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查德·塞勒: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理查德·塞勒: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陳永偉/文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理查德·塞勒教授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諾獎。

對於理查德·塞勒教授的獲獎,我個人想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非常突出,夠諾獎的分量。說情理之外,是因為他的很多重要工作都是和丹尼爾·卡內曼一起完成的,而卡內曼已經在2002年得過了諾獎,所以我先前認為再給塞勒的可能性不會太大。沒想到,今年諾獎委員會還是垂青了塞勒,並且還是獨得,這點確實令我有些意外。

塞勒教授生於1945年,於1974年獲得羅切斯特大學的博士學位。指導塞勒博士論文的導師是鼎鼎大名的沙文·羅森教授,在公共政策的評價方面很有造詣。相對於很多學院派的經濟學家,塞勒教授對於政策的關注更多,更致力於用理論去影響和改變政策,我想這一點和羅森教授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塞勒教授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貢獻很多,歸納起來,大約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稟賦效應。在1980年的論文《論消費者選擇的實證理論》(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中,塞勒教授首次提出「稟賦效應」的概念。顧名思義,所謂稟賦效應,就是指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其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沒有擁有它之前大大增加。在和卡內曼合作的一項著名實驗中,塞勒教授向人們證實了稟賦效應的存在。在這個實驗中,他們先發給被試一個茶杯,並用巧克力去進行交換茶杯,結果人們都不願意放棄茶杯。而在後來的實驗中,他們先發給被試一塊巧克力,並用茶杯去交換巧克力,結果卻發現人們不願意放棄茶杯。被試是隨機抽取的,按理說不應該存在著系統性的偏好偏差,為什麼在前一次中,他們會鍾愛茶杯,而在後一次實驗中它們卻鍾愛巧克力呢?原因就在於稟賦效應的存在——一旦我們擁有了某物,那麼再讓我們放棄它就很難了。

應該說,稟賦效應的提出對於傳統經濟學的挑戰是很大的。例如,它直接挑戰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根據科斯定理,當交易成本為零的時候,初始產權的劃分並不會影響物品的最終配置狀態,因為人們可以通過交換來讓物品配置到對其評價最高的那個人手裡。但是如果「稟賦效應」是存在的,那麼初始產權的配置就很關鍵了。

二是跨期選擇和自我控制。在傳統經濟學看來,人是理性的,可以對長期的消費和投資做出合理的安排。但是事實並非這樣。舉個通俗的例子,小學課文裡面有篇課文叫《寒號鳥》,寒號鳥知道冬天馬上就要到了,每天唱著「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它每天花一點時間來壘窩應該是最優的,但事實上它並沒有這麼做,原因就是缺乏自我控制。在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看,這種現象有個名詞,叫做「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也就是說,你今天對明天的關心,與明天對後天的關心是不同的,因此在每一個「今天」,你都會更重視現在,而不顧未來。如果存在著「雙曲貼現」,那麼人對於未來的規劃就未必是最優的。如果這時存在一個外部的力量來進行干預,就會讓個人福利達到更高水平。

在公共政策領域,和以上理論相關的一個重要政策就是社會保障。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讓政府來辦理社會保障是不合適的,因為會造成很多浪費。相比之下,讓個人自行儲蓄可能會更好。從傳統經濟學角度看,以上論證當然是對的,但是從行為經濟學角度看,這一論述卻未必正確。塞勒曾和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卡斯·桑斯坦合作過一本著名的書《助推》,裡面就重點論述了由於「雙曲貼現」行為的存在,個人的儲蓄行為可能不是最優的。這在很大程度上為社會保障的合理性正了名。

三是關於心理賬戶的研究。「心理賬戶」的思想最早也出現於塞勒教授1980年的那篇《論消費者選擇的實證理論》。在1985年的論文《心理賬戶和消費者選擇》中,他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所謂心理賬戶,意義也是十分直觀的,即我們在思考一些問題時,並不會去進行統一的成本收益核算,而會在心裡構建很多個分門別類的賬戶,分頭進行計算。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擁有十隻不同的股票,按照經典的經濟學理論,我們關注的應該是這十隻股票所構成的這個組合的整體漲跌。但在現實中,我們除了關注整體的漲跌外,還會關心每隻股票的漲跌狀況。當某些股票跌得很慘時,我們也不肯「割肉」,把資金放到業績更好的股票上,而寧願繼續持有它,等著回本。

心理賬戶的提出,對於傳統經濟學理論的衝擊是很大的。例如,傳統經濟學告訴我們,「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不應該影響進一步的選擇。但是,如果存在著心理賬戶,那麼沉沒成本就會嚴重製約進一步的選擇行為。

以上就是我對塞勒教授理論的一些理解。最後我想以一則趣聞作為結束。當年塞勒向同行們報告他那篇關於稟賦效應的著名論文時,有一位經濟學家大佬當即提出了反對。他問:「你所說的稟賦效應,是否可以被認為是交易成本的一種?」這個問題讓剛出茅廬不久的塞勒十分尷尬。如果塞勒教授當時屈服於這位大佬的權威,把稟賦效應歸於一種交易成本,那麼我們還會有今天的行為經濟學嗎?這恐怕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作者:陳永偉,北京大學市場與網路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燃油車時代真的會終結么?至少在2040年之前不會
阿里、京東、順豐都在搶大閘蟹 背後有多大生意
祖國,您好!
2016中國入境遊人數創歷史新高 日、韓、越為最大客源國
「隕落」的壽山石:價格已經逼近成本價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