問關於產後手腕痛的問題,我記得當時我是手指很痛,因為要護理胸部,你懂的……
聽到提問,不由想起我當時的慘痛經歷。
一直到休完產假開始上班後,起碼有好幾個月的時間,當拿著手術刀或止血鉗的手腕運動到某一個角度的時候,自己能感覺到一根繃緊的弦(肌腱)勒過一個突起(橈骨莖突)伴隨短暫的劇痛,心裡默默配音「咔吧」。
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那麼產後的各種骨關節痛到底分別是怎麼回事呢?
與「鬆弛肽(relaxin)」有關的疼痛
1
鬆弛肽為我們的身體能適應分娩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懷孕時鬆弛肽能放鬆我們的韌帶適應胎兒逐漸長大給我們身體帶來的壓力,特別是孕晚期很多准媽媽會發現下面的骨頭很痛,也就是刺骨聯合分離痛。
而這些改變都是為了能更好的順產做的準備。然而分娩後,鬆弛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改變卻不能立刻恢復,此時肌肉韌帶、關節仍然處於鬆弛狀態不能歸位,因此活動時倍感疼痛。
想像一下兩個齒輪咬合不上還非要硬對合的感覺吧,必然是兩敗俱傷。
同時鬆弛肽還有可能有引起「纖維組織肌痛」,也就是肌肉和關節的疼痛,包括僵硬感、疲勞、吞咽困難以及一系列看起來不太相關的許多癥狀,比如膝蓋酸軟、大腿根好像扭傷一樣的疼痛都與鬆弛肽相關。
而這類疼痛會隨著鬆弛肽在體內的逐漸撤退會相應的好轉的。適當的溫和的活動反而能改善這一類的疼痛。
與「腱鞘炎」相關的疼痛
2
這一類的疼痛常常與不正確的運動損傷有關。比如前面提到我本人的疼痛就如下圖1和圖2所示:
每次拇指活動到某個角度的時候,就會受到手腕上像袖口一樣縮窄的腱鞘所限制,特別是要碰到「橈骨莖突」時,運動過程相對位移受限就會引起疼痛。
這些都是由於長時間保持不正確的運動姿態和姿勢導致的。我深刻檢討了自己會痛的原因,其實就是長時間手腕過度內旋所致。
大多數和我有相同經歷的新媽媽回顧一下,是不是曾長時間保持某一個姿勢餵奶或者承托寶寶如下圖3所示(注意她的左手手腕)?
注意她的左手手腕
長時間的運動某些手指關節,如我們常見的「滑鼠手」和媽媽們所提到的手指痛也是出於近似的原因。而這一類的疼痛治療起來相對較難,特別是如果不當活動反而會加重疼痛,發展為長久的慢性的腱鞘炎。
以下有幾個小tips可供參考:
一定是休息休息再休息。不是指的天天躺床上休息,而是指的是讓曾經過度使用的肌腱放鬆休息。你會發現當寶寶大了,懷抱寶寶的姿勢改變了,手腕也不需要長時間屈曲了,疼痛就會隨之緩慢的緩解。
千萬不要自己去強力的擠壓、按摩疼痛的突出的部位,想著以痛攻痛什麼的。可以用活絡油、紅花油、跌打損傷藥酒等用輕到中度的力反覆揉搓疼痛部位,直到感覺微微發熱後隔15分鐘再塗上一層扶他林。主要貴在堅持,想三天五天一個星期就好基本很難。
到醫院中醫科開治療腱鞘炎的中藥用來熱水浸泡,各個中醫科的方子可能不盡相同,但一定是熱水浸泡直達患部以上的。
到理療科採用各種有治療性質的熱源、光源對患處照射治療,這樣能加快腱鞘炎的恢復。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經驗和小竅門可以留言分享哦,希望更多的新媽媽能避免和預防和緩解此類疼痛!
【版權聲明】
關注「媽咪知道」
三甲名醫在線諮詢
中國最好的母嬰移動健康平台
寶寶不哭,一塊錢就解決問題了!
關於甲減的7問7答
寶寶剛出生時的樣子及醫生護理,你見過嗎?
16周你就有宮縮了,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產科醫生講述:怎樣做一位有經驗的孕媽?
TAG:媽咪知道 |
※產科女醫生連做5台手術累倒,4歲孩子:「媽媽,我好心疼你!」
※15歲女孩做媽媽,產科醫生驚訝了!
※孕媽生完娃了,為啥產科醫生不讓她下產床?
※二胎時代,產科麻醉的超聲技能你get了嗎?
※產科大咖韓玉環教你如何進階完美孕媽,我們要對恐懼say no!
※老婆生了個大胖兒子,老公卻當場甩了產科醫生一巴掌!
※生男生女:產科醫生教您這麼看B超單
※婦產科專家告訴你:孕期頭暈怎麼辦?孕媽們趕快get起來!
※婦產科醫生教你,如果成為能控制自己「大姨媽」的女人!
※生猛啊!28歲產科醫生自己給自己接生,全程順產!
※生寶寶「一胎剖,一生剖」?孕婦媽媽們要聽聽產科醫生怎麼說!
※產科醫生叮囑:媽媽產後坐月子保護好這3個部位,就能獲得新生
※婦產科醫生幫你闢謠!乳頭健康的11個真相
※沒有媽媽牽手的孩子,產科大夫心中的痛楚
※產科男醫生幫孕婦接生,產婦直接上去一巴掌:你要不要臉!
※90後孕婦剖腹產生下五胞胎,看到孩子性別後,產科醫生都笑了
※產科醫生教你做好月子,把握好女人重生的第二次機會!
※生猛!28歲產科醫生自己給自己接生
※B超單生男生女的秘密,產科醫生教您這樣看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