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1.四明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2.長垣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3.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時常被引用的題跋原文名人手跡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此碑在唐代早已為人所重視,當時就有拓本,但未流傳下來。傳世拓本極少,倖存下來的原石拓本有四種,分別是:「長垣本」、「華陰本」、「四明本」和「順德本」。

「長垣本」,原為河北長垣王文蓀舊藏,後為端方所有,民國初年流落日本,現藏東京上野書道博物館。此拓本為宋時早拓本,碑文完整,是最全的一個本子。 「華陰本』』也是原石宋拓本,此本傳拓最精,字口爽利,字神畢露。明萬曆年間為陝西東雲駒所藏,後歸華州郭宗昌。郭氏在天啟年間命史明等重新裝裱,並配有樺梨木面和紅木匣,木面及木匣的四周刻滿了著名金石家的題名,倍顯珍貴。清初為華陰王宏撰所得,光緒年間歸端方收藏,民國以後歸吳乃琛。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四明本』』為明中期拓本,全拓整幅,能看清碑的全貌,其上的唐宋刻跋完整,是此本的長處。原為四明豐道舊藏,後歸寧波天一閣范氏和端方。民國初年曾為潘復收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西嶽華山廟碑》,四明本,是華山碑傳世四種拓本之一,因明代藏在寧波豐熙萬卷書樓,寧波古稱四明,故以地名稱之。

此本整紙裝裱一軸,未經剪裁,保存了漢碑的原形,留下了碑額兩旁的唐人題名,這是其它三種拓本所缺少的。題名者有唐大和年間(829--830年)李商卿、張嗣慶、崔知白、李德裕、崔瑨、王式等名臣,還有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王子文題記。整幅縱175cm,橫84.8cm。古紙斑駁,墨彩濃淡變幻。嚴可均題曰:「如輕雲籠月,神骨俱存」,堪稱絕妙好辭。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學家錢大昕為編《天一閣碑目》訪寧波,天一閣主人以四明本贈錢大昕之子東壁,於是此拓自江南攜至北京。清末,此拓歸兩江總督端方,端方女兒與袁世凱之子結婚,以此作嫁妝。袁家敗落,四明本輾轉被香港人士胡惠春購得。1975年胡氏將此獻予故宮博物院。

宋歐陽修《集古錄》、洪适《隸釋》,清阮元《漢延熹西嶽華山廟碑考》,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等書著錄。

「順德本」,原為清馬曰璐、馬曰琯兄弟收藏,後歸順德李文田。此本的前五行為宋代的早期拓本,拓工較「長垣本」精,可惜中缺一半,另一半後由趙之謙雙鉤補上,傳此拓本由李拙庵帶往香港,現藏香港中文大學

《西嶽華山廟碑》為紀功銘德,莊重的「廟堂文字」,整飭端莊。其結體方整勻稱,氣度典雅,點畫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 此碑以隸書寫成,卻篆意濃厚,兼有楷法,為漢碑佳品。 清代隸書名家金農曾盛讚「華山片石是吾 師」。明郭宗昌《金石史》稱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謂;「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

現已經不存在的原本殘碑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陝西:歷史著名的漢隸「西嶽華山廟碑」複製品

漢西嶽華山廟碑是西嶽廟歷史上最負盛譽的名碑之一。書法價值極高,有「漢隸第一品」之譽,因而歷代以來在原碑或原碑拓上題名、觀款、題跋的人士就有300餘人,是歷代題刻最多的碑石,無碑能出其右。原碑立於東漢延熹八年,為新豐郭香察書,毀於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關中大地震。

7月15日,西嶽廟文物管理處將此碑重新復立於西嶽廟靈官殿內。重現了「西嶽華山廟碑」的歷史風采和其獨特的文化藝術神韻,完成、了卻了社會有識之士、文化藝術名流的一樁心愿。同時也彌補、豐富了西嶽廟固有的文化內容。

此碑複製所選用版本是以「四明本」的字間布局為基礎,以文物出版社所出版的四種版本的剪貼本為內容,選擇字形,字口最好的字,以原大粘貼而成。經過多次專家論證定稿。選用富平上好石材,聘請著名刻工主刀,並請專家監理,歷時4個月。整個複製過程中,做到字字謹慎,筆筆斟酌,點點到位,達到了預期的複製要求,被認為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複製碑。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釋文

周禮職方氏,(河南山鎮曰崋,謂之西嶽,春秋傳曰,山嶽則配天,乾?定)位,山澤通氣,雲行雨施,既成萬物,易之義(也,祀典曰:日月星辰,所昭卬也,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於民,祀以報之。禮記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歲焉,自三五迭興,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諸侯,是以唐虞疇咨四嶽,五歲壹巡狩,皆以四(時之中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則未聞所損益,周鑒於二代,十有二歲,王巡狩殷(國,亦有)事於方嶽,祀以圭(璧,樂奏六歌),高祖初興,改秦淫祀。 太宗承循,各詔有司,其山川在諸侯者,以時祠之。 孝武皇帝脩封禪之(禮),〔恩〕登假之道,巡省五嶽,禋祀豐〔備〕,故立宮其下,宮曰集靈宮,堅曰存僊壂,門曰望僊門。 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節祀)焉,歲一抖簦岵懷星埃ㄖ粒╈鍛魴攏瑢冇們鶥摚櫧裨籂I兆猶存,建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以歲時往(祠),其有風旱,墩埰砬螅也粓髴允且詠恚儆敘N年,有事西巡,輒過亨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紀時事),文字摩滅,莫能存識,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農大守安國亭侯汝南袁逢,掌崋嶽之主位,應古制脩廢起頓,閔其若茲,深達和民事神之義,精通罩戀j祭之福,乃案經傳所載,原本所由,銘勒斯石,垂之於後,其辭曰:

巖巖西嶽,峻極穹蒼,奄有河朔,遂荒崋陽,觸石興雲,雨我農桑,資糧品物,亦相瑤光,崇冠二州,古曰雝梁,馮於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義,巡狩省方,玉帛之贄,禮與岱亢,六樂之變,舞以致康,在漢中葉,建設宇堂,山嶽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國,兼命斯章,尊脩靈基,肅共壇場,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凶札,揫斂吉祥,歲其有年,民〔說〕無疆。

袁府君肅恭明神,易碑飾闕,會遷京兆尹,孫府君到,欽若嘉業,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袁府君諱逢,字周陽,汝南女陽人,孫府君諱璆,字山陵,安平信都人,時令朱頡,字宣得,甘陵鄃人,丞張昉,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崋陰王萇,字得長,京兆尹監都水掾霸陵〔杜遷〕市石,遣〔書〕佐新豐郭?察書,刻者穎川邯鄲公脩〔蘇〕張,工郭君〔遷〕。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長垣拓本探賾

東漢時在西嶽廟樹立了著名的「西嶽華山廟碑」,該碑是漢隸書法的傑出代表,被譽為「漢隸第一品」。但遺憾的是,這通名碑在明代的時候被毀了。值得慶幸的是,有幾種西嶽華山廟碑拓本流傳下來。其中「長垣本」是最有價值的拓本。本文擬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對該拓本加以探索,希望引起大家對它的重視。

長垣本是西嶽華山廟碑的早期拓本

西嶽華山廟碑,又稱漢華山碑,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四月廿九日鐫立於陝西省華陰縣西嶽廟。

據碑文可知,弘農太守袁逢以前代所立廟碑被毀,乃按經傳所載,重新整理碑文,記述周至漢間歷代統治者祭華山的祀典,以及他本人主持修葺西嶽廟的經過。後來袁氏遷京兆尹,繼任太守孫璆在四年之後完成了修繕工程,並立此石碑。原石高173、寬84.7厘米,22行、行38字,字徑3厘米。額篆「西嶽華山廟碑」。為新豐郭香察書,刻者潁川邯鄲公脩、蘇張工、邛君遷。碑額兩旁有唐李商隱、張嗣慶、崔瑁、李德裕等人題名。該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毀於地震。目前所知傳世本見於著錄者有四明本、華陰本、長垣本、順德本[1]。

長垣本,以明代長垣王文蓀(鵬沖)藏而得名。康熙三十八年(1699)商丘宋犖(牧仲)購得又稱商丘本;華陰本,明代先後為華陰東肇商和郭宗昌收藏,也稱關中本;四明本,明時寧波豐熙萬卷樓與范欽天一閣曾藏,寧波古稱四明;順德本,因清季順德李文田家藏而得名。又因清初在揚州馬曰璐小玲瓏山館,故又稱小玲瓏山館本。依據碑文損泐多少鑒定四種拓本的先後順序是順德、長垣為宋拓,華陰、四明則不會晚於明拓。[2]

通過對四種拓本的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長垣本是拓得最早的拓本。因為「石墨打本之古者闕字必少,其後漸打,石漸泐,殘損遂多」。華陰本、四明本缺百餘字,而長垣本僅缺十字,所以長垣本比華陰本、四明本拓得早。

長垣本《西嶽華山碑》的傳承情況

關於長垣本《西嶽華山碑》的傳承情況,明清兩代的長垣本題記上均有說明:「明季王文蓀鵬沖所藏。康熙己卯歸商丘宋漫堂犖。乾隆癸丑商丘陳伯恭宗丞得之。今入成親王詒親晉齋中」(據華陰本朱錫庚嘉慶十六年跋)「嘉慶丁巳歸成邸,今道光乙酉歸劉君燕庭」(據長垣本黃鉞詩注)。「聞是本始去東武劉氏,有樂平黃琴川者得之。未幾,即歸湘長(宗原翰字湘文)。事在同治甲子乙丑間」(長垣本趙烈文光緒乙酉跋)。「光緒二十八年歲次壬寅三月五日觀於陶齋尚書衙齋」(梁鼎芬)。

根據題記,可知長垣本傳承有緒:最先收藏此拓本的是明朝長垣人王文蓀。清康熙時轉藏於河南人宋犖之手。乾隆五十八年(1793)又轉藏於陳崇本。嘉慶二年(1797)清宗室成親王永瑆購得。大約在道光六年(1826)歸山東諸城劉喜海(劉燕庭)。同治三年或四年(1864或1865),樂平黃琴川獲得,不久歸上元宗文瀚,光緒三十三年(1907)入端方寶華庵。民國十八年(1929)為日本中村不折收藏,現存日本東京上野書道博物館。

在現存的四種漢華山碑拓本中,長垣本、華陰本、四明本、順德本均有題跋,共二百三十六則,三百五十六人次。其中長垣本八十則,八十三人次。顯然,長垣本的題記是最多的。由於此本系早期拓本,名家題記又多,因而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長垣本《西嶽華山廟碑》的歷史地位

自從西嶽華山廟碑毀於明代大地震後,西嶽華山廟碑便成為無形的東西,人們只能通過史書的記載去追憶它的雄姿,只能通過拓本去領略它的風采。與史書的記載相比,拓本既直觀又完整,成為西嶽華山廟碑最重要的歷史見證。長垣本是最早最完整的西嶽華山廟碑拓本,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西嶽華山廟碑的原貌,是恢復西嶽華山廟重要依據。

西嶽華山廟碑久負盛名,在原石毀壞後,其摹刻接踵而至。如乾隆年間的陸燿、姜白蒲摹刻於吳中;嘉慶年間阮元摹刻於揚州北湖祠塾。「錢寶甫從四明本雙鉤勒石於華岳廟,時間不詳。」[3]可惜保存不善,今已斷裂十六殘塊,陳列於西嶽華山廟文物管理處的展櫃內。此外「又盧敏肅刻碑於華陰廟(阮元道光十六年跋)」還有翁方綱、陳崇本摹刻於北京,巴祖慰等亦相繼摹刻。張彥生先生有云:「四拓本各有所長,同為至寶,就拓本先後比較,玲瓏本與長垣本相較,二行殖字完好,十三行華岳二字完好,十七行惟字左下完好,以上為玲瓏本勝長垣本處;長垣本較華陰本約多百餘字,前五行文全;華陰本石已斷殘,十七行較四明本場字左不損,德字右可見,十九行熹字右下點不連石花,此華陰本勝四明本處;四明本更奇,全拓整幅,唐宋刻跋完全,其優點非他本所及,大幅四邊並清初名家長跋。」[4]施安昌在《鑒碑略談》中言:「古碑多有磨蝕,重刻之碑一般是碑文完整、筆畫完好。乾隆年間,翁方綱欲重刻華山碑。他借得金農雙鉤本鉤摹一冊,又借來筠藏華陰本細校,再重新摹寫一本寄畢沅鐫刻於華陰廟,所以新刻是參校兩本之後補摹而成的」。[5]此碑今已無存矣。本世紀初筆者主政於西嶽廟,帶有一份使命,遵循前賢摹刻之法,以長垣本為藍本參考其他三本之所長,在碑刻研究專家張江濤先生的指導和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協助下,重新摹刻華山碑於西嶽廟中,至此漢華山碑又再次重現於它的原始地——西嶽廟。以其巍峨之軀展示著那一千餘年間的不朽歷史,訴說著那不平凡的滄桑歷程。

其次,它是研究漢代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的重要依據。

西嶽華山廟碑自鐫立之後就以它完美的書法藝術享有盛譽。此碑字形完整,運筆凝練,結構緊密,波勢挺拔,方整中寓以變化,並強調字與字之間的抑揚協調,因而更加顯示出它的莊嚴和壯偉。故此,歷代學界視為「稀世之珍」。唐徐浩《古迹記》、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等均有著錄。明代晚期,漢隸開始復興,清人推波助瀾,並與考據學相結合,藝術創作,考證發現,蔚為大觀。華山碑恰恰是發軔之作,標型典範,被歷史地推到了巔峰。

明末清初著名的書法家王鐸順治六年(1649)跋華山碑的書法價值時談到兩點,其一,「隸法中之庄列申韓,玄遠精刻,在受禪諸家之上。」他以四位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比喻眾多的漢碑,唯華山碑,從位次上排列(受禪),應在「諸家之上」。其二,「觀此知元常右軍書不失古法。」將華山碑和鍾繇、王羲之書法相聯繫,對華山碑淳古格調進行肯定。

康熙三十九年朱彝尊跋長垣本,以十七通有名的漢碑為例,提出了評判漢碑書法的三個標準——方整、流麗、奇古。這一創見,為後人研究漢隸提供了一個科學的分類標準。明天啟元年(1621)郭宗昌題跋:「西嶽華山廟碑,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將此碑風格列為「壯偉」一類。

郭宗昌題跋:「西嶽華山廟碑……割篆未會,時或肉勝,一古一今,遂為隋唐作俑」。康熙三十九年(1700),吳士玉題詩:「祖禰上溯籀斯派,苗裔下傳潮陽冰。」兩跋一致認同華山廟碑上溯李斯籀篆,下傳唐李潮、李陽冰等人的承前啟後地位。呂世誼道光十七年跋:「發筆收筆處洵是唐人所祖,若其積健為雄,藏骨於肉,斷非韓(擇木)史(惟則)諸家所及,故尤足尚。」也提出華山廟碑對唐代隸書的影響。嘉慶十一年,英和跋:「黝然古色墨華濃,隸法於斯識正宗。」肯定華山碑的「正宗」隸法。趙文烈跋:「此拓結體優美,下筆剛勁,如折金鐵。」楊振麟道光十九年跋:「碑字之濃點纖波,鋒刃屈鐵……神采奕奕……諸體皆備。」對華山碑結體、點畫予以稱讚。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四長垣本《西嶽華山廟碑》題跋的重要價值

施安昌《漢華山碑題跋年表》有云:「讀華山碑可知清代隸書復興的由來,可知金石、書法家的治學和情懷,可知顯宦學人之間交誼來往,可知三百年翰苑墨林之勝概。然而,讀碑而不讀題跋則不可知」。[6]長垣本《西嶽華山廟碑》上的題跋大部分出自名家之手,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

其一,它清楚地記載了長垣本《西嶽華山廟碑》的流傳情況,保證了該拓本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也使我們對保護此拓本做出貢獻的人們有了了解。

其二,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明清學者研究《西嶽華山廟碑》的成果。如趙烈文跋長垣本,洋洋三千七百餘言,為長垣本題跋最長者。趙氏以華山碑中之字批評了撰文者「掇取辭義,不守章句」之弊。他注重事實,不迷信古人。「生平審定金石拓本,皆以書法神氣為斷,不信名人跋語。」他窮究不舍,詳盡古代祭祀山川的典籍,以樂、舞、器之設,六玉之制,六樂之變,得出華山碑引用之經字,多與許慎的《說文解字》相吻合。又如,明代金石學家趙崡所著的《石墨鐫華》有雲「漢魏碑例不著書刻人姓名,獨此碑郭香察書為異。」漢和漢以前的碑石,從未見書丹者姓名。自華山碑鐫「郭香察書」後,石碑上才相繼出現了書丹者的名字,郭香察成了第一個在石碑上留有姓名的書丹人,故此在碑刻書丹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其三,它體現了明清學者的嗜古之情和人文精神。

楊尚文跋云:「餘生也晚,酷嗜古刻,而於漢碑碣尤搜求不遺餘力。惟平生未得見華岳真面目,心常怦怦。今冬,燕庭觀察歸自秦中,出視所藏天下第一本,狂喜不成寐。」沈梧跋云:「借臨數過,並雙鉤一本,世間神物置於案頭,得以晨夕展玩,豈僅飽眼福已哉?」吳雲跋云:「而原本(華山碑)知在吾友湘文觀察處,珍秘甚至,深以未得一見為憾。今年春二月,觀察來守我郡,蘇湖相距近,遂寓書索觀。觀察念二十年文字舊交,不忍終拒,慨然相假,得以飽玩數日。」其嗜古之情可想而知。

錢謙益跋《華山廟碑歌》作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他在跋詩里借懷念大漢時期「桓靈之際文頗盛」,從而「況聞中原戰群盜,盜竊名字紛麽麽。搜金剔玉殫屋壁,崩厓焚闕傾山河。汲冢書門遍烽燧,祈年岣嶁難經過。每憐耆舊委榛莽,誰集金石凌坡陁。」以題跋的形式唱出了明亡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歌。

嘉慶三年,鐵保跋華山碑呼喚人們保護文物的意識。他說:「歷劫幾經兵燹余,不合又遭嘉靖末,縣令淫威暴於虎……鑿為其石卧荒楚,遂令妙跡化作塵,珠玉拋同瓦礫伍。」文物的毀壞不外乎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從古至今,歷代的仁人志士為保護國家的文物遺產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

其四,它本身也是珍貴的藝術品。

長垣本上的題跋,多為明清之際的大收藏家或大書法家所作。王鐸為書法大家,其題跋既有文學價值,亦屬書法遺珍,這是自不待言的。至於孫星衍、阮元的題跋也有濃厚的書卷氣,不失為文人書法的精品。

總之,漢隸為百世所宗。華山廟碑是「漢隸第一品」。原碑已毀,但隸書賴拓本得以傳存。長垣本傳西嶽華山廟碑之血脈神韻,而明清諸名家題跋則錦上添花,厥功甚偉。

注釋

[1]朱家濂:《西嶽華山廟碑的拓本流傳與摹刻本概述》,《文獻》1986年第3期。

[2]馬子云:《談西嶽華山廟碑的三本宋拓》,《文物》1961年第8期。林業強《漢西嶽華山廟碑順德本》,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9年。

[3]施安昌:《評清人題西嶽華山廟碑及其歷史背景》,《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2期。

[4]張彥生:《善本碑帖錄》,中華書局,1984年,第24頁。

[5]施安昌:《鑒碑略談》,《美術觀察》1997年第5期。

[6]施安昌:《漢華山碑題跋年表》文物出版社 1997年。



漢隸「第一品」《西嶽華山廟碑》(釋文版)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 四明本 長垣本 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並題跋)

《西嶽華山廟碑》東漢恆帝延熹八年(165年)郡守袁逢刻。原碑在陝西華陰縣華山西嶽廟中。西嶽廟系漢武帝時所建,名集靈宮, 東漢桓帝時,改稱西嶽廟。廟內保存很多歷代修建和祭祀華山的碑石,其中有著名的《西嶽華山廟碑》。碑文記載了漢代統治者祭山、修廟、祈天求雨等情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時碑毀,或謂碑石在明嘉靖年中,一縣令修西嶽廟石門,碎之為砌石。

漢碑極少有留書者姓名的。此碑之末,因有「遣書郎書佐新豐郭香察書」一句,認定為郭香察書,郭香察未見史錄。 歷來就書者是誰頗存爭議。唐徐浩《古迹記》主書者為蔡邕,「察書」(意即檢查校對)者為郭香。但他並未提出充分的證據,說明何以是蔡邕所書。此說一出,影響甚大。如宋洪适《隸釋》、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顧南原《隸辨》以及翁方綱《兩漢金石記》等,即認同徐浩說。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趙崡《石墨鐫華》乃開始對此說提出懷疑,而認為真正的書丹者當是郭香察。近世學者,基本上確認郭、趙之說為是,而以啟功先生的文章論辯最詳。

《漢西嶽華廟碑》傳世拓本極少。原石拓本傳世者有四,即「長垣本」、「華陰本」、「四明本」、「玲瓏山館本」。「長垣本」為河北長垣王文蓀舊藏,後歸商邱宋犖,為宋拓早本,後歸日本中村不折氏。「華陰本」系明陝西東雲駒藏,後歸華陰王宏撰,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四明本,以四明豐熙舊藏而得名。雖較其他三本略晚,但為全拓整幅,碑額及唐代刻跋均完好保留,得觀全貌,且為海內孤本。經寧波天一閣范氏藏,錢大昕父子、端方、李汝謙、潘復遞藏,後歸香港胡惠春。現亦藏故宮博物院。「玲瓏山館本」為清初馬日璐、馬日琯兄弟玲瓏山館所藏,後歸李文田,現此拓本藏香港中文大學。

現陳列於揚州史公祠內《漢西嶽華廟碑》為清阮元於嘉慶十六年(1811),按"四明本"請蘇州名匠吳國寶在揚州摹刻,並將家藏歐陽修所寫跋文摹刻於碑石缺字處。碑高196厘米,寬98厘米。碑座高55厘米,有蓮瓣紋飾。碑額篆書"西嶽華山廟碑"麗婉多姿。碑文22行,滿行37字。

《西嶽華山廟碑》為紀功銘德,莊重的「廟堂文字」,整飭端莊。其結體方整勻稱,氣度典雅,點畫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 此碑以隸書寫成,卻篆意濃厚,兼有楷法,為漢碑佳品。 清代隸書名家金農曾盛讚「華山片石是吾 師」。明郭宗昌《金石史》稱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謂;「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羅強書論——畫眼、字眼
陳師曾書法作品精選集和什麼是文人畫,其價值的體現是什麼
孫過庭書譜集字、譯本以及臨摹技法,2種千字文
中國古典山水畫美學側記
清~趙之謙楷書字帖《集字唐詩》共分上中下三部全集(90p)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