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腦洞:智能手機之後,人類的下一代計算平台是什麼?

開腦洞:智能手機之後,人類的下一代計算平台是什麼?

文/張帆Fred 億歐智庫總監

大約是從2012年Google推出Google Glass時開始,可穿戴設備開始成為繼手機之後業界熱衷討論的新對象。2014年Apple Watch正式發布,相比Google Glass更加成功地推向了消費者市場,而後又在2017年9月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上被宣布超越勞力士成為全球第一大手錶品牌,一舉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最重要代表。

同時期(2012-2016年),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眼鏡等HMD設備(Head Mounted Display,頭戴式顯示器)也開始搶佔Geek(極客)們的心智,鼓吹者甚至稱其為「人類的最後一塊屏幕」,眾多或成熟、或新銳的科技公司都參與其中,進而催生了2016年所謂的「VR元年」——這一年,HTC、Oculus、 SONY三大頭顯相繼發售,整個行業卻又經歷了年初資本追逐、年末一系列企業裁員、欠薪、倒閉的過山車式發展。

不同VR眼鏡最後一塊屏的定位,智能電視、車載智能系統等玩家紛紛採用「互聯時代的第四塊屏」來包裝自己,試圖將自身所處行業領域描繪出有如移動互聯時代智能手機一般的美麗圖景。

可以說,整個科技行業都在積極尋找下一個主戰場,生怕錯失先發制人的機會,力圖優先搶佔市場、設立行業標準。雖然提法各異,但上述不同領域的企業倒還算是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提法和落腳點——要全力打造繼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代人類最重要的「計算平台」。

什麼是計算平台?

從傳統技術角度而言,計算平台是指計算機系統硬體與軟體的設計和開發的基礎,具有一定的標準性和公開性,同時也決定了該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與軟體的性能。硬體的基礎是中央處理器(CPU ),軟體的基礎是操作系統。因此,通常用作為計算機系統 CPU 的某種處理機類型和該系統使用的操作系統,即處理機/操作系統來表徵計算平台。

從產品層面而言,計算平台就是指電腦、手機、平板這些智能設備,它解決的是綜合問題(多功能性、通用性),在平台之上有豐富多樣的應用,一個好的平台能夠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更多的應用也會反哺平台使之成為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應用帶來更多的用戶)。

智能手機普及開之前,個人電腦最盛行的時期,最大的計算平台就是你的桌面機和筆記本,到這個時代,手機、平板等智能觸控設備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計算平台。

下一代最大的計算平台的可能性有哪些?

1. 可穿戴設備(包括眼鏡、手錶等):

可能性較高。可穿戴設備通過技術可實現7*24小時的人體的進一步延伸(承自麥克盧漢「媒介是人體的延伸」),這類型的設備,通過新的交互方式(視覺、聽覺、動作、語言等)實現人類的各方面計算需求(包括信息獲取、溝通、協作、工作、娛樂等)。

但從目前科技發展角度來看,還沒有哪一個可穿戴設備真正實現了全面優於手機觸控的交互方式(注意,是全面優於。局部超越肯定是有的),此外穿戴式設備的需求和社會接受度也還有待考量(Google Glass已經暫停了消費級產品服務,轉而展開B2B企業級辦公用品探索),因此該領域是否能誕生真正意義上的最大的下一代計算平台,還有待觀察。

目前業界的情況是,除了蘋果、Google、HTC、Sony等國際巨頭,國內也有不少科技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此方面的布局。鎚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與羅振宇進行長達八個半小時的對談期間,表達了自己對VR、AR眼鏡的篤定——其終極夢想是做最大的計算平台——他認為,下一代計算平台如果沒有意外一定是VR、AR這種眼鏡,大概十年之後會成。

2. 新的高頻場景設備(類似於汽車智能終端):

以汽車為例,今年6月,美國財經媒體CNBC援引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的研報稱,傳言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將推出流媒體音樂服務。分析師Adam Jonas認為,鑒於人們每天要花數小時在車裡,汽車公司就有接觸用戶的獨特入口。

不僅如此,在未來無人駕駛的時代,自動化允許司機的雙手離開方向盤、眼睛忽略路況,甚至無需任何注意力投入到駕駛行為中,那麼人類在移動、旅行的過程中,便可以充分的專註於其他活動,車載的計算平台自然也會變得更加重要。

從筆者的角度來看,這類型設備成為最大的計算平台,可能性有,但不高。這裡並非是否定類似汽車智能終端產品的可行性,相反認為實現更易用、內容更豐富的、基於自動駕駛的場景的汽車計算平台出現是必然的;但要成為最大的計算平台,其場景局限性也是很顯然的,人不可能24小時呆在汽車或者任何一個其他的場景中,這是此類設備相比可穿戴設備最大的局限性。

3. 未可知的下一代計算平台(新的交互方式孕育出新的計算平台):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過程中,人均GDP在工業革命之前其實一直處在相對停滯的階段,技術爆炸帶來的社會飛躍式進步在三次工業革命(現在也有四次工業革命的說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我們現在無法預知的是,是否很快會出現全新的技術變革突然帶來了計算平台的大變革和飛躍式發展,就好像當年瓦特和蒸汽機那樣,徹底的改變了人類的計算方式、信息傳播儲存方式、交互方式等等。如果真的出現了新技術的爆炸,那我們現在討論的可穿戴設備、24小時持續工作、全新的交互體驗(視覺、語音等等)是否都會像當年人力畜力一樣,在蒸汽機、電機面前顯得原始而落後呢?

雖說是未可知的,但一個可能的方向是生物工程技術、系統神經技術和材料技術的突破,最終使得人機共存體成為新一代的最大計算平台。

可見未來內的下一代計算平台是什麼?

和筆者一起開開腦洞,暫且不談過於科幻的人機共存(雖然Elon Musk已經成立了新公司Neuralink)筆者認為,在可見的範圍(5-10年)內,可能的計算平台發展方嚮應該是「交互設備+雲計算+身份識別」三位一體的結合產物,計算平台實現生態化。

交互設備:將更加豐富和多元,別說第四塊屏,第N塊屏都可能出現在你生活的每個角落,而且很多公共場合的設備你或許將無需購買(共享經濟模式),只需要支付使用費用即可,費用自然包含了設備的租賃費用和內容的版權費用等,例如共享自動駕駛汽車中的電影放映產品等。

雲計算:除了個人設備、共享設備的計算能力之外,更多的算力的問題,將在雲端得到解決,而這一點還需要極大的依賴與更高速網路的普及。

身份識別:如上述兩點所說,如果設備、算力都將無處不在的話,我們依靠什麼設備來接入、進行服務的獲取和個人賬戶的登入呢?除了你的可穿戴設備、手機(如果還存在的話),更方便的一個身份識別接入的方式,將會是生物信息識別,你的指紋、你的面孔、你的聲音都將成為你的ID。

在這樣一個設備、算力無處不在,身份識別極其簡單精準的世界中,什麼樣的企業有可能成為巨頭、領導者呢?筆者認為這就取決於計算平台的生態化打造能力,什麼是生態化的能力?舉個現在的例子,Apple ID和iCloud能夠讓一個人有了iPhone就會發現如果再來個iPad就更方便了,進而想要一個Macbook,然後覺得還缺一個Apple Watch。這就是生態能力,一種可以將用戶所有信息、資源、使用習慣都進行整合,讓用戶能在不同的設備之前進行無縫切換的系統級能力。

簡言之,筆者認為,所謂的最大的下一代計算平台,在可見的未來,不會是一個如同手機般的單一平台,而是一種生態化的泛計算平台。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光線暫無增持貓眼股權計劃;國企混改密集落地,突破口持續擴大
每周融資匯總:23家企業獲資本青睞,最高拿20億美元
相同的價格,6G 128G,榮耀9和Mate9你會怎麼選擇?
蘋果,正在無線充電領域掀起一場海嘯
辰森杜曉明:餐飲服務市場呈現螞蟻格局,當競爭成常態,市場才會成熟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