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去十年,哪家上市險企內含價值增長最高?

過去十年,哪家上市險企內含價值增長最高?

本文來自「雪球網」,作者為雪球號「李姬韌」。

本篇分析過去十年,上市壽險企業內含價值增長情況,增長拆分,歷史質量(差異情況)。對於集團公司,數據為壽險分部數據。

一、復權內含價值、有效業務價值、新業務價值年化增速

綜合分析

1.總體分析:

以十年歷史看,經歷幾年寒冬、幾輪牛熊,保險行業上市公司依然有14%+的增速,優秀公司新業務價值有20%+的複合增速。其中較好的年景中,優秀公司可以達到20%甚至25%以上的增長。

2011-13年是保險寒冬,各家新業務價值增速都非常低甚至負增長。具體保費收入分析詳見下篇。除了2011-13年以外,太平平安太保三家的新業務價值,基本都是20%以上的增速。

加回融資分紅後可以看到,內含價值增速受股市投資收益影響很大,各家波動節奏和A股牛熊周期一致性很高。

內含價值變動分析:營運和總偏差,各家歷年差異不大,僅太平多年保持較高正偏差。

2.公司分析:

1)太平

太平各項指標增速第一。雖然有早年規模較小的因素,但是最近三年規模較大後,太平依然保持很高的增速(33%),2011-2015一直是增速第一。2016年和17年上半年因為投資虧損,內含價值增速影響較大,但新業務價值增速依然保持前列。且根據歷史數據,長期看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相差非常小,相信太平投資方面會實現均值回歸。

太平營運偏差和總偏差都多年保持較高正值,且內含價值假設一直非常保守,很多年為投資收益率終值4.5%,風險貼現率11.5%。

市場擔心的太平分紅問題,在2015年,太平人壽已經開始向集團分紅,占內含價值比例的2.5%,高於新華和國壽過去5年的比例。

2)新華

新華在2010年未上市時,新業務價值就達到了50億。之後多年一直低谷,直到2015年才超越,15-16兩年有所增長。新業務價值和有效業務價值占內含價值的比例也一直很低,導致內含價值增長動力不足。

3)平安與太保

兩家增速也都很優秀,這裡數值不高,部分受到08年投資虧損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平安。2010年起,平安內含價值復權增速22%,太保19%;近三年平安25%,太保26%。在如此大的體量下還能增速越來越高,說明了強大的銷售和管理能力。

平安的有效業務價值和新業務價值占內含價值比例,在大部分年份保持最高,使得其內含價值自然增長動力最強。近年太保逐漸追趕達到第二。

平安和太保近五年分紅比例(分紅/內含價值)一直最高;2011年後融資較少,比例不超過當年內含價值5%。

在營運和總偏差方面表現穩健,並沒有出現一些觀點說的「常年假設非常保守、大量正偏差」的情況。

4)國壽

體量最大,各項增速墊底。新業務價值占內含價值比例為行業最低,有效業務價值比例也在近年降低到倒數第二,增長動力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自2006年IPO後再沒有融資過。但2010年以後,分紅比例持續下降,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升高到300%,對於這樣的體量和增速,實在沒有必要,資本浪費嚴重。

數據說明(如無特殊說明,適用於本文全文):

時間範圍:除新華外,均為2007-2016(期末至期末);新華為2010-2016(2011年完成IPO),起點均為股市投資虧損的年份,較為公平。

沒有調整內含價值假設,直接取財報數據。其中2016年的假設,風險貼現率國壽為10%,新華為11.5%,其他11%。

太平數據已折算為RMB。

2015年取償二代後重述的數據,以更好的了解2016年的增速(國壽和太保沒有對2015做償二代重述)。

二、規模對比

內含價值(十億元):

新業務價值(十億元):

三、內含價值歷年增長情況

內含價值歷年數據(未加回分紅融資)

內含價值以2011年為基準(未加回分紅融資)

太平2016年達到4.7倍。為了保持圖表可讀性,調整了坐標範圍。

內含價值歷年增長率(未加回分紅融資)

融資對內含價值增速影響:國壽期內無融資;新華2011年IPO,之後無融資;平安和太保壽險在2008年有大筆投資虧損和集團注資;太平壽險在2009和2013年有集團注資。詳細歷年融資分紅數據見本文最後。

太平在2013-15年,把持有至到期的資產拿出來價值重估,影響了內含價值增速。不確定這種重估是否合理,各年影響額為-32,43,34億。

內含價值增長率(加回分紅融資)

加回分紅融資後,各家增速對比情況變動不大。

可以看到,內含價值的增速變動受股市投資影響較大,各家波動節奏非常一致。

四、有效業務價值歷年情況

有效業務價值因為不受投資和融資分紅影響,能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公司增長情況。

歷年有效業務價值,以2011年為基準:

有效業務價值歷年增長率

五、新業務價值

歷年新業務價值

歷年新業務價值,以2011年為基準:

新業務價值歷年增長率

國壽和太保未對2015年數據做償二代重述,因此和其他家表現差異較大。

2011-13年是保險寒冬,各家新業務價值增速都非常低甚至負增長。除了那幾年以外,太平平安太保三家增長率基本都是20%+。具體保費收入分析詳見下篇。

六、佔比數據

歷年有效業務價值佔比

平安有效業務價值佔比大部分年份保持最高,使得其內含價值自然增長動力最強。近年太保逐漸跟上。太平、國壽、新華三家近年有較大下降。

新業務價值/年初內含價值

新業務價值佔比越高,新業務對內含價值增長的推動力就越強,新業務的高速增長,對公司的意義更大。

新華自IPO以後,有效業務價值、新業務價值占內含價值的比例一直很低,影響了內含價值增速。部分因為假設較為保守,一直是11.5%的貼現率。

國壽新業務價值佔比一直最低,增速也基本墊底。

七、內含價值差異分析

營運差異/年初內含價值

除太平外,各家歷年營運偏差差別不大。新華多次出現較高的負偏差。

太平2013年後沒有公布單獨的營運偏差,因此不再列出。從之前年份數據看,除了2007年外,其他年份偏差基本都為正且較高。2007年猜測是股市大漲、基金收益率提高,導致固定收益的保單退保率提高。(當年保費收入增加50%,退保額增加200%)

總偏差/年初內含價值(包括營運、投資、假設調整和其他)

太平過去很多年一直很優秀。假設也比較保守,在08-11年,投資收益率終值假設一直是4.5%,風險貼現率11.5%,這是比大部分公司都保守的多的假設。不像某些公司,趁著壽險規模小的時候,亂給內含價值注水。

平安之前多年,無論營運差異還是總體差異都並沒有很高,只是略微領先其他幾家,直到今年上半年出現了高額的正偏差,能否持續待進一步觀察。

八、融資分紅

融資/年初內含價值

國壽IPO融資/年初內含價值為24%。之後無融資。

新華IPO後無融資。

平安和太保在2008年大虧時融資後,都只有一次較大額的融資。

太平在2009和2013年有兩次較大的融資。

分紅/年初內含價值

近五年,平安和太保分紅比例最高,新華分紅比例一直很低。

太平壽險2015年度首次分紅(2016年支付),分紅/內含價值為2.5%,超過了新華和國壽過去5年的分紅力度,說明太平壽險在分紅能力上沒有問題,已經從投入期逐步轉入收穫期,未來可以期待更高額的分紅,以及上市公司總體的分紅提高。

不過因為壽險分部向集團分紅,意願應該比上市公司向股民分紅更高,尤其新華這樣沒有獨佔大股東的,所以這裡數值可能會受到影響。(編輯:曹柳萍)


@@tit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港股 的精彩文章:

快訊:內房股繼續下跌 雅居樂集團股價下跌超6%
快訊:集成電路概念發力 京東方A衝擊漲停
美資深議員:特朗普或將美國引向第三次世界大戰
134號文件實施 部分保險代理人利用節日進行炒停宣傳
僅24%美國人認為美國正朝正確方向前進

TAG:新浪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