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家講堂——書法欣賞需要智慧的眼睛

大家講堂——書法欣賞需要智慧的眼睛

編者按: 自慕晉堂主成立「詩書雅韻」書法微信群以來,大家庭里每天熱鬧非凡。為答謝各位家人的厚愛,堂主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書法家劉亞東開展講座,解析如何欣賞書法。本講座以微信實時語音形式進行,當日所有家人均準時守候在手機屏幕前,聆聽智慧之言,感受春風化雨。講座結束後,廣大家人均表示收穫頗豐,亦得到了美的享受,尤其是劉亞東老師那溫文爾雅的淳厚聲音,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為了實現推廣書法、傳播文化的初心,堂主表示以後此類講座將定期在「詩書雅韻」書法群內開展 。相關內容亦通過本公眾平台推出,以饗廣大書友,敬請關注。

本期講師介紹

劉亞東,男,1973年生,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書法教師、碩士學位。師從著名書法家楊明臣先生。

書法作品和論文

2002年獲「長沙市商業銀行杯」湖南首屆電視現場書法大賽特等獎;

2006年入選全國第三屆、第四屆書法學術周作品展、論文集;

2007年入展「經典與當代書風」第三屆全國獲獎書家提名展;

2014年入展南京青奧會"奧林匹克"美術大展;

2015年入展「湘浙桂陝」四省青年書法小品展;

2016年入展「守正」全國楷書百家邀請展;

2016年組織策划了「翰墨迎春」首屆國展精英·小楷名家邀請展;

2016年入展「走進朱熹誕生地」全國書法家邀請展;

2017年入展「祈福雪竇」首屆海峽兩岸青年書法展;

2017年入展全國百名書法名家書張之洞《半山亭記》書法作品邀請展;

著有《大學書法藝術與品鑒》(主編)、《書法與書法欣賞》(副主編);作品在南嶽等風景名勝刻碑。2013年度評為「湖南十大青年書法家」。

現為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高校書法教育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教育廳中小學書法骨幹教師培訓班主講教師;廣濟書畫院副院長。

本期講座內容記錄

書法欣賞需要智慧的眼睛

語音:劉亞東

整理:詩書雅韻書法群

(篇幅原因,有所簡略)

書法欣賞實際上是由一個人的綜合素養 、眼界高低決定的。單獨談怎麼欣賞書法,不如把它展開來,談談怎樣提高我們的藝術欣賞水平,怎樣提高藝術修養,再回過頭來談怎麼欣賞書法。

「學習書法,勤勞的雙手不如正確的學習觀念。方法不對,自學等於自殺」

首先我來講講今天的第一個意思。「學習書法,勤勞的雙手不如正確的學習觀念。方法不對,自學等於自殺。」這後一句話可能會讓很多人聽起來不舒服,這是全國有名的一個書法家說的。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借鑒過來,給大家剖析一下。

中國自古以來的書畫藝術,其師承傳授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比如說,王羲之學衛夫人,衛夫人學張芝。從王羲之再到王獻之,從王獻之再到南朝的智永,從智永再到他的外甥虞世南。六朝的繪畫也一樣。這種傳承的脈絡,在傳統的教學中,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直到今天也一樣。如果你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能得到名師的指點,那你的進步是會不一樣的。

今人學習書法,和古人相比,大環境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古人那時候連字帖都沒有,複製一本字帖是非常困難的,另外由於時空的限制,交通的不便,要見老師一面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古人在請老師學習上,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但古人為了學習書畫,卻是付出了現代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古人對老師是相當尊重的。

那麼現在的條件好了,網路視頻,交通便利,高清字帖和真跡相差無幾,可是我們仍然看到,有的人練書法進步特別快,有的人進步特別慢。關鍵還是方法。啟功先生說:功夫是準確的重複以達到熟練。方向不對,走來走去還在原地踏步。

筆法是書法的核心,古人視筆法為不傳之秘,不去親自看老師寫,有些東西靠自己摸索是悟不到的。古代的學習者一直很難學到書法的訣竅,而古代的書論當中又把筆法講得非常玄奧,所以學起來有時候一頭霧水。而現在身邊有很多成功的書法家,你去現場看他們寫,借鑒他們,就比你自學來得快。所以我建議群里的書法朋友,多請教書法水平高的老師,不要自己閉門造車,那樣很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找不到正確的方法,用了很多功夫,方向不對,我自己就深有體會,一經名師點醒,確實是豁然開朗。所以說,自學絕對不如有名師指點。

"書法的欣賞要長一雙智慧的眼睛"

書法水平特別是鑒賞水平的提高,首先眼界要高,只有眼高手低,而不會出現手高眼低的情況。視野要開闊,多讀經典,多讀名帖,多看高水平的作品。書法的欣賞要長一雙智慧的眼睛,這個智慧的眼睛和高的眼界從哪兒來?從大量的經典作品學習、欣賞、分析得來。

盡量不要看寫得差的字,多看歷史上傳承下來的千年的經典。對照古代經典碑帖,多看,多分析,持續的時間越長,眼力越高。比如我剛開始學楷書時,喜歡唐楷,覺得魏碑不好看。但是現在回過頭來,覺得魏碑非常美。就是因為眼界的問題。

很多人都喜歡看王羲之的字,但是二王以外比如顏真卿的字有些人就不喜歡。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這是世人公認的,寫得太好了;可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都是歷史上行書的代表作。有些人能欣賞秀美的風格而祭侄文稿就看不懂。因為欣賞的目光太窄。多樣的風格,各有各的美,有粗獷、秀雅、端莊、嚴謹、飄逸。學習的時候可以側重一面,但是欣賞的時候你要都能感受它的美,你的眼界才能上來。如果在欣賞古代碑帖時只挑選自己喜歡的那幾件,那麼你的眼界就比較窄了,今後學書的路子就放不開。

《蘭亭序》局部之一

《蘭亭序》局部之二

《蘭亭序》局部之三

「書畫欣賞要結合時代」

每一個藝術家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時代,不能脫離一個時代的影響,因此對書法史、美術史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中國書法史》很多人並不會讀,很多人更喜歡直觀的作品,但是要全面學習書法,理論知識是一定要學習的,腦海里要有一個體系,有一個框架,來指導你的學習。美術史也要學。歷史上的文學、美術、書法是分不開的,和時代的時風結合得非常緊密。了解以後,學習的效果就會非常好。

比如說歷史上有兩大流派是最有影響的。一個是王羲之為代表的秀雅書風,另一個是以顏真卿為代表的雄渾書風,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魏晉南北朝時期,不管書法繪畫雕塑,所崇尚的美是一種秀骨清像。比如在南朝有一個畫家陸探微,他的畫被形容為「秀骨清像」。顧愷之畫的人物,也比較清秀,線條完全用毛筆中鋒畫成,被稱為「鐵線描」。北齊的曹仲達,他畫的人物畫也是一種清秀的美,被稱為「曹衣出水」。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審美特色。

魏晉南北朝以清秀為美的風格,一直延續到唐朝初年,隋代碑刻也是如此,比如龍藏寺碑,董美人墓誌、蘇孝慈墓誌,字都是中緊外松,比較舒展。繪畫、雕塑,風格都一樣,都是一個時代的審美特點,決定了藝術家的藝術追求。

唐代的顏真卿出現,可能人們厭倦了清秀的風格。顏字變得非常雄渾,中間寬鬆,四周緊湊,內部空間寬闊,大氣磅礴,顏字寫得越大越好看。而你看唐朝同時代的書畫家都追求的是這種雄渾的風格。唐朝的美女楊貴妃大家都知道是比較胖的,楊貴妃放到今天可能都不是美女,但是她被譽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是被盛唐捧起來的,因為唐朝就以這種豐腴為美。和顏真卿同時代的幾個畫家,比如說吳道子的「吳帶當風」,是和北齊曹仲達的「曹衣出水」齊名的,那也就是說,他的畫的人物衣服非常寬鬆,如果是站在空闊的地方,風一吹,衣服都飄起來了,鼓起來了。說明畫聖吳道子和顏真卿一樣,追求的是種雄渾的風格,和魏晉時期的顧愷之就不一樣了。同樣中唐的兩位侍女題材的畫家,張萱和周舫,不管是《搗練圖》還是《簪花仕女圖》,女性的形象也都畫的比較胖,甚至連韓干畫的《照夜白圖》中的馬啊,也是膘肥體壯的,雖然是昂首嘶鳴,志在千里,但如果真要跑,肯定跑不動的,滿身都是肉。所以這就是一個時代的審美對一個時代的藝術家產生的影響,整個時代都追求這種風格。

我們這個時代在書法上也出現一種新的追求,也就是我們說的流行書風,有人也說「丑書」。不管是流行書風也好,丑書也好,都反映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書法的探索,學習過程中求新、求變的探索精神。我從來不評論這種探索是好還是不好,一個時代持續幾十年的探索,用一句話肯定和否定都是不對的,應該放在書法史里,一百年以後兩百年以後再來評價,比較客觀公正。

所有這些都和書法的欣賞有關。很多人講欣賞書法,都是從小的地方講起,講筆法、墨法、筆畫線條等等。但是只有大的修養達到以後,小的層面才會變得比較簡單。如果我們在講書法欣賞時,把小技法看得太重要,大的格局就出不來。觀念的東西是成為高手的關鍵,技法上的東西不是成為高手的關鍵。

「書法欣賞需要廣博的藝術修養」

書法的欣賞應該有一個廣博的藝術修養在裡面,單就書法欣賞書法,還是窄了點。古代的這些大書法家,有的時期以技法為重,有的時期以全面的修養為重。唐代尚法,達到法度的頂峰;宋朝重文輕武,所以宋朝的書法家都不是單純的書法家,蘇黃米蔡都是大學問家,尤其是蘇軾和黃庭堅,蘇軾還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同時是一代文豪。甚至很多人提到蘇東坡,都只知道他是文學家,而不知道他是書法家。他是文學成就掩蓋書法成就,他也不以書法為追求,但正是全面的修養滋養了他的書法。黃庭堅詩創江西詩派,是一個大詩人、文學家,同時也是書法家。宋代的文人很多都寫得一手好字,甚至連宋徽宗、宋高宗的書畫水平也極高。到了明清時期情況有點變化,更注重技法的錘鍊,但是反過來他們在藝術修養上也比較高,像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他們在技法上非常下功夫,同時他們的學養也很深。

從歷史上的文人來講,沒有哪個字寫得差,唐代大詩人詩人賀知章,他的草書《孝經》至今是我們學習最好的字帖之一,杜牧的《張好好詩》也是歷史上行書的代表。這些人都不是以書法作為追求,但是為什麼字寫得這麼好,就是因為其它方面的修養滋養了他們的書法。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技法上爐火純青的書法家沒有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字以人傳,學養越豐富,水平越高, 綜合修養越全面 ,他的藝術作品流傳可能越久遠。

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那些秀才個個寫得一手精美小楷 ,但是在明清書法史上 都沒有出名。因為寫得好的太多了, 沒有個性,都是技法層面的。但是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的書法,大家反而非常熟悉。 也就是說人的修養高,學問大,字裡行間都透著一種書卷氣。明代的董其昌官做到宰相,寫字畫畫只是餘事,但是成為明代最有名的書法家。其實在技法上並不非常複雜,好學,比起米芾、趙孟頫,筆墨線條都簡單得多,但就是字裡行間傳達出的淡淡的書香氣,就非常吸引人。

「以上書法欣賞都是講的一個學習書法的人不僅僅是學習書法,這講的是字外功。現在我們來講字內功。」

你的藝術修養再高,書法是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一門藝術,手上沒工夫,寫出來的字還是不好看。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書法家,都要經過一個刻苦訓練的過程。不說遠了,就說我身邊的這些書法朋友,確實有很多人非常刻苦,他們臨寫古代的碑帖,下了很深的功夫。

大家看一下第一幅圖片是我從iPad里下載的,叫「中國傳世書法」,是王珣的《伯遠帖》,但是當我打開這張圖片卻驚奇地發現這是我們的群主劉建平「造假」的。那麼大家再看看第三張圖片是《伯遠帖》的真跡,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是不是臨得很像。而這張圖片是江蘇無錫一個朋友臨摹的《伯遠帖》,平時他的字有點追風,但是有一天他發出這張臨摹作品,我發現臨得也很像。說這明當代的中青年書法家刻苦的不在少數,他們在臨摹古代碑帖時力求酷似原貼。

慕晉堂主劉建平臨摹《伯遠帖》?

《伯遠帖》真跡

江蘇無錫書友(姓名略)臨摹《伯遠帖》

其實當代的名家,可以說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古人筆法的精髓,不然不可能臨得這麼像,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所以我們說一個人的成名不是偶然的,都是通過努力和汗水,慢慢地得到認可。

我的朋友圈快到5000人了,大多數都是書法愛好者,我發現一個情況,有一天我發了一個字,一個書友說你退步了。一般表揚、點贊我都不太注意,但一聽到批評我會比較留意,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是一個好事,於是我就好奇地看了他的朋友圈,但一看就知道了,他還沒有入門,連基本的筆法都還不會。我就非常委婉地告訴他,你可能還要好好地臨帖,你的字還是沒有學進去。結果他回復我,我這是寫經體,唐人寫經成千上萬種,你沒見過的多了。我一看沒法跟他爭。許多人學書法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有的人在朋友圈裡發書法,希望得到的是讚揚,你真要批評他寫得不好,他會非常惱火。 這種情況的人就很難進步了,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字寫得差一點不要緊,別人給你建議,虛心地接受,保證會進步,就是怕你接受不了。

這些圖片都是我的一些書法朋友寫的 ,都是在全國很有影響的,不管臨碑帖還是創作,水平都很高,這些人都是很勤奮的,每天都是大量的伏案書寫。當然水平到了這個程度,作品市場也特別好,也逼著他去寫。就是說字外功夫再高,你技法上不去訓練,也寫不到一個極致。看了這些作品,大家應該有一個感受,這些都是下過苦功的。

當代書法家(姓名略)小楷欣賞

當代書法家(姓名略)小楷欣賞

當代書法家(姓名略)小楷欣賞

從技法的層面,今人不見得比古人遜色多少。字但是這些作者今後能不能成為大書法家呢?字內功夫到了,就要加強字外功夫的修養了。

「要學會書法的欣賞,要有一個比較高的藝術修養,要有一個理論的框架,連歷史上的經典碑帖的風格都不熟悉,那麼當你看到後人臨寫的作品,你就沒有辦法欣賞。所以我建議要把書法史通讀,把歷史上的經典作品都要熟記於心。」

比如說,一說到歐陽詢,就想到九成宮,一說到張玄墓誌,每個字在腦海里有印象,說道蘭亭序,他的風格面貌在腦海中有個圖片,能夠對號入座,而且面還要廣,不能喜歡的就關注,不喜歡的就等閑視之。所以說全國大型展覽評委難選,因為評委首先要眼界開闊,風格要走得比較寬。如果說自己喜歡的風格就打高分,自己不喜歡不關注的風格就打低分,那麼這樣的評委就是不合格的評委。

閱讀書法史,我推薦閱讀由曹寶麟、朱關田、劉恆等七人編寫的七卷本的《中國書法史》,這是最詳細的,但一般都是專業的人才學;通俗的,推薦朱仁夫的《中國書法史》,就兩本書。美術史有時間也看一下,與書法史結合太緊密,推薦中國美術學院洪再新博士編寫的《中國美術史》。

大的方面講完了,下面我們從小的方面來講怎樣欣賞書法。

第一點,書法應該具備點畫的形質美 。也就是說草書也好,篆書也好,楷書也好,點畫不美,就是零件不過關。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不是單線條,而是通過線條組合達到抽象美,它要求單個線條美,同時組合起來達到更高級的美。對於點畫形質美,古人有兩條標準,一個是圓的概念,圓不是點畫外廓的圓,是線條立體的圓,中鋒行筆形成的效果,所以歷朝歷代的書法家都強調中鋒行筆。不是中鋒寫出來的線條,就不具備圓渾厚實的感覺。當然在實際書寫中要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第二個是澀的概念,行筆時筆和紙有一個摩擦,這種摩擦形成澀勢行筆。後人把它總結得非常清晰:中鋒行筆線條被稱為錐畫沙,澀勢行筆被稱為屋漏痕。錐子在沙灘上畫出來的線條,中間深,兩端淺,這是中鋒的效果。而下雨天,房子漏雨,由於牆壁對水珠有一個阻力,雨滴不是筆直地流下來,而是彎彎曲曲流下來,顯得非常自然。 有的人行筆速度特別快,顯得特別痛快,忽視了澀勢行筆,線條沒有力度,顯得流滑而不具有摩擦的質感,我們說要有如萬歲枯藤,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個審美的標準,筆調的韻律美,行筆要有節奏變化,行草書節奏變化是非常強的,楷書也有。如果寫字速度是均勻的,筆和筆之間就沒有呼應關係。如果有了節奏變化,上下筆之間就有了銜接呼應,有了氣血的暢通。初學者功夫尚淺,還不能熟練駕馭毛筆,筆勢往來的呼應關係就比較難,但經過訓練,筆勢關係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還是要有一個量的積累。我們在看字的時候,也要看行筆有沒有呼應關係, 字和字之間有沒有呼應關係。

第三個是用筆的力度美,我們說線條要有力的感覺,一方面要有技法,另一個是要有功力,越是功夫深的書法家,給人感覺線條越是入木三分。力度美和手上的功夫有關。這也是評判一件作品美醜的關鍵。

第四是通篇的氣勢美,篆隸楷比較端莊,也有氣勢,是在筆勢往來的呼應中形成,而行草書的氣勢美更加明顯。 中醫很多理論相通的,氣血暢通,身體就好,在哪裡堵住了,就生病。書法筆意之間忽然不呼應,看起來就非常彆扭,有形的呼應,無形的呼應,有牽絲的相連,有筆斷的意連。

第五是結構的形式美,成功的書法家對結構都是有研究的。唐代歐陽詢著有《間架結構三十六法》, 清代黃自元著有《間架結構九十六法》,都可以閱讀、參考。字的結構有大致的規律。比如楷書規律非常明顯,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左小者齊上,左大右小,右小者齊下。把握住規律 ,遇到類似的字,就不會寫得丑。通過字的結構疏密虛實長短高低開合伸縮,使字組成一個架構的時候,顯得不呆板而有變化。唐代孫過庭說: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這段話告訴我們,把字寫得端莊容易,在平穩的基礎上求變化, 這是更高層次的平正,最後要寫得不瘟不火,回歸到有變化的平正,就是高標準。

第六是章法的布局美,章法的布局,大致地一講很簡單,比如說書法都是從上往下,從右到左,這種傳統的書寫格式,簡單的章法誰都會,但是靜心設計安排的章法就給人非常美的感覺。 比如說,我這幾件楷書作品(圖片)。很多人寫楷書時就是正文寫完落款,沒有形式感,那麼我們寫個題跋,標題,寫一個小落款,再蓋上印章,形式感就好多了。我這個做得還是簡單的。有的書法界的朋友,在形式上花盡了心思。我們看看這位作者臨摹的楊凝式的《韭花帖》,在形式感上花了很大的心思。(圖片)

劉亞東小楷作品欣賞

當代書法家(姓名略)臨摹楊凝式《韭花帖》

第七是內涵的意蘊美,就是作品的格調要高,在技法層面還不能完全解決,一個人在藝術涵養出來之後,字裡行間就會透出來高格調的氣息。

第八是人畫的自然美修養到了一定的程度,字裡行間都會顯得自然靜氣,而不顯得做作,我們說「人書俱老」,就像很多老先生寫的字給人感覺「人字合一」,就是這個意思。

第九是風格的個性美,不是每件作品都有個性風格的。現在的全國展,看完之後腦海里一片模糊,大家都寫得太像了,特別是行草書。比如說世界行草展在長沙展覽,我去看了,但是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確實不多,大草取法黃庭堅 、懷素、王鐸,小草取法王羲之《十七帖》,賀知章《孝經》,孫過庭的《書譜》,懷素的小草《千字文》, 寫完之後大家風格都比較接近,很難體現個性。相反很多書法家個性塑造非常成功,比如齊白石,吳昌碩。對於風格的個性美是急不得的,只有一個人修養達到一定程度,認識達到一定程度,才能自然而然提煉出來的,而不是說把顏體的勾、歐體的折、柳體的捺加到一起就是自己的個性。它是化學反應,不是物理反應,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你學到的東西煮到一鍋,最後變成自己的。所以說學習是急不得的,要循序漸進。

今天的講座呢,就講這麼多,講的不好啊,也是跟書法朋友的一個交流。講得不對的地方也歡迎大家給我提出來,咱們共同進步,謝謝大家。(結束)

劉老師講得這麼精彩,此處是不是應該有掌聲?隨後進行了書友提問環節。我們的書友進行了踴躍的發言,積極地提問,劉老師也給予了耐心的解答。

馮雲英:老師好,我是一名初學者,只淺薄學習了隸書,而且還僅限於《禮器》小字。請問怎樣才能「刷」好大字隸書?為什麼我的都軟綿綿?要麼就「壓死」了?

劉亞東:隸書從漢碑隸書入手打基礎比較好,比較規範,容易抓住規律,學完漢碑以後, 學漢簡出個性 。《禮器碑》屬於比較瘦硬的一路,寫大寫小都可以,可以站著懸腕寫,有意識地把它寫大一點,但是臨得一定要像。

張陳勝:個人覺得書法的字外功(文學的、繪畫的等等)都可以歸為字內功,不知對否?

劉亞東:文學繪畫可以歸為字內功,說得過去,就是一個高水平書法家的最起碼的修養,如果一到筆會只會「天道酬勤」,「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幾首詩都背不出來,那肯定是不行的。這是書法家應該具備的修養,也可以說成是字內功。

許多才:如何練習中鋒?

劉亞東:練習中鋒是書法的一個基本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的方法。湖南有一個老書法家過世十年了,叫曾玉恆,一說長沙晚報那四個字,大家就知道了。他是怎麼練中鋒的呢?把一個鐵坨掛在手腕上,筆管垂直,繞來繞去畫圈圈,把手腕都練腫了。其實呢遠不要這麼樣的刻苦,在書寫的時候有意識地中鋒行筆就可以了,如果不理解中鋒行筆,建議練練小篆,秦代的小篆都是中鋒寫出來的。

鄧程:老師我想提問一下,當今社會毛筆在生活中用得比較少,比如說孩子寫作業,辦公,都是用硬筆。那麼軟筆書法存在的意義在於什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學習書法?硬筆書法是否能成為時代性的一種書法形式?

劉亞東:這是一個常見的提問。鋼筆的普及取代了毛筆, 電腦的普及取代了鋼筆,書法失去了實用的空間之後。這個實際上很簡單, 音樂不聽沒事吧,但是它給你美的享受,書法是一樣的呀,在書寫的過程中,就會給你快樂,在寫字的過程中,心就會靜下來的。書法不會因為電腦的普及,沒有實用功能,就失去它的藝術功能。因為它的藝術功能絲毫沒有減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而硬筆書法的表現力就差多了。我以前也寫過硬筆書法,我鋼筆寫楷書也能夠寫的比較順手,但是用毛筆寫出來更豐富 ,在藝術性上,鋼筆和毛筆還是沒法比的。

黃晶慧:我們作為書法愛好者或者是終生書寫者,如何能夠在當代書壇這樣的一個大環境裡面脫穎而出?我們應做到哪些點?如何擁有核心競爭力呢?

劉亞東:主持人的問題也很有代表性,古代的書法家流傳今天的不過就是幾十位,每個時代就那麼幾個,而今天的書法家協會,會員一萬五千人,三五十年一百年之後,被人記住的也沒有幾個。所以如果真要是想學好書法,不要過於功利地去學,要把心靜下來,很多人學書法,報培訓班,就是為了入展,為了揚名。過於功利的學習,往往學得比較膚淺,所以這個時代很難出大師,原因就在這兒,心靜不下來。

所以要想這個時代出大師,就需要能把心沉下來的人,多學習經典,手上功夫 要達到,眼界要開闊,書要讀得多,不要去盲目地追風, 要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真正的藝術大師都是有主見的人,不是跟風的人。

楊波:兒童書法入門宜從什麼書體入手?

劉亞東:歐陽詢雖然是湖南人但是湖南學書法的一般從柳體入門最多,反而是山東寫歐體的比較多。少兒學習書法從比較規範的楷書入手比較好,從唐楷開始,顏柳歐趙都比較普及,但是如果老師水平比較高, 從隸書篆書教起也可以 。

講座結束後,群友們均感慨良多,一下摘錄大家的感慨,共同欣賞。

陳和平:我昨晚沒有及時趕上聽課,後來我把亞東老師的語音打開聽完一直到午夜12點,感覺亞東老師言辭懇切,脈絡清晰,旁徵博引,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著實給大家一頓貨真價實的書法大餐。

崔建平:亞東老師的講座凸顯群主的良苦用心。亞東老師在有限的條件下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講述了書法藝術欣賞門徑,讓我們獲益良多,認識到了書法藝術技巧是基礎,學養是引領,並告訴我們自學與名師指教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受教了!希望這樣的活動常辦常新!發揚光大!

高浪:劉亞東老師對書法欣賞有獨到的觀點,講課深入淺出,乾貨很多,學習消化中!每個成功書家都會有自己的思維體系,技法體系,和成長經歷,對於後學者來說,老師們的無私分享,都是寶貴財富,建議多組織這樣的「大家課堂」,讓家人們有更多聆聽教誨,獲益成長的機會。

劉燁祺:昨晚聽了講座受益良多!感謝亞東老師的言傳分享!對我而言最主要的觸動點當是「書法人的審美應當要多樣化,要把格局放大」,「字內字外都要下功夫」,笨拙的人只記住了這兩點。

李國榮:昨晚聽劉亞東老師的精彩授課後,最受益的是,字外功夫,雖說字外其實是字的內涵,它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的反映,見字如見人的道理,書法寫的是人生,遠遠不止於藝術,學習有益的綜合知識,提升自己的素質涵養比一味地強調學習書法重要一萬倍,而當您對書法藝術達到一定水平並能同步提升自己的字外綜合能力之時,將是水到渠成之時!這劉建平老師之前也多次提到過。我們平時經常看到好多人能寫一首漂亮的字,但就是缺乏內涵,根本所在!

李永健:昨日聽劉老師暢言,感悟甚多。以一個評委的眼光來分析講述書法的審美觀確實讓自己受益匪淺!法外功之廣袤,法內功之深奧,課內就讓我這個書法愛好者頓感知識相形見絀,慚愧不已。不過課後隨著老師的思維我進而想到一個我從未認真思考的問題「我為什麼要學書法?」。書法對於人生不應該是最重要的,像老師提到的蘇軾、曾國藩都並不是以書法為重。我甚至在想王羲之當時寫蘭亭序,顏真卿寫祭侄稿時他們的心思未必停留在紙筆之間,不然寫不出如此發自內心的文字。圍棋書法應是相通,所以我忽然想起了曾經崇拜過的李昌鎬 ,當年馳騁圍棋界幾十年無人匹敵,可如今早已了無生息?而更久遠的吳清源在圍棋界地位卻依然屹立不動?這或許也可以用法外功來解釋,吳清源把持的是「和」精神,李昌鎬側重的是「技」層面。所以再回頭聽老師所言更為有理,書法對於人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養素質,這也應是我學書法的根本目的所在。此段僅為老師課後真實所思,權當老師無私奉獻之應。再次感謝老師的引領!

鄭英武:亞東老師寫的字美,聲音更美,講座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人如沐春風,我終於知道了王羲之的師承脈絡及虞世南和智永和尚的關係,其它的好一言略過,還有一點引起我的共鳴:書法陶冶情操,最好不要帶功利心思,是呀太過追逐名利人會話得很累,享受書寫過程,順其自然,是金子的話有一天終會光華四射,人見人愛!

袁淑華:非常感謝亞東老師的精神大餐!亞東老師一開始為我們梳理了中國書法史的發展脈絡,結合時代背景給我們講述了各個書法高峰的傑出書法大家。這種講述,使我的眼界大大地得到提升,站在一個時空的高度來回溯書法的傳承。然後,亞東老師告訴我們,要懂得欣賞一副書法作品,除了技法方面,其文學藝術修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字內、字外功夫兼修!一個書家要達到什麼樣的藝術修為,和他的文化底蘊、思想境界息息相關!最後,亞東老師為我們剖析一副優秀書法作品必須要達到的九個層次。有了之前兩個方面的鋪墊,第三點則更具象地讓我們懂得了如何欣賞書法的美!時代從不缺乏優秀的書法家,不缺乏優秀的書法作品,但要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確實少之又少!它除了書法本身的傳承,更多的是一種美的傳承、藝術的傳承、精神的傳承!它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我才疏學淺,匆匆記下了個人的一些感悟,班門弄斧,請各位見諒!補:亞東老師普通話非常標準,聲音抑揚頓挫、富有磁性,聽課感覺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普洱。亞東老師博學、謙虛,對書友們的提問都一一細緻解答,用一個傳統的詞來讚揚一下我們的亞東老師吧:「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最後,感謝亞東老師!感謝同樣「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群主大師!

屈檢橋:感謝@子淑?的分享,感謝您的美文!感謝您的那句「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讓我深刻反省,像亞東老師這麼有才情的大家都能做到這麼謙卑,做到謙謙君子,真讓我汗顏,我怎麼這都淡定不了,我怎麼總是容不得別人說我的字不好看,只要人家一說我的不是,我就會口誅筆伐,毫不留情!不管任何場合,我都會,我都會昂揚著那顆所謂的高傲的聰明的有才情的頭顱和敵人來一場殊死搏鬥,我會運用一切自以為很聰明的語言來無情地打擊說我不是的敵人(說我不好的應該是敵人吧)!是亞東老師,謙謙君子的亞東老師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就是糞坑裡的那顆說要發光的又臭又硬的石頭,並不是書上傳說的金子。字內毫無可取之處,字外更談不上修為,老是活在自己營造的城堡里,聽著別人隨口說說的毫不掩飾敷衍我的好話,自以為是,不知四季更替,不知學無止境!我要痛改前非,我要好好學習,我要天天向上!

周海平:感悟一:老師說,勤勞的雙手不如正確的學習觀念。過去重複1000遍,一個簡單的「一」字都寫不好,原來全是在重複錯誤!反而養成了壞的習慣。我們群里有很多令人尊敬的老師。幸遇良師,以後一定要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感悟二:過去習慣以自己的喜好來評價一件作品。拿今天的丑書來說吧,過去,我認為就是嘩眾取寵。可劉亞東老師說,這是探索,劉建平老師說,存在就是理由。我說,這就是認知上的差距。「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識自己真的很難,我是誰?

堂主介紹

劉建平,字叔安,號慕晉堂主、晉堂、心齋,1969年12月生,湖南邵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湖南)理事;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湖南科技學院美術與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成長在古老而靈秀的湘中大地,自幼醉心山水,熱愛藝術。於16歲韶華初次接觸書法,便誤入藕花深處,沉醉不知歸路。對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格外鍾情,傾慕魏晉風流,故自號「慕晉堂主」。2002年獲得全國書法首屆「蘭亭獎」,2004年獲得全國(書法)「五一文化獎」。2009年獲湖南省書壇「十大人物」稱號。2015年5月,在長沙舉辦了第一場大型個人書法展「夢回經典」。其書法於西安碑林、浯溪碑林、橘子洲頭、河南白馬寺等地刻碑或收藏。

走近經典

走近魏晉

品讀書法藝術

承中華文化

把碎片化閱讀變成詩意

慕晉堂書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TAG:慕晉堂書法 |