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究竟,成就美好人生

究竟,成就美好人生

《華嚴經》 雲:「 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意思是如果你修行佛法,就應當做到極致。

虛雲大師曾說:「登山須到頂,入海須到底。」講的是佛法的修行、對於真理的尋求,應當抱著探求究竟的態度。

也即,在每一個當下享受生命,這才是全然的人生,完整的人生,本色的人生!

趙文竹老師講,生活即是禪,吃飯、睡覺、行走亦復如是,毫無差別。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與這個世界對話。

而區別就在於如何去做。人與人的區別也是如此,並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如何做。

工作是一種修行——這是日本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的主要觀點。

他說:「人哪裡需要遠離凡塵?工作場所就是修鍊精神的最佳場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只要每天確實努力工作,培養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將唾手可得。」

同樣,近代日本企業精神的奠基人鈴木正三說:「工作坊就是道場。」

他深受中國禪文化的影響,以禪的覺悟,把禪佛之道融入日常的平凡之中,把勞動看作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和提升精神境界的需求。

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的心性,藉由勞動來證悟自身的價值,並通過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他們所說的,都是倍受推崇的「工匠精神」。

「工匠」一詞,並非專指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它有著更深遠的意義,當勞動者與勞動工具、勞動對象高度融合時,就會達到一種極致的專註狀態,無我的狀態,而這種極致之境就是工匠精神的本質,就是禪的境界。

這種精神,我們追溯歷史便會看到駝背老人怎樣用那些竹竿告訴孔子粘捕知了的訣竅;

會看到賣油翁怎樣地讓油從錢眼裡穿過而不濺出一滴;

也會看到六祖慧能大師在千里迢迢拜謁五祖弘忍大師為修行佛法而來時,長久以來只是一直在碓房做著舂米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沒有任何質疑與不滿。

再小的事情也不妨礙他體悟生命的真意。依然作出「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言,依然成為了禪宗的第六祖大師。

慧能大師,弟子數千,每天他讓弟子們所做的不過是勞動、種地、砍柴、掃地……

有些弟子想不通:我千里迢迢跑來這裡,難道每天只是去做一些簡單平凡的雜事?

慧能大師就告訴弟子們:「道就在種地當中,就在工作當中,就在生活的每一個過程當中。」

我們與其不滿現狀,不如試著安住當下,全神貫注於一件事,然後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鍛煉自己的靈魂,進而培養具有深度的人格。

一隻油膩膩的盤子在你的洗刷下變得光亮如新;一塊髒兮兮的地板在你的擦拭下變得清爽乾燥;一件小小的工藝品在你的打磨下發出柔和的光。

這些,都是你的內心世界在現實生活中的投影與寫照,我們所有的工作過程其實都是在療愈我們自己的生命。

不同的人生定位引領著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工作中,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境界。十八羅漢中的周利槃陀迦尊者是著名的「掃地神僧」,因用心掃地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開悟。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許多高僧都是在日常掃灑砍柴、燒水做飯等日常簡單而又平凡的勞作中而悟道的,禪門中便流傳著「香積廚中出高僧」。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其心,內在純粹;盡其性,外在圓滿;則知天,通於大道。

我們做的每一項工作,無論它是什麼,這件事情本身會有無數的可能,如何經由我們有限的工作而開發出它無限的可能。

找到這種感覺,借別人安排給我們的事情變成自己的本分,變成修道的場,有效的借事修心,真正地打開無量財富、無量光明、無限可能的那扇門。

從當下開始用盡我們的心、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行為,無論工作是什麼,無論面對的是什麼,開發出它所有的潛能、它無盡的美好、無盡的快樂,無盡的愛和慈悲,與無盡的覺悟。

讓我們的每一個當下都變得無比的清凈、法喜、光明,變成人間的極樂凈土。

無論你在哪裡, 就讓你的心在那個場景裡面把事情做純粹,你的生命在那種能量狀態下的全然呈現,就是一種生命之花的本色大美。

請尊重你手中的工作、尊重你所面對的每一個境遇,並把它做到極致。

這就是「心物一體,物我兩忘」的禪者境界。

而你,就是禪者!

藝公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籬雅集 的精彩文章:

朱良志:中國文人畫有如渡人的扁舟
趙文竹《人生十二悟》系列版畫 金秋九月盛大發售

TAG:東籬雅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